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充和演繹真正的“女神”,書香門第的大家閨秀(下)

​抗日戰爭爆發後,1938年年底,張充和隨同三姐一家流寓西南,落腳在昆明城裡一個叫北門街的地方。


張充和演繹真正的“女神”,書香門第的大家閨秀(下)

張充和在昆明


張充和在《三姐夫沈二哥》一文中說:“七七事變後,我們都集聚在昆明,北門街的一個臨時大家庭是值得紀念的。楊振聲同他的女兒楊蔚、老三楊起,沈家二哥、三姐、九小姐嶽萌、小龍、小虎,劉康甫父女。我同九小姐住一間,中隔一大帷幕。楊先生儼然家長,吃飯時座位雖無人指定,卻自然有個秩序。我坐在最下首,三姐在我左手邊。汪和宗總管我們的伙食飯賬。在我窗前有一小路通山下,下邊便是靛花巷,是中央研究院史語所所在地。時而有人由灌木叢中走上來,傅斯年、李濟之、羅常培或來吃飯,或來聊天。院中養只大公雞,是金嶽霖寄養的,一到拉空襲警報時,別人都出城疏散,他卻進城來抱他的大公雞。”


張充和演繹真正的“女神”,書香門第的大家閨秀(下)


1940年27歲的張充和在呈貢的雲龍庵,她梳著麻花辮,身著一襲素雅的旗袍,坐在一隻草編蒲團上,這長桌是一塊木板架在四個汽油桶上。長桌上擺放著茶壺、茶盞、果盤、陶罐,因陋就簡,別有情韻。很多人誤以為雲龍庵是一個寺廟或者一個尼姑庵,其實不然,這是租住當地財主家院落裡的佛堂,張充和把它當作自己的客廳兼書房。

1938年,一日張充和與舞蹈家戴愛蓮在成都拜訪張大千,在張大千家中,戴愛蓮跳了一個舞,張充和唱了一段崑曲。張大千當場揮毫,畫了張充和的背影,畫中的張充和梳理的是一個古裝的髮式。當時張大千還為張充和畫了株水仙,長葉飄逸。


張充和演繹真正的“女神”,書香門第的大家閨秀(下)

張大千畫的充和崑曲身段,充和笑著說,反正看不到正臉,說是誰都可以



張充和演繹真正的“女神”,書香門第的大家閨秀(下)

充和畫的《五毒圖》


在昆明,充和在教科書編選委員會工作。沈從文選小說,朱自清選散文,張充和選散曲,一年後該單位解散。

充和去重慶教育部下屬禮樂館工作,整理禮樂。禮樂館的成立源於蔣介石,他參加紀念國父的典禮上,聽到放的是哀樂,於是大怒:“總理去世那麼多年,還放哀樂,可見禮崩樂壞,中國人把禮樂都丟失了。”充和說,“因為他衝冠一怒,我就有了一碗安樂茶飯,因為差事就是翻譯崑曲曲譜,容易得很。”


張充和演繹真正的“女神”,書香門第的大家閨秀(下)

充和抄寫的崑曲譜

充和將整理出來的24篇禮樂用毛筆書寫,首次展示了她的書法藝術。

抗戰期間,張充和在昆明、重慶時,小楷寫得很多,而且不少是在空襲襲警報拉響了以後開始寫的。當時的空襲警報分三種:第一種告知將有敵機來襲,此時,就開始停止辦公;第二種警報告知敵機已接近,必須下防空洞了;第三種警報響時,說明敵機已經到達。由於防空洞就在辦公室的旁邊,只有在飛機快到時,才下防空洞,所以,張充和的小楷多是在第一種警報響起後、第二種警報響之前書寫的。寫小字不須鋪開大紙,比較方便。


張充和演繹真正的“女神”,書香門第的大家閨秀(下)


張充和小楷,波士頓大學白謙慎教授說:“她的書法,一如其為人與修養,清淡之中,還有一種高雅氣質。”


張充和演繹真正的“女神”,書香門第的大家閨秀(下)


《望江南》,張充和在抗戰時期多寫小字,原因和磨墨有關,張充和少時家境優越,寫字有人磨墨,很小就為人寫大字,甚至題匾額。抗戰期間條件艱苦,沒人為她磨墨。

充和在重慶教育部禮樂館工作時曾師從沈尹默學習書法,沈尹默說她的字是“明人學寫晉人書”,評價很高,並建議她多研習漢碑、墓誌書法。


張充和演繹真正的“女神”,書香門第的大家閨秀(下)


