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慮:別人過得好,自己怎麼辦

前幾天一位朋友給我私信,說當初一起玩耍的朋友在朋友圈曬出蘭博基尼。不是模型,是貨真價實的車子。點贊後想寒暄幾句,卻如鯁在喉說不出來,言語中流露出不甘與無奈。

小餅的朋友前幾天也發了一條朋友圈,站在一輛帥氣的奔馳車旁,配上錢的小表情。

回憶過往某個片刻,初中時候用作業紙自制撲克牌玩鬧,被老師收了又做,樂此不彼,如今轉眼算得上年少小有為。

萌發的情感就像抓不住的一縷煙塵縈繞,還叢生出許多其他的未察覺的小東西,五味雜陳,其中莫名焦慮佔大多數。

前幾天問他說,想把他這個事情寫成文章發到公眾號上,他說好,我再問有遇到哪些困難,比較勵志的,他說沒有。

沒有灌雞湯的勵志故事,但從心底冒出來的焦慮是肯定的,同齡人蒸蒸日上,自己一無所成。

焦慮:別人過得好,自己怎麼辦

跟人比較,是一切焦慮的開始。

球鞋價格稍遜色,會向後縮縮這有點泛黃的焦慮;朋友圈看到的旅遊照片,那些只聽過沒去過的地方會焦慮;別人升職加薪會焦慮,獲獎會焦慮......。

我們這代人,充斥著的焦慮,是一種炸彈引線在燃燒但不知引線有多長的焦慮。

較長年紀的,或許事業有成,或者找好自己的人生定位不被外界困擾;較年輕的他們,關於社會里的成功還牽扯不到,學習是最大的事,而他們時而傳來的“成功事蹟”會鞭打著敏感的我們。

生活中,一個舍友考證,喚不起焦慮,當其他舍友考證,你是否會連這個證是幹什麼用的都不知道就匆忙報考;當看到齊入校門的同學一個獎項一個獎項從老師嘴裡念出來,焦慮會就地復活蠶食你。

痛感油然而生,被生活拋向天空的無力,對未來的不確定與焦慮,浮萍被急流衝擊飄向何方。

對未來對成長的展望,對於“失敗者”或許意味用想象中的成功填補焦慮的痛苦與空虛,到處尋找著撫慰焦慮的精神鴉片。

焦慮來源於對未知與某種不確定性的恐懼。

當你所處的周遭就像馬車上晃盪的滿杯水,每顛簸一下你就會被重錘擊打一下,發現安然無恙,你欣喜片刻既又為下一次顛簸祈禱。

你為防止杯中水傾覆殆盡,四處蒐羅“聖經”,他們兜售給你“聖經”,冠以“20歲,19歲,月入......”你很是受用,成為眾多狂熱教徒中的一員。

人生大舞臺,予取予求真氾濫。

焦慮:別人過得好,自己怎麼辦

羅洛·梅在她的書本寫過:焦慮是人類的基本處境。

我們常常寄託於某種人事物以希望得到安全感,無法滿足時,焦慮自然產生。

對於小餅來說,看到別人千萬級大公眾號,那些目前只能僅僅用來仰望的閱讀量以及點贊數,我也會感到焦慮;看到用磅礴深厚的文字功底寫出來的文章時,我也會感到焦慮;看到曬小車,曬坦克,曬飛機,我也會感到焦慮。

我也常常在尋找解決焦慮的方法,卻沒發現真正的解決之策,只能是將其圓潤為“危機感”,以鞭策我們繼續前進。

或許以焦慮的基本處境為軟殼,膨脹起各樣的鬥爭。

我如蠶蟲般蟄伏數久,熬盡漫漫黑夜與酷熱嚴寒,因不甘平庸落俗,崢嶸歲月稠,恰同學少年,風華正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