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園”——橄欖球的“甲子園”

在日本的高中體育界,每一個項目的訓練都很辛苦,但是年輕的學生運動員們為了那個最終的榮譽——全國大賽,不斷完善自我,挑戰新的高度。


相信大家對“甲子園”並不陌生,沒錯,“甲子園”是日本高中棒球的全國大賽,是年度棒球全國大賽阪神甲子園球場的簡稱。同理,每年橄欖球全國大賽在大阪“花園”球場舉行。這些場地名稱往往象徵著該項運動的全國大賽。“花園”——就是橄欖球的“甲子園”。

“花園”——橄欖球的“甲子園”

“花園”——橄欖球的“甲子園”

“花園”——橄欖球的“甲子園”

大阪花園橄欖球場由三個橄欖球場地組成,可容納超過3萬名觀眾,全國大賽期間幾乎天天爆滿。從1917年開始,日本橄欖球全國高中大賽已有百年曆史。每年11月份,各縣級地區(相當於中國的省級)開始預選賽,勝出的隊伍將有機會代表自己的地區登12月份全國大賽舞臺——“花園”。

“花園”——橄欖球的“甲子園”

“花園”——橄欖球的“甲子園”

“花園”——橄欖球的“甲子園”


“花園”——橄欖球的“甲子園”

我從夏天加入SAMGUYS[i],現已入冬。跟著隊伍一路走過來,蹭著比賽打(幾乎沒打過全場,多以板凳隊員的身份徘徊在場邊),跌跌撞撞也算有一點經驗了。每日的訓練沒有白白浪費,SAMGUYS成功在高知縣預選賽中勝出,取得通往全國大賽資格。我打邊鋒,除了完善體能、技術以外,心理關成了最大的敵人。邊鋒如同接力的最後一棒,整個隊伍取勝的希望往往都寄託在這最後一棒上。

英式橄欖球比賽中,前掉球[ii](knock-on)是很糟糕的,比它更糟糕的是邊鋒前掉了。除了己方的得分功虧一簣外,連球權也要讓給對方。怕什麼來什麼,這個情況在我身上發生了三次。甚至有一段時間我對接球都產生了陰影。

“花園”——橄欖球的“甲子園”

接不住球的邊鋒就沒有資格上場,如果不盡快解決心理關,我將失去這次千載難逢的機會。通過總結比賽時的心理活動,我發現自己過於關注接球后怎樣去得分,導致我在接球一瞬間的注意力不夠集中。於是,“先接好球”成為了我在接下來訓練中的首要課題。經過反覆打磨,我終於在預選賽中走出了“接球難”的陰影,接球成功達陣。

就像《灌籃高手》中的所描繪那樣:有的人為了制霸全國,向最終的冠軍發起挑戰而努力;也有人為了衛冕冠軍而努力;有人可能從未到達過全國大賽,為了入圍全國大賽而努力;也有人想擺脫“板凳區”,為了成為一名主力隊員而努力。每個人的心裡都裝著這樣那樣的信念,併為之做出了實際的行動。對於SAMGUYS來說,在全國大賽中取得首戰勝利,實現零的突破,是我們的目標。

對於我自己,“能夠上場比賽,哪怕只有1分鐘也好。“開始橄欖球訓練6個月時間的我這樣想著。

“花園”——橄欖球的“甲子園”

(開幕式入場前的合照)

這是2010年的第九十回全國高校橄欖球大賽,剛好是十年前。

“花園”——橄欖球的“甲子園”

“花園”——橄欖球的“甲子園”

開幕式非常壯觀,全國一共55支隊伍入圍。高知縣代表——SAMGUYS,也就是我們。從小城市裡來的我們,即將和全國的強隊展開對決。


[i] “ SAMGUYS”是筆者所在的高知中央高中橄欖球俱樂部隊名,其中的“SAM”是日語中“武士(samurai)”的簡寫。

[ii] :違例的一種。球接觸隊員的手或前臂後向進攻方向(前)掉落,導致的結果與前傳相若,發生時交換球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