沈尹默和他的書法,張充和曾說“尹師”的書法是“初看平淡無奇,再看其味無窮,三看是終生學不到”“仰之彌高,鑽之彌堅”

充和乘送煤油的卡車到歌樂山看沈老師寫字,她回憶道:“如果寫屏對時為他拉紙,是無比的享受,雖然站在對面,字是倒看的,只見筆尖在紙上舞動著,竟像是個舞者……雖然是看得我眼花繚亂,卻於節奏中得到恬靜。我在歎賞之餘,忽想到我本是來請教的,如何卻陳酣在欣賞中而不學習呢?這以後才用心看他執筆與運筆……”


張充和演繹真正的“女神”,書香門第的大家閨秀(下)

沈尹默的書法


張充和說:“在重慶的時候,飛機常常來轟炸。其實我一年看不到他(沈尹默)幾次,他就告訴我,你應該寫什麼帖。我去沈尹默那兒,一共沒有多少次,他對我的影響,就是讓我把眼界放寬了。”


張充和演繹真正的“女神”,書香門第的大家閨秀(下)

張充和與沈尹默老師及師母合影

沈尹默對充和諄諄教誨:“習書臨帖,不必肖其人,蘇黃米蔡都是從王字出來的,可是都不囿於王羲之,都有自己面目你的晉唐小楷千萬不要止步,持之以恆,必然是幾百年來第一人。”


張充和演繹真正的“女神”,書香門第的大家閨秀(下)

張充和墨寶

書法可以說是充和一生的至愛,她曾說:“我不愛打扮,不喜歡金銀珠寶,但筆墨紙硯一定要用最好的。”充和的書法各體皆備,一筆娟秀端凝的小楷,結體沉熟,骨力深蘊,尤為世人所重,被譽為“當代小楷第一人”

張充和:“我寫字、畫畫、唱崑曲、做詩、養花種草,都是玩玩,從來不想拿出來給人家展覽,給人家看。”寫東西則是“隨地吐痰,不自收拾”,充和很早就開始了寫作,但隨寫隨丟,寫得一手好字,卻從不賣字也不參加展覽,只是自娛自樂。


張充和演繹真正的“女神”,書香門第的大家閨秀(下)


張充和墨寶,“當年西南聯大可謂大師雲集,張充和記得,聞一多業餘喜歡刻圖章,曾給她刻了一個章草的圖章。”

1941年,充和在重慶勞軍演出,一折《刺虎》。


張充和演繹真正的“女神”,書香門第的大家閨秀(下)

張充和《刺虎》


1943年,張充和在重慶粉墨登臺崑曲《遊園驚夢》,一曲驚豔文化界,張充和曾師從崑曲名家沈傳芷,功底極其紮實。章士釗為此寫了一首七言律詩,許多詩人跟著唱和。

章士釗愛才,贈詩給張充和,把她譽為才女蔡文姬,而戲劇家焦菊隱稱她為當代的李清照。沈尹默贈她七絕:“曲弦撥盡情難盡,意足無聲勝有聲。今古悲歡終了了,為誰閤眼想平生。”

汪曾祺描述她的崑曲唱腔:“她的唱法非常講究,運字行腔,精微細緻,真是‘水磨腔’,她唱的‘受吐’,嬌慵醉媚,若不勝情,難可比擬,在曲社中產生很大的影響,我們都是用的她的唱法。”


張充和演繹真正的“女神”,書香門第的大家閨秀(下)

充和崑曲扮相

1946年,抗日戰爭勝利,張家子女齊聚上海,拍了難得的全家福,此後整個家族流散四方,不復團圓。


張充和演繹真正的“女神”,書香門第的大家閨秀(下)


前排左起為周曉平、沈龍朱、沈虎雛。二排左起為張元和、張允和、張兆和、張充和。三排左起為顧傳玠、周有光、沈從文。四排左起為張宗和、張寅和、張定和、張宇和、張寰和、張寧和。

大姐一家後來去了臺灣,充和去了美國,允和兆和留在北京,文革中這倆個家庭上山下鄉,被下放,等文革結束,1978年元和充和才獲准回國,弟弟宗和已去世多年。

1947年,充和隨三姐一家回到北平,充和也在北大代課,教崑曲和書法,借住在三姐家。


張充和演繹真正的“女神”,書香門第的大家閨秀(下)

