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釉,不止茶叶末。

黄釉

最早出现于唐代,当时安徽淮南寿州窑、河南密县窑等都烧黄釉。但正色黄釉,还是宋代汝窑的高温黄釉——茶叶末釉。宣德的浇黄,更是明代杰出的黄釉;嘉靖的鸡油黄等。入清后有康熙的淡黄,以及其后的菜尾、鼻烟、金酱等。


  • 茶叶末釉

是我国古代铁结晶釉中重要的品种之一,始烧于唐代;属高温黄釉,经高温还原焰烧成。景德镇清代烧成的茶叶末釉多数为琢器陈设瓷器。从传世实物看,以雍正和乾隆时期产品为多见,雍正茶叶末釉偏黄的居多,乾隆茶叶末釉则偏绿的居多。

黄釉,不止茶叶末。


▲ 厂官釉绶带耳葫芦瓶 清 . 乾隆


  • 浇黄

明宣德时创烧,盛于弘治、正德时期。烧成温度850—900℃之间,稳定性比其它低温釉要高。

黄釉,不止茶叶末。


  • 鸡油黄

是瓷器釉色名的一种,是古董界对清代瓷器一种黄色釉的称呼,始于明初,明清两代只有皇家才能使用。


  • 淡黄釉

瓷器创烧于雍正时期,其着色剂为氧化锑,由于其釉色比以氧化铁为着色剂的传统浇黄釉浅淡,故名“淡黄釉”。又因其釉色淡雅似蛋黄色,故又称“蛋黄釉”。雍正十三年(1735年)督陶官唐英撰写的《陶成纪事》中称之为“西洋黄”。

黄釉,不止茶叶末。

▲ 淡黄釉瓶 清 . 雍正


清代雍正瓷器素以造型娟秀、胎釉精细著称于世。此瓶由康熙时的柳叶瓶演变而来,其娇美之形体,恬静之釉质,集中体现了雍正瓷器的艺术风格。

以上。



更多精彩内容

日行一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