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謝你了,你想媽就行了!

最近兩天,曲婉婷又火了,原因是身在加拿大的她“想媽了”。“過年想媽”本是華人臨近想媽媽的人之常情,但因為這個華人女歌手不一般的身世(母親是一位以貪汙下崗工人安置費而聞名的腐敗分子),故而引發了網友一波又一波對她和她母親責難與攻擊。在一些網友的言論裡,不乏曲婉婷“吃著人血饅頭長大”、“她走在音樂路上,就要別人走在黃泉路上的”激憤觀點。

謝謝你了,你想媽就行了!

與此同時,這個春節前發生的網絡熱點事件,勾起了很多人塵封多年的記憶和情感,讓很多人心裡有些堵。在下崗工人的集體記憶裡,發生在春節這個有特殊意義的節日的故事已然不少,例如黃宏在央視春晚上的著名臺詞“我不下崗誰下崗”,以及為了一袋做除夕餃子的麵粉,劫匪和被劫的人(都是下崗工人)互相下跪、抱頭痛哭的悲涼故事。現在,曲婉婷又為這個故事集裡增加了新的內容。和以往不同的是,這次故事的主角換成了當年故事主人公的後代——曲婉婷是,那些攻擊她的網友們也是。

上世紀九十年代大規模國有企業改制後的二十多年間,這類故事在“維穩”的形勢下大多處於封閉狀態。這次,通過“娛樂新聞”的口子,又神奇的再次出現在人們的視野中。就像曲婉婷唱的一樣:“你存在,我深深的腦海中”——那場改變了數千萬工人和他們家庭命運的歷史事件,深刻的印在許多人的腦海中。

作為一個長期跟蹤下崗職工群體的研究者,實事求是的說,最近網友們講述的有關下崗工人的比較極端的悲催故事,絕大多數發生於企業改制的初期——長期生活在計劃經濟公有制卵翼下的國企工人們,在剛下崗時“有點懵”,遭遇改制的他們就如同遭遇了一場巨大的自然災害。

謝謝你了,你想媽就行了!

“突然一下,就像一顆炸彈爆炸,沒了,廠子沒了,連房子也沒了。你想不到的,那麼大的一個廠,每天上班下班的,怎麼會沒了?……就像汶川地震一樣,你沒辦法的,不是你不好,大家都一樣,你推也推不掉,擋也擋不掉。”

這位上海女工的生動感受,在當時是普遍存在的。結構性的失業、政策性的貧困,在那個階段催生了“忍者神龜”之類的冷酷現實。爾後,隨著國家經濟形勢的一路向好,各項補償安撫措施的跟進實施,絕大多數下崗工人的生活處境相比改制初期有較大改善。

另一個讓人感覺這類故事並不少見的原因,是這類故事涉及的人群基數很大——無論以什麼樣的統計方式,這類人群都以數千萬計,如果加上他們的家屬,人數就更加龐大了。在這樣大的人群基數上,各種人間苦難的發生是存在一定概率的。但是,當這些也許是小概率的極端事件和改制導致大範圍的生活困境、以及持續二十多年揮之不散的集體怨氣聯繫起來後,事情就變得複雜和沉重很多。

我們難以否認的是,數千萬下崗工人是改革開放40年中受創最重的社會群體。他們曾經為中國的現代化做出奠基性貢獻,也曾經在改革過程中默默承受了發展的代價。在中國其他社會群體40年間大步向前、千帆競發時,下崗工人們卻“千帆俱進我獨退”,成為中國社會二十年來最引人注目中的弱勢群體。其間的辛苦,其間的委屈,一言難盡。所以,當曲婉婷以“肇事者”的“成功後代”的身份為自己的“英雄母親”呼喚“公平正義”的時候,與此有關的社會能量被激發出來,形成了洶湧而至的批判熱潮。

謝謝你了,你想媽就行了!