張充和與弟弟宗和(宗和在清華大學唸書,兩人年紀相近又愛唱戲,在姐弟中感情最好)

張充和在《沈二哥三姐夫》中回憶說:“1947年我們又相聚在北平,他們住中老胡同北大宿舍,我住他家甩邊一間屋中。這時他家除書籍漆盒外,充滿青花瓷器,又大量收集宋明舊紙。三姐覺得如此買下去,屋子將要堆滿,又加戰後通貨膨脹,一家四口亦不充裕,勸他少買,可是似乎無法控制,見到喜歡的便不放手,及至到手後,又怕三姐埋怨,有時勸我收買,有時他買了送我。所以我還有一些舊紙和青花瓷器,是那麼來的,但也丟了不少

在那宿舍院中,還住著朱光潛先生,他最喜歡同沈二哥外出看古董,也無傷大雅地買點小東西。到了過年,沈二哥去向朱太太說:‘快過年,我想邀孟實陪我去逛逛古董鋪。’意思是說給幾個錢吧。而朱先生亦照樣來向三姐邀從文陪他。這兩位夫人一見面,便什麼都清楚了。我也曾同他們去過,因為我一個人,身邊比他們多幾文,沈二哥說,四妹,你應該買這個,應該買那個。我若買去,豈不是仍然塞在他家中,因為我住的是他們的屋子。


張充和演繹真正的“女神”,書香門第的大家閨秀(下)

張充和在北平,那時的她已經是大齡少女了,得益於叔祖母留給她的鉅額遺產以及田地,衣食無憂,可以選擇喜歡的生活方式

沈家是當時北平文化人聚會雅集之所,楊振聲、朱光潛、梅貽琦、賀麟、馮至、卞之琳等都是沈家常客。

1948年3月,到北京大學來的德裔美國籍猶太人漢學家傅漢思,常跑到中老胡同北大宿舍與這些教授們交流,其中包括沈從文家。


張充和演繹真正的“女神”,書香門第的大家閨秀(下)

傅漢思


傅漢思出身學術世家,父親和舅舅皆為歐洲學術泰斗。傅漢思在德國接受高中教育,30年代希特勒迫害在德猶太人,1935年傅漢思隨父母移居美國。他在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獲博士學位後,留校任教,曾任羅曼史文學副教授。40年代,傅漢思應北京大學校長鬍適先生的邀請,到北京大學西語系任教

(系主任是朱光潛教授)。

傅漢思經常來沈家作客,與充和相識相戀。傅漢思,原譯為“漢斯”,經充和提議易為“漢思”,雖是洋人但思漢也。


張充和演繹真正的“女神”,書香門第的大家閨秀(下)

1948年張充和與傅漢思在北平頤和園


曾有人問張充和:“他追過你嗎?”張充和笑道:“無所謂追了。”又問:“那時你也喜歡他?”張充和笑答:“不一定喜歡,就是習慣了,知道他不是壞人,是老實人!”“談戀愛談了多少年才結婚?”“無所謂談戀愛,大概兩年。”

1948年11月19日,他們舉行了一箇中西結合的婚禮,這一年,張充和35歲,傅漢思32歲。因為解放戰爭,兩個月後他們赴美。


張充和演繹真正的“女神”,書香門第的大家閨秀(下)


1948年11月,傅漢思和張充和在北平舉行婚禮。張充和回憶,結婚時收到的三件最佳禮物是:查阜西先生贈她的明代古琴(名為寒泉);楊振聲先生所贈的一塊彩色墨(康熙年間所制);梅貽琦先生送她的明朝大碗(景泰年間所制)。


張充和演繹真正的“女神”,書香門第的大家閨秀(下)

婚禮後吃蛋糕,沈從文的兒子虎雛說:“四姨,我希望你們天天結婚,讓我天天有蛋糕吃。”

張充和:“我常常記不住準確的日子,但離開北平那一天,我卻記得清清楚楚,那是一九四八年十二月十七日,那天剛好是北大舉辦五十週年校慶的紀念,校園裡紅旗都掛上了(共產黨兵臨城下)。大清早,美國大使館的一位領事跑到我們家來,要我們馬上走,說北平只剩下一個小的軍用機場還在開,大機場都飛不了了。

