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死亡,沒有人不恐懼!

一直都覺得活到什麼時候都無所謂的,只要在活著的時候開開心心的就好。中學時,一個同桌說他很想知道自己將來是怎麼死的,那是因為年少,沒有對死亡的理解也就少了對於死亡的恐懼。 後來想過好多次自己最終會怎麼死(很無聊,呵呵),最後我選擇得了癌症(不包括艾滋病)。因為:(1)主觀能動性上會讓我有段時間去說些我想說的話、做想做的事,至少可以讓我義無反顧的見一見我留戀的人,讓深藏的東西因靈魂的即將釋放而釋放,不會因為健康的活著而把該釋放的壓在心裡不去說、不去做;(2)因為工作性質,少不了熬夜加班的累,總離不開應酬的酒,所以人瘦如柴(朋友曾對我說:十個瘦子九個癌)。我最終(但願100歲時)恐怕也難逃自己選擇的結果。 ­

一直以為自己會平靜的面對死亡,可是每每想到自己的“選擇”卻有著極深的恐懼,不是因為死亡本身,而是因為曾經看到的、感覺到的逝者留給生者的那種無情的切膚之痛。“逝者長已矣,生者常慼慼”,無論逝者在臨行之前有多少未了之事、多少想見之人,隨著那一縷青煙都會隨風散去,但留給生者的那種撕心裂肺的傷痛,那種天人永隔、陰陽兩界、相見不能的無望,會是怎樣的在折磨著和吞噬著生者的心。

­ 對於死亡最初的模糊印象是爺爺的逝世。那時還年幼,懵懵懂懂記得在只有黑和白的世界裡有很多人都在忙碌著什麼。不懂事的我也感覺得到心中壓了快石頭般的沉重,不是因為爺爺的離開,而是因為很多人悲痛的慟哭,於是模模糊糊的知道死亡是一種很可怕的東西,它會讓奶奶撕心裂肺,頭髮蓬亂,會讓堅強的爸爸悲痛欲絕,周圍的也會跟著流淚。 ­

任何一個人的離世,會留給他的親人怎樣的煎熬,而他的親人在未來又要經過怎樣漫長的、死去活來的掙扎。或許,不能自然的面對哪怕是逝者小小的遺物,很小的觸動都會牽扯起他的親人靈魂深處的痛楚。 ­

死亡,對於逝者來說是或許真是一種解脫,他遠離了塵世間的一切煩惱與憂愁,而留給生者的,則是無盡的折磨。這傷痛的起因皆緣於對逝者深沉眷戀,對將來自己不得不面對死亡的困擾,悲痛是依戀付出的代價、愛代來的痛苦。 ­ 活著的人對於發生在身邊的一切死亡總是有太多感傷與感悟。所以才知道有時候要寬容、平靜、大度的善待一切,不要計較。因為死亡沒有約定,所以我希望每一天醒來看見陽光。墨瑞說:“生命中最要緊的是,是學會付出愛和接受愛。”自己無法付出,心就如沙漠荒野,只有耐旱的仙人掌能生存。我們愛父母,因為他們給了我們生命,我們愛朋友,因為他們給了我們友誼,我們也愛每一個人,因為由他們組成了這豐富多姿的世界,但所有的生命都會離去,所有的生命的離去都會是一種無奈的悲哀。 面對步履日益蹣跚的父母,看著他們一天天增多的縷縷銀髮,數著日見增多的皺紋,想到總有一天他們也會離我而去,心中不由得會隱隱作痛。 ­

老天真是很吝嗇,同時也很公平,當你來到這世間的第一聲啼哭帶給家人無窮的歡樂時,也註定要你臨終時要家人的眼淚做為代價。 ­

如果一定要我面對死亡,請徹底抽乾我的思想,讓我不要面對傷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