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推薦這10本書,最後一本關乎我們的未來


4月推薦這10本書,最後一本關乎我們的未來 | 書單新書薦書榜


世界疫情蔓延,終將波及我們每一個人的生活。

可能對我們大多數人來說,這次遭遇的事是前所未有的。它會給世界和個人帶來什麼改變,身處歷史之中的我們很難看得清楚。但,它的改變一定是深刻的。

閱讀的意義也由此凸顯。正是在書中,我們得以瞭解到過去時代的種種事端,以及之後的發展歷程;我們也在書中學習到了各種不同的智慧。

書單君相信,人類憑藉經驗與智慧,一定能順利度過危機。


✨NO.1✨

《成就》

4月推薦這10本書,最後一本關乎我們的未來 | 書單新書薦書榜

硅谷的最高機密,並不是一件產品,或一項技術,而是有關一個人的故事。

他叫比爾·坎貝爾,早年是一位橄欖球教練,後來轉行商界。他的名字並不為很多人知曉,但與此形成極為強烈對比的,是比爾作為高管教練所影響的一眾硅谷大佬們:

蘋果的喬布斯經常與他一起散步;谷歌的幾位創始人則說,沒有比爾,他們就不會成功。以至於比爾去世後,他的追悼會堪比硅谷峰會,來參加的人包括馬克·扎克伯格、謝里爾·桑德伯格、蒂姆·庫克、本·霍洛維茨…… 他們都曾得到過比爾的指點,把他尊稱為教練。

可以說,比爾是創造硅谷奇蹟的幕後英雄,他喜歡把聚光燈打在別人身上,而自己更喜歡待在陰影裡。就像這本書的名字:《成就》,它強調的不是成就自己,而是成就他人。

這本書,由前谷歌CEO、《重新定義公司》的作者埃裡克·施密特親自執筆,總結了比爾作為傳奇教練的人生智慧和管理哲學。

有豆瓣網友感嘆:上帝啊,請給中國互聯網公司快遞一箱比爾·坎貝爾吧!


✨NO.2✨

《要領》

4月推薦這10本書,最後一本關乎我們的未來 | 書單新書薦書榜


這是一本關於領導力的講義,但與“領導”這個詞的高高在上不同,這本書非常平易好讀。

作者約翰·漢尼斯,是斯坦福大學的第10任校長,任期長達16年,並且帶領斯坦福大學從地區性教育機構蛻變為世界頂級大學。

在任斯坦福校長之前,漢尼斯還當過教授、科技企業創始人、工程學院院長,這種豐富閱歷帶來的睿智思考,足以讓他成為各種知識背景讀者的良師益友。

這本書的副標題是“斯坦福校長領導十得”,“得”,不僅是心得,也是領導者的“必得(dei3)”,要想領導工作卓有成效,這十條非得做到不可:謙遜、同理心、本色與信任、創新……

讀這本書,很像與一位智者侃侃而談,不經意間,已能受到漢尼斯老校長視野格局、行事原則的薰陶。


✨NO.3✨

《成為更好的自己:許燕人格心理學30講》

4月推薦這10本書,最後一本關乎我們的未來 | 書單新書薦書榜

這是一本可以推薦給每個人讀的心理學通識好書。

人的一生,最大的課題之一,便是認識自己。對內心世界的探索,可以說是人生最大的探險,這離不開人格心理學知識的幫助。

學習人格心理學,你不僅會認識到,原來人與人是如此不同,還會了解該如何看待人與人之間的差異,如何塑造人生。

為什麼說“性格決定命運”?

人為什麼會焦慮、抑鬱?

人性到底是善是惡,好人也會做壞事嗎?

……

這些有關人生問題的奧秘,都藏在人格心理學中。

這本書的作者許燕教授,來自中國最好的心理學院系之一北京師範大學心理學部,她把教授人格心理學30餘年的經驗,濃縮為30講,幫你係統學習人格心理學知識,提升人格魅力,成為更好的自己。


✨NO.4✨

《書情書》

4月推薦這10本書,最後一本關乎我們的未來 | 書單新書薦書榜


現在的人好像都不太愛看紙質書了。確實,跟電子書比起來,紙質書笨重、易壞、佔地方,尤其是搬家的時候,看那一摞摞書就頭疼。

可是,書單君也同樣忘不了小時候,跟父母一起逛新華書店時的快樂。那時有用不完的精神頭,可以在書店裡站一整天。累了就找附近的小飯館吃飯。每當發現一本好書,那種欣喜,連數學考滿分都比不了!