那時我們還沒吃早餐,一鍋稀飯煮好了還沒吃,領事就要我們跟他走——我們可以說是被領事押上飛機的。我當時只給三姐打了一個電話,告訴她我要走,交待了一下家裡事情。那天早上,一位賣書給我們的工人正好送書上門,我們就把整個家託付給他了。”


張充和演繹真正的“女神”,書香門第的大家閨秀(下)


中共軍隊已經兵臨城下,炮聲清晰可聞,儘管國共之間的談判尚在進行,但北大已經在校園裡掛上了紅旗。


張充和演繹真正的“女神”,書香門第的大家閨秀(下)

1949年1月底,解放軍進入北平


“那時候,日常照顧我們的有一位女工人,就是我們的保姆,叫小挎奶奶,因為她丈夫叫小挎子,出身很苦,才二十幾歲就跟著我們,我們不能就這樣扔下她。所以我讓小挎奶奶跟著我們走,到了機場,逃難的人已經亂成一團了,那是軍用飛機,每個人隨身的東西要按分量來稱,就說小挎奶奶不能帶。我說:‘小挎奶奶不能帶,我就不走了!’他們一看我動了脾氣,就說:‘走,東西都不能帶。’帶到機場的那些最好的書籍、書畫,就這樣被留了下來,說我們先飛到青島,東西讓飛機回頭再帶。可是飛機到了青島,紅旗已經掛起來了,再也飛不回去了,多少好東西,就是這樣扔掉了的……”


張充和演繹真正的“女神”,書香門第的大家閨秀(下)

1949年上海解放前夕,逃難者擠滿木船


張充和演繹真正的“女神”,書香門第的大家閨秀(下)

浦口碼頭堆放著準備後撤的物資,達官貴人的傢俱在最後時刻也就隨意堆置了

“從青島,先折回到蘇州。小挎奶奶一直跟我回到蘇州,就留在了蘇州老家。小挎奶奶隨身帶了一個重重的包袱。到了上海我大姐家,我說:‘打開包袱,讓我看看你帶了什麼寶貝。’打開來,都是一些破衣服,還有刷窗的刷子——因為出門前正刷著窗,她就把刷子也帶過來了

。逗得我哈哈大笑。漢思跟著我回蘇州小住了一陣,南方也已經亂起來了。轉眼到了四九年一月,我們從蘇州出來,託人到南京辦辦護照。

我走那天,我要吃一頓飯才上船,小挎奶奶要送我,我不讓她去,她說她沒看過大船,其實是找個理由,堅持要去送我。她看著我上船,就哭了,哭得很厲害。那以後,我和漢思就從上海上了船,到了美國。”


張充和演繹真正的“女神”,書香門第的大家閨秀(下)

婚後的張充和與傅漢思

1949年1月,張充和跟著傅漢思抵達了美國。剛到美國時他們生活困難,與公婆同住了半年,兩人都沒有全職固定的工作,他們先去了漢思父母所在的斯坦福大學短暫工作。

後來在朋友幫助下,兩人去加州州立大學工作,傅漢思從事中國史文化研究,充和在圖書館負責中文圖書編目。


張充和演繹真正的“女神”,書香門第的大家閨秀(下)

加州州立大學

倆人貸款買房後,經濟非常窘迫。傅漢思收入不高,充和在加州大學圖書館全職上班,兩人每日早出晚歸,週末整理家務,因為他們無法支付僱請工人的費用。生活困頓,充和忍痛出售了珍藏的十塊乾隆墨給日本人,得了一萬美金,為此她傷心了很久。


張充和演繹真正的“女神”,書香門第的大家閨秀(下)

張充和祖傳的十塊乾隆墨,對於愛好寫字的充和來說,把難得的好墨賣掉是很痛苦的事

充和寫信時為了節省郵資,她經常將信封的反面寫滿密密麻麻的小字。但即使在那樣的境況下,她仍擠出時間堅持練習書法和崑曲。在圖書館工作的近十年間,張充和太少閒暇時間去練習書畫了。


張充和演繹真正的“女神”,書香門第的大家閨秀(下)

充和寫的信

我們連一星期一次的工人都沒有,現在是忙慣了,一天到晚哪還有哼曲練字的時間。在圖書館我立下規矩,連英文也是毛筆,總算還會拿毛筆,字大概是丟得多了。”(1955年7月)

