將英語課修改為選修課目,利國利民!

英語之於國人,一不具有母語語文之文化認同和民族精神構建;二不具數學對邏輯思維的訓練;三不具物化生地對自然之認知;四不具政史德勞之對價值觀的樹立;五不具音體美之對身心品質的提升,作為一門語言,一門工具,現在確實是過度重視了。

我先來分析一下英語作為一門主科的弊端,然後大家就知道英語變為選修有什麼好處了。

第一、英語作為主科的弊端

英語作為主科,最大的弊端就是引起教育的不公平,我們知道英語這門學科,難度不大,但是對“資源”的依賴很高,城裡的學生,在公辦學校有很好的教育資源,課下還要去英語興趣班輔導,所以英語普遍較好;而農村的學生,則沒有這麼好的資源,甚至連正了八經的英語老師都沒有,這導致多數農村的學生,英語底子很薄弱。

英語不像數理化,通過做題可以提升,所以很多農村的孩子,雖然數理化成績很好,但是最後都“栽在”英語上了,985大學中,農村學生比重低,尤其是前幾所985大學,農村學生不足20%的比重,英語是一個重要因素,不是他們不努力,而是很多客觀因素,限制了他們的發展。

再者,英語作為主科,存在著“過度”學習的弊端,很多學生從幼兒園就開始學習英語,一生中用大量的時間來學英語,花費了大量的金錢,那些雙語學校都是高收費的學校,雖然他們的家長也知道,對於多數學生,以後可能會用不到英語,但是英語是和語文、數學一樣的主科,怎麼能放棄?

最後,英語的學習,擠壓了其他學科的學習。有人算過這麼一筆時間賬,小學生大約每天要花1小時學英語,初中生1.5小時,高中生2小時。從小學三年級到高三畢業,每個學生至少要在學英語上花費5292.5個小時。如果把這些時間,放在物化生的學習上,放在語文的學習上,是不是都比在英語學習上更加有意義呢?第二、英語變成選修的意義

通過上述分析,可以看出英語變成選修,有助於實行教育公平,尤其是降低城鄉教育差距,對於農村的孩子來說,是一件好事;給英語降溫,給物理升溫、給語文升溫,會讓我們的科技更強,會讓我們的學生,更有民族認同感,更有精神,這才是真正的科教興國。

第三、英語變成選修,是否對學術研究不利?

這是大家最關心的問題。現在中國人,能用到英語的,一類是外交和外貿人員,一類是從事學術研究的人員,他們對於英語的使用,非常頻繁,對於他們來說,英語非常重要。

將英語變成選修,會不會制約我們這些方面的發展呢?我覺著不會!

首先,選修不是不學,只是降低英語學習的比重,對於那些英語成績好的學生,喜歡英語的學生和以後打算從事和外語方面工作的學生而言,完全可以選擇外語當成選考科目。

而對於那些英語不好的學生,不喜歡學習英語的學生,只要也有一定的基礎,以後如果要用到,也可以再強化學習。

其次,一個人英語水平快速發展的階段,往往是能用得到英語的時候。即便很多高考考了130多分的學生,也無法和外國人對話,這是一件非常滑稽的事情,英語學習的核心,是聽說讀寫能力,而到了我們學習英語時,就簡化成背單詞、背語法了,這樣的英語學習,即便考出高分,也不實用。

而那些真正需要英語的人,往往在短時間內就能得到很大的提升,比如鳳姐,剛去美國時,英語水平很差距,但是一段時間後,就能說一口流利的英語了。對於那些大學對英語要求比較高的專業而言,一個可以在選考要求英語,一個就是在大學繼續強化英語的學習。

最後,如果我們那些外語專業的學生,都是水平非常高的學生,他們完全有能力幫助其他專業人士翻譯專業書籍,把專業的事情交個專業的人去做,不更好嗎?

所以,我覺著未來高考改革的方向,應該是把英語降為選修,你覺得呢?我是“贏在高三”,專注教育,用心解答教育問題,如果對你有幫助,請關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