你多久沒去過書店了?多久沒買過紙質書了?書單君自己也看電子書,上下班的時候很方便。但紙質書仍是我的首選。它是知識和享受的同時,也是藝術品,也是記憶。

《書情書》就是寫給紙質書的一本情書。正如作者所說:

“我想在這本書裡講一講,假如有一天離開了紙質書,我的生活將失去些什麼。在講述中,我既不求全面,也不想挖空心思去搜羅各種新鮮的理由為紙質書做辯護,而寧願將更多的筆墨奉獻給那些和書籍相關的最美妙最平凡的東西。正因為太熟悉,只有在失去的時候,我們才能意識到它們。”

這是寫給天下愛書人的一本小書,一闕獻給書的戀歌。


✨NO.5✨

《大衛·林奇:他來自異世界》

4月推薦這10本書,最後一本關乎我們的未來 | 書單新書薦書榜

如果說書單君最喜愛的導演,非大衛·林奇莫屬了。

他的電影神秘、夢幻,讓觀眾得以超脫日常的庸俗,到另一個世界裡走一遭。甚至有人發明了“林奇主義”一詞,特指在日常生活中發現事物隱藏的另一面。

作為一個備受推崇的流行文化偶像、電影工業的局外人、電影大師,大衛·林奇及其作品沒法輕易下定義。林奇的電影取材自他的潛意識,並作用於我們觀眾的潛意識,彼此矛盾的情緒在他的作品中結合在一起,融匯成似曾相識卻又有如迷一般不可解的影像。

林奇生命之豐富絲毫不遜於其藝術,也沒法簡單歸類,他這一生扮演了音樂家、畫家、攝影師、木匠、商人以及超絕冥想運動有利倡導者等諸多角色。

在《大衛·林奇:他來自異世界》這本睿智簡潔的書中,丹尼斯·林為我們提供了幾種觀照林奇及其作品的視角:經年累月的神秘與崇高之謎,超現實主義和後現代主義的創造能量,美國的觀念以及善惡的理論。

這本書的精神和它的主角是一以貫之的,給人暗示,而非提供明確的答案,就像林奇說的那樣容許“做夢的空間”,展現那些未知與不可知的事物的魅力。


✨NO.6✨

《生活與命運》

4月推薦這10本書,最後一本關乎我們的未來 | 書單新書薦書榜


1960年,瓦西里·格羅斯曼完成長篇歷史小說《生活與命運》。蘇聯當局負責意識形態的蘇斯洛夫稱此書“比帕斯捷爾納克的《日瓦戈醫生》更加危險”,要“過二三百年才可能出版”。1980年,該書在被封鎖二十年後歷經坎坷首度出版,引起巨大轟動。

關於斯大林蘇聯社會生活的真實面貌,沒有比《生活與命運》更為全面的描寫:它是一整個時代的畫像和心靈史,體制下複雜多面生活的一部百科全書,20世紀最黑暗的一段歷史的深刻反思。

一如《戰爭與和平》,《生活與命運》圍繞一個家族在時代變遷中的故事展開。格羅斯曼以托爾斯泰式的宏大視角和寫實筆法,講述了沙波什尼科夫一家在蘇聯衛國戰爭時期的經歷,並通過家族成員各自的遭際串起上百位出場人物與一系列交叉延伸的歷史事件。