工作與生活的壓迫,張充和過得沒有在國內時舒心。1956年她在信中提到想回國,卻不知何日能歸,傅漢思是獨子,父母年事已高,她不好提此事,“我雖然想家,但不比他們父母之望子”


張充和演繹真正的“女神”,書香門第的大家閨秀(下)


張充和書畫冊頁,她的繪畫作品以山水小品居多,是她在書法、崑曲和詩文之外的翰墨餘緒,臨摹研,充和的書法可入“名家”之列,但繪畫水平稍顯“業餘”

“我始終是還有點東西未吐出來,不像是要做學問。像是藝術方面的創作。但每日瑣瑣碎碎,就把生命消磨了。若能把債務(房債)還了,我大概不想做圖書館事了。也沒多大志氣,但總想創作一點東西留下來能使自己滿意。在此長久了,容易糊塗一世。”(1957年10月)


張充和演繹真正的“女神”,書香門第的大家閨秀(下)

張充和所藏清乾隆十色八卦墨

張充和結婚比較晚,她跟傅漢思沒有生育孩子。1956年,他們抱養了第一個孩子取名傅以元,此時張充和已經43歲了。白天上班,把孩子寄養在別人家裡,這樣的日子一直持續到1959年。

這一年,傅漢思接任斯坦福大學中國文學助理教授,家裡的經濟條件有所改善,張充和為了孩子的健康和教育考慮,決定辭職做家庭主婦。家裡的各種瑣事以及照顧孩子,佔用了她相當多的時間。


張充和演繹真正的“女神”,書香門第的大家閨秀(下)


張充和在美國的家中打理菜園子,種菜種花是張充和從到美時就養成的習慣,種花是她原本的興趣,種菜是由於美國的蔬菜物價貴又不新鮮。“我的身體好,還常騎自行車上山坡,挖土種地。今年出了毛一百五六十斤菜蔬。”

我的生活可說是又單調又複雜,每天從早起差不多是同樣的事,到晚上喘一口氣,回想這一天又過了,也是悵然,有時想畫畫寫字,想做詩詞,全是在想,時間打雜打了。到了晚上身體累,再提不出勁來為自己做事。搬到這兒來也畫了幾張畫,全是半夜裡睡不著畫的。”(1960年4月)

1960年,他們又抱養了一個女兒。


張充和演繹真正的“女神”,書香門第的大家閨秀(下)

充和與收養的孩子兒子以元、女兒以謨,女兒取名以謨是為了紀念張充和的啟蒙老師、考古學家朱謨欽

一個人照顧兩個年幼的孩子,確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她給家人寫信,很多時候都是在孩子午睡或者是做飯的空隙時寫的。

“他們(兒女倆)午睡及晚間上床,漢斯得趕工作(寫作),我得趕家事,縫縫補補,永遠完不了。想想大大當初九個孩子也沒有如此之忙,即使高幹夏媽等也不會有如此之忙,因為從買辦起到洗碗其他事如做園子,搬重,做裁縫,做自來水工人……都得做。"(1960年11月)

充和在給弟弟宗和的信裡這樣寫著:“初秋時愛看紅葉,深秋時怕掃紅葉,真是詩情畫意不能與居家過日子相提並論。恰如這兒的婦人們出門宴會時打扮得花枝招展,在家中亦都是打草除糞粗細一把,我這十幾年來真是手足胼胝了。”


張充和演繹真正的“女神”,書香門第的大家閨秀(下)


一家四口,充和與漢思感情很好,漢思是很溫柔的人,充和有詩言他“三朝四次煳鍋底,鍋底煳當唱曲時。何處夫君堪此事,廿年洗刮不顰眉。”

充和從小是大戶人家的大小姐,十指不沾陽春水,在美國的主婦生涯中,常與在貴陽的大弟弟宗和絮叨沒玩沒了的家務瑣事。信中雖抱怨在書畫上無法用功,但她的主婦生涯還是井井有條頗有成就。

傅漢思給宗和的信上說:“充和很善於弄一個家,也很會算,不會亂花錢。”張充和夫婦好客,家裡時常有客人要招待,傅漢思的父母、妹妹偶爾也會過來小住,每逢此時,張充和的家務更加繁重