記憶能夠傳遞,傷痛也是。曲婉婷和“下崗工人後代”之間的交鋒,讓我們體會到社會記憶、集體意識不會隨著時間流逝完全消失,社會裂痕和集體傷痛也不會因為“維穩”帶來的封閉性而自動消解。今天東北的衰敗局面,與這些集體意識和社會裂痕有著複雜而微妙的關係。正視這段傷痛的歷史,盡全力彌合社會傷痕,給數千萬下崗工人一個“說法”,不要讓他們成為“憂鬱的幽靈”(社會學家項飈語),是難以迴避的社會治理命題。

回到曲婉婷,這個華人流行歌手在音樂上的才華和成就不可否認,她的歌曲有著在“歲月靜好”中成長起來的當代年輕人喜歡的諸多元素——一些歡快、一些隨性,一絲叛逆、一絲慵懶,細膩敏感的品味著愛情與生活。也許在一些人眼裡,這樣的風格和“無病呻吟”基本無異,但我們必須承認的是,大多數的流行音樂也是如此——在“好日子”里長大的年輕人,他們喜愛的精神產品大致類似。

但如果我們深究一下,曲婉婷的“好日子”和大多數中國人的“好日子”的不同性質,就能夠發現一些更為深刻的問題。中國人民今天的“好日子”,是通過數十年如一日的奮鬥而來;而曲婉婷的“好日子”,是她的母親通過違法犯罪、侵吞國有資產和下崗工人的血汗錢而來。中國人民奮鬥來的“好日子”,天經地義,光彩榮耀;而曲婉婷通過母親竊取來的“好日子”,沾滿原罪、醜惡不堪。這一點,是曲婉婷的那些鐵桿粉絲們應該充分警醒的。

如果我們再深究一下曲婉婷的種種作為,還能驚訝的發現,曲婉婷母親身上的醜惡,還在曲婉婷身上延續——不僅僅是那些沾滿原罪的贓款和由此帶來的奢華生活,還包括價值觀、世界觀和人生觀。在曲婉婷在網絡空間的自我展示中,我們可以看到她對財富的迷戀、對權力的摯愛(和年齡差距18歲的加拿大溫哥華市長戀愛)、對所謂“人生成功”不擇手段的追求(曲婉婷多次利用母親的知名度為自己的音樂事業進行炒作宣傳)。我們可以清楚的看到,那個在中國很不成功的官員張明傑(曲婉婷母親),成功的在加拿大複製了一個自己的靈魂——一個極度自我、攀權附貴,慾壑難填的靈魂。謝謝你了,你想媽就行了!

帶著這樣的認識再來看曲婉婷在春節前為母親“呼喚公平和正義”所引發的網絡批判,我們會進一步的發現:下崗工人們是樸實的,有覺悟的,他們沒有因為曾經的苦難而沒完沒了,只圖安安生生過日子,好好過年。但樹欲靜而風不止,那些曾經傷害過下崗工人的人反而跳出來主動找事,理由看似人之常情:過年想媽——不過在這時,建立在罪惡基礎上的人之常情也變得罪惡了——在一個最不應該的時刻,曲婉婷勾起了很多人的悲情回憶,而這些沉重回憶絕不是曲婉婷的歌曲所表達的那麼浮淺。

在文章的最後,筆者想對曲婉婷說幾句話。曲婉婷,你最近的言論雖然傷害了許多人(也許你是無意的,如果不是為下一次發行新歌做炒作的話),但你也是受害者。前輩的錯,不應由你來承擔。你被前輩塑造出來的扭曲人格,也不完全是你的責任。正如你的歌裡唱的“你知道,世界並不公平,這是因果報應或者命運”。你是音樂人,以洞察人情為己任,請你更加深刻的體會那些被你母親傷害的人的感受,體會在你的悠遊人生中不曾體會過的人間疾苦,體會人世間真正的公平和正義。還有,不要把國人對反腐敗的關注,與你的新歌發佈炒作宣傳聯繫在一起,這樣“化腐朽為神奇”的手法過於不堪,不能用在母親身上。你無法選擇你的母親,但或許你可以選擇自己的作為:面對網民的攻擊,你沒有資格和理由去辯解。你當下能做的,就是默默的思念母親,為她懺悔。你最不該做的事情,是對你母親曾經傷害過的人的仇視、怨恨和鄙視,如果你這樣做,你就走在和你母親同樣罪惡的道路上,越走越遠。你無法選擇你的母親,但你或許可以幫助你的母親做出一個理智的選擇:拋棄幻想,積極退贓,積極改造,不要讓餵養你長大的“人血饅頭”上再加上母親的鮮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