歷史的創痛、現實的積弊,權力與戰爭雙重碾壓之下人性的艱難處境,都以栩栩如生的深刻細節納入其中。

格羅斯曼是世界上用文字記錄猶太滅絕營慘況的第一人,也是“二戰後首位起而反抗蘇聯的作家”,其獨一無二的經歷和人道主義勇氣,使本書具有足以令強權膽寒的震撼力。

書中對戰爭真情實況的描寫,對集中營的哀歌與沉思,對人生、政治和歷史命運的哲思與探討,對人性的極端邪惡與細微的善良之間鬥爭的刻畫……至今讀來依然具有深刻的感染力。


✨NO.7✨

《我不喜歡人類,我想住進森林》

4月推薦這10本書,最後一本關乎我們的未來 | 書單新書薦書榜


幾年前有本書曾風靡一時:《我是個年輕人,我心情不太好》。

現在,它的第二季來了。主人公多普勒是個四十出頭的男人,聰明絕頂(自詡),生活美滿。一日騎自行車碰到意外摔了下來,磕到了頭,於是他的心智改變了。他發現:自己討厭人。於是毅然決然遠離人,一個人跑去山上住。

多普勒那份連他自己都討厭的“聰明”讓閱讀變得爽快逗樂,而和駝鹿成為朋友在聖誕節跟它說“禮物就是你在這裡,和我在一起”則是不經意營造的溫柔動人。

他和陌生人分享對自由、森林和大地的嚮往以及對父親的思念,他逃離身種種身份,逃離煩人重複的的兒童音樂,一摔摔進森林去尋找更廣袤的空間。另一種生活是可能的。


✨NO.8✨

《見鬼》

4月推薦這10本書,最後一本關乎我們的未來 | 書單新書薦書榜


一提到鬼怪,我們會不自覺地想起《聊齋志異》。之所以聊齋流傳後世,很大程度上它是在借鬼神之說,描述世間百態。正所謂:篇篇妖魔鬼怪,字字人情世態。

《見鬼》也是這麼一本書。本書為知名專欄作者“有鬼君”近年來撰寫的關於中國古代鬼文化的文章精選。作者從中國特有的志怪小說中爬梳整理了古人對鬼魂世界的各種猜測與想象,並將其拼接起來,描繪出古代鬼世界的政治、經濟、文化、日常生活等一系列面向。

作者以偵探般的眼光爬梳典籍,蒐羅異事,講述了一個可悲可笑、可怕可愛的鬼魂世界。


✨NO.9✨

《巴黎記》

4月推薦這10本書,最後一本關乎我們的未來 | 書單新書薦書榜

《巴黎記》是詩人于堅對巴黎的朝聖之作。

1994年,年屆不惑的詩人第一次飛往巴黎,深夜抵達,他一直以為巴黎是一座璀璨的未來之都,可當黎明喚醒他時,他震驚了。

全世界都在追求煥然一新,唯有巴黎巋然不動。這裡依然是巴爾扎克的巴黎,雨果的巴黎,波德萊爾的巴黎,這裡到處是歷史、時間、細節、包漿,這完全是一箇舊世界,一個接納昔日什物、氣味的世界故鄉。

漫步在大街小巷,你感覺高老頭隨時會從一個漆黑的門洞裡出來,貝姨會在某個窗口澆花,你也隨時會走進雨果的故居、喬伊斯的故居、馬爾克斯落魄時暫住的小旅館……

此後,詩人經常拜訪巴黎,世界日新月異,巴黎我行我素,沉默如大象。二十多年的所見所思,詩人最後熔鑄成63段巴黎絮語,163張實地街拍,帶你漫遊巴黎,尋找全世界的故鄉。


✨NO.10✨

《劇變》

4月推薦這10本書,最後一本關乎我們的未來 | 書單新書薦書榜


當危機來臨時,我們該如何應對?

這是一個當前人類社會面臨的重大問題。尤其是疫情的突然爆發,勢必使當前世界發生變動。至於說方向是往哪裡,誰也說不好。

從個人視角而言,危機可以改變一個人的成長軌跡,如處理不當,終其一生會生活在負面情緒中;對於整個人類社會而言,危機可使一種文明沒落、一個國家解體、一個時代終結。

因此,如何分辨危機、應對危機,避免危機,化危機為機遇,實現個人和整個人類社會的劇變,是人類當下面臨的主課題。

普利策獎得主、《槍炮、病菌與鋼鐵》作者戴蒙德再一次發揮其歷史敘事的頂級水準,帶我們巡禮了各國在歷史中的危機應對,並從社會學、心理學、經濟學、生物進化等跨學科視角展現了人類自古以來何以應對危機的歷史沿革,以更加多維度的、寬視角地看待危機應對這一關乎人類未來的命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