家務雖佔據她很多時間,但她覺得:“似乎比在外面做事時忙得多。但是精神上十分愉快。”她帶孩子十分有信心,非常喜歡三歲以下的孩子,有段時間,她還幫梅祖麟(美國康奈爾大學中國文學和哲學教授)帶了四個月的孩子,因為孩子的母親在哈佛上課,沒有時間照料。充和說

“我的過去同現在判若兩人。我的精力還好,只要高興做的事便不怕苦。要我帶不會走路的孩子,最是拿手了。”


張充和演繹真正的“女神”,書香門第的大家閨秀(下)

充和的書畫冊頁


漢斯同我這十二年的生活要是同過去比一下,我還不如當日的老張,漢斯不如當日的金榮黃三之類。

我們除了做粗事外,還得做辦公室教書的工作。

從買到做,洗地板到做園子,又豈是一兩件機器能代替的。臺灣人總覺得我們賺美金,豈不是發財。我們的飯桌上若無客人,總是一個菜,葷素一起,早飯是麥片一樣。有時麵包(雞蛋一星期一次)。午飯是冷食,吃點生菜麵包。晚上才真正是一頓熱食,有時飯有時下點麵條。但是總是吃得夠,孩子們第一,我們第二。

在加州水果便宜,我們便不炒素菜,這兒水果貴,素菜也貴,譬如一棵白菜要四毛,我們便吃罐頭素菜,因為養料是一樣,味道真是糟。我們到東部後,買了個freezer,這樣在一切食物上可以省錢,到菜市去,記得減價而好的肉或素菜或水果,買回來凍起來,可以擱到三個月或一年。

但必須有這種常識,某種東西可以凍,某種不可以凍,凍時必須有預先準備,怎樣切,怎樣裝包,怎樣煮一煮,或在開水中過一道。各有不同,也是專門的學問,否則解凍時不能吃就糟蹋了。這樣一來,我們每月可以省二十元左右

。可是這freezer是二百六十元買的,分期付款,一年多可付完,就是一年後在食品才可以省錢。

否則不必去菜市場,省時間,在冷藏庫中已有一個小小的菜市。客人來時也不著慌,還有我發明的冷藏。譬如說一次做好的紅燒肉或丸子,吃不完放在裡面,三月五月亦不會壞,普通人家是一個冷藏庫,一個冰箱,冷藏庫的大小按人口而算,大致牛羊肉在解凍後比新鮮的還好。時間亦可久,豬肉同雞鴨稍差。但亦不比商場上的差。但不如中國新鮮殺的好。這裡除了中國鎮去買,新鮮的很少。

我做菜也還有幾種拿手。可是沒有工夫做給自己人吃有客人時才賣勁。漢斯吃飯不挑嘴,好辦,以元挑嘴,以謨不挑。我現在不但不挑,而總是他們不吃的我吃,像高幹一樣。否則就得甩了。這些美國生活大概你們有的可想,有的亦無法想象。”(1961.10.31)


張充和演繹真正的“女神”,書香門第的大家閨秀(下)

充和書畫冊頁

“這幾天在趕一張畫,忽然有人看中了我一張畫,但嫌太小,我要畫張大的,大概是要給我錢的。這幾年來書畫荒疏,剛到時開過展覽後倒賣了好幾張畫,這裡賣畫全不像以前中國是打秋風式的。尤其是我最恨的靠朋友,靠名家來提拔你,來捧你,若是個女人就更了不起,畫字的本質一概不管。在美國吹牛的人亦真多,除了騙洋人,騙錢外,亦不過騙自己而已。


張充和演繹真正的“女神”,書香門第的大家閨秀(下)

充和書畫冊頁


我的字比畫當然有點小功夫,但是誰人來欣賞呢。除了中國人外,能夠賣錢的只有畫,所以我得在畫上用工夫。這多少年做事帶孩子,雖不動筆,卻留心觀察古今中外的畫,近日全世界之抽象畫不難於學,只是不歡喜。其實中國從工筆到寫意墨戲已是抽象的路子了。蘇東坡說:‘畫梅求形似,見與兒童鄰。’這裡多少畫國畫的人都轉向抽象路上去了。如王季遷(九如巷左隔壁王家),如曾仞荷(輔仁畢業藝術家)等。張大千仍舊。我至今連彷徨都沒有過意在畫園中進一步,未免不通世故。眼看換一種方法可以迎合心理賺錢,但是又有多少意思呢。好在目前有丈夫養著我,我不凍不餓。”(1961.11.1)


