餘生很貴 何必負累

人活到了一定的年紀,就要懂得取捨,知道自己什麼應該計較,什麼應該放下。

人之所以會感到很累,就是因為計較的東西太多,什麼都想要。有些事過於計較,揹負太多的東西,就很容易壓的自己喘不過氣。
司馬遷說:“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追求名利是人生常態,適度的追求還可以促人上進,但如果經受不住誘惑,過度追求,必然會失去很多名利以外的東西。

從前有個神仙受傷了,碰巧被農夫救了,為了報答農夫的救命之恩,神仙給了他一件寶物,這個寶物可以變出很多金銀財寶,但是有一個條件 得用自己的壽命去換。神仙再三叮嚀 不要一換再換,否則生命會耗盡。這個農夫答應了。他拿到寶物之後用了十年的壽命換了好多金銀財寶,很快成為鎮裡的大財主。然而 他開始不滿足於此,為了更富有,他不斷的用自己的生命去換財富。直到有一天,他只剩下一口氣 ,眼看要不行了,可是手裡依然緊緊抱著那件寶物。神仙看到嘆氣說“你這個人吶,到死還是擺脫不掉金錢的誘惑呀。”人這一生,充滿了各種各樣的誘惑,一定要懂得剋制。擁有一顆堅定的心。

餘生很貴 何必負累

老子的《道德經》裡說:“上善若水,水善利而不爭。夫唯不爭,故無尤。”意思是 善良的人就像水一樣,水善於滋潤萬物不與萬物相爭,而如果人能做到不爭不搶,自然也就無憂無慮了。看過卡耐基的書,就會知道,卡耐基曾經說一句很有深意的話:“在爭論中獲勝的唯一方式,就是避免爭論。”大家都聽過鷸蚌相爭漁翁得利的故事,爭來爭去的除了兩敗俱傷,沒有任何益處。常懷一顆不爭之心,對毫無意義的事一笑置之,又是怎樣的雲淡風輕,灑脫自由啊。

古人云:“舍 就是得,不捨,哪有得,放下,便得自在。”人這一生有舍有得真的是很正常的一件事,以前有個老和尚帶著小和尚提著精美的瓦罐趕路,走著走著,其中的一個瓦罐掉在地上,變成了一對堆碎片。小和尚很惋惜,但是老和尚就和沒事人一樣繼續趕路。小和尚很疑惑 :“師傅 瓦罐摔碎了 您不傷心嗎?” 師傅說道:“都已經摔碎了,傷心難過於事無補 何必太在意呢”真是這樣的,失去的東西再美好也失去了,那麼失去就失去了,用一顆平常心對待,才能不悲不喜吧。

餘生很貴 何必負累

快樂,不是擁有的多,而是計較的少。或許看淡得失,不去計較,才能輕鬆前行。人生短暫,該放就放 該忘就忘。把自己的日子過好,不要讓所謂的煩惱打擾自己。對於名和利看的淡一些,對是非不糾纏,對得失豁達點。其實這世間,除了生與死是大事,其他的都是小事。既然來這世上一回,就不要帶著遺憾而去。

生活總是有苦有樂,有榮辱 有得失,也有成敗,唯有一顆平常心,才能在瞬息萬變的交錯中,找到屬於自己的位置。

人生本就聚散無常,世道本就起伏跌宕。生活哪有那麼多如意,所以萬事只求半稱心。餘生很貴,何必負累。

寧靜則心安,心安則寧靜。持一顆初心,善待一份歲月;剪一米陽光,溫暖苦樂悲歡。如此 安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