張充和演繹真正的“女神”,書香門第的大家閨秀(下)

張充和書畫冊頁

1961年傅漢思被耶魯大學東亞系聘請為中國古典文學的教授,專業為中國漢代至唐代的詩歌,不久後張充和也被耶魯大學聘任,開設崑曲、書法課程。

張充和住在美國東部康州的北港,離耶魯大學開車約十分鐘,房屋後有個園子,她在那裡種花卉、蔬菜和竹子。她讓漢思安心做他喜歡的專業研究,自己更多承擔家庭事務。漢思也把妻子的崑曲事業當作自己工作的一部分,每次充和演出之後,漢思都做了演員、笛子、後臺、解說等各方面記錄,留作後續探討和研究。


張充和演繹真正的“女神”,書香門第的大家閨秀(下)

充和書畫冊頁

1962年,充和在給弟弟宗和的信裡寫道:“你來信說我落伍,我可也不讓人,大概我們不會再有孩子,也不再需要了。所以我對孩子不惜犧牲我的所有工作,把時間放在他們身上。每天早晚認字,常出去散步,在一起玩,有時還在一起翻筋斗(這一點大概你是不行了,筋斗仍是我的拿手),做馬戲,自己覺得也年輕了。這樣孩子在感情同智慧方面都豐滿,有時我也會發脾氣,如果他們有錯,我一點也不放鬆。”(1963年3月)

雖身處國外,張充和完全按照中國傳統的讀書方法來教孩子,在家裡用中文溝通,孩子兩歲起即自制字塊,教他們識字,幾個月就可達到千餘字的識字量,識字後教他們背誦詩經,再大一點又教字書、描紅。


張充和演繹真正的“女神”,書香門第的大家閨秀(下)

描紅

以謨是女孩子,張充和也有意培養她學崑曲、吹笛子,一開始,小愛瑪對崑曲沒興趣,不想學女兒愛吃陳皮梅,她就用陳皮梅作“誘餌”,唱一支曲子,給一個陳皮梅,還真的“立竿見影”。充和還教女兒吹笛子經她的調教,傅愛瑪9歲便登臺演出。有時母女倆同時登臺演“雙簧”,或你唱我吹,或我吹你唱。


張充和演繹真正的“女神”,書香門第的大家閨秀(下)

充和與女兒以謨唱崑曲

充和也敏銳地發現孩子各自的特長和興趣點,讓其自由發展,在他們十歲左右的時候,張充和就跟宗和說,以元愛搞機器,將來可當工程師,以謨愛文學和生物書,可以當醫生。而十幾年之後,以元當上了飛行員,以謨當上了醫生,確實如她所預見。


張充和演繹真正的“女神”,書香門第的大家閨秀(下)

晚年的充和與兒女在一起,左起為媳婦、女兒以謨、以元、孫子

在繁瑣的家務事外,張充和擠出時間在崑曲、書法和繪畫上。傅漢思也給予她很多的理解與幫助,看她整天帶孩子做飯無聊,就想辦法每週讓她休息兩個上午,有完整的時間可以自己寫字畫畫。

有時候充和會早上4點鐘起來練字,寫完了再回去睡一會兒。張充和從國內帶去的古墨頗多,紙卻缺乏,她練字所用的紙,是在報紙廠收來的未印製的白報紙。

崑曲是她同樣堅持的“事業”,書畫是自娛自樂,崑曲卻需要交流和搭檔。她在家裡會帶幾個學生,偶爾同曲友小聚,偶爾會外出表演,充和因為崑曲還去了一次好萊塢錄製電影。


張充和演繹真正的“女神”,書香門第的大家閨秀(下)

充和書畫冊頁


1968年,為紀念和傅漢思結婚二十週年,張充和作七絕詩二十首。詩前有小序雲:“一九六八年十一月十九日為漢思與餘結縭二十載。時漢思因事去加州,十七日歸,餘病兼甸,未能稍備尊俎。追思往昔,歷歷如昨,因枕上口占二十絕以贈。”


張充和演繹真正的“女神”,書香門第的大家閨秀(下)

張充和傅漢思與小友陳安娜在後院竹林品茗

“我做家事,一面唱曲子,而且吊嗓子,不然我哪有工夫唱,每出戏至少也是十五到三十分鐘。做細點事便唱細曲子,如《牡丹亭》,若拖地板掃地便唱《刺虎》《斷橋》一類的曲子。”她的練習強度,似乎很不可想象的,她在信中說,自己獨自一人可邊做家事邊唱曲子長達四小時,而且是大聲唱,因為低聲會把嗓子哼啞。

除此之外,她還親手製作崑曲的衣服、團扇等道具,樂此不疲地制笛、刻章、做硯臺。別人問她如何能既照顧家庭,又玩這麼多玩意,她答說:“惟忙者能樂此,不忙者惟有此不樂也。”


張充和演繹真正的“女神”,書香門第的大家閨秀(下)

張充和演戲時佩戴的點翠頭飾,當時為訂做這套頭飾充和賣掉了百畝良田,此頭飾充和獻贈給了蘇州戲曲博物院

著名歷史學者余英時在耶魯教書的時候,看見充和對許多事情都感興趣,曾經對充和說:“你這是‘玩物喪志’”。充和說:“我從來就沒有什麼志”。她一生做了許許多多的事,都是因為她喜歡:“我就是愛玩。”


張充和演繹真正的“女神”,書香門第的大家閨秀(下)

充和在書房


然而張充和所謂的玩絕非一般意義上的,她的“玩”,是指不帶任何功利性,其態度卻又極其認真刻苦。“我練字都不是消遣,正如唱曲一般,是用全力的。”


張充和演繹真正的“女神”,書香門第的大家閨秀(下)


中國書協主席歐陽中石認為:“張充和不是一般意義上的書家,而是一位學者,無論字、畫、詩以及崑曲,都是上乘,很難得。她一貫保持原有的風範,格調極高。像崑曲,她唱的都是真正的、沒有改動過的。書法上的行書、章草非常精到,尤其章草極雅,在那個時代已是佼佼者。”


張充和演繹真正的“女神”,書香門第的大家閨秀(下)

充和在練字

隨著孩子長大、入學,張充和的自由時間越來越多,1967年底,她在信中附上了自己當年的臨帖總目:

篆:秦權泰山 琅琊石刻若干篇

隸:石門頌兩遍禮器碑兩遍 華山碑一遍 曹全碑一遍 乙橫碑一遍 張遷碑一遍

楷:孟法師碑三遍多寶塔一遍 顏真卿自書告身十遍 六朝墓誌若干 九成宮一遍

行:虞世南臨蘭亭序一百三十遍

蘇軾黃州寒食帖四十遍顏爭座位七遍 祭侄稿

草:書譜一遍張旭古詩四帖四遍懷素自敘一遍 高閒千字文四遍(殘)

她臨帖的數量是頗為驚人的。


張充和演繹真正的“女神”,書香門第的大家閨秀(下)

充和在臨帖

1971年,張充和偶然間在一本雜誌上看到桃花魚的圖像,想起來了自己年輕時在國內所作的《臨江仙·桃花魚》,"願為波底蝶(水母),隨意到天涯",竟成為她漂泊離鄉的讖言。

她用原韻又作了一首,其下闕雲:“海上風光輸海底,此心浩蕩無涯。肯將霧谷拽萍芽。最難滄海意,遞與路旁花。”言下之意似是對自己的海外生涯深深悵惋,波底蝶曾經的滄海壯志,最終只能遞與路旁野花,怎能不令人惋惜懊惱呢?


張充和演繹真正的“女神”,書香門第的大家閨秀(下)

充和書,“十分冷淡存知己,一曲微茫度此生”

幸在夫婦志趣相投,對中國詩詞、歷史都有濃厚興趣,且有造詣,漢思為德國出版的《世界歷史》一書撰寫中國中古史,他還參加中國的《二十四史》的英譯工作。


張充和演繹真正的“女神”,書香門第的大家閨秀(下)

張充和傅漢思與友人在家中

1978年張充和回到闊別30年的故土——蘇州九如巷老宅的小院,訪親問友。


張充和演繹真正的“女神”,書香門第的大家閨秀(下)

張充和離家30載(1948-1978),首次回國,北京部分親友合影,左起張定和、張充和、張兆和、沈從文

充和與大弟張宗和遺像、大弟媳劉文思合影,等及充和回國,那個與她感情最好一直通信的弟弟宗和已去世了,她在弟弟家逗留了一個月,默默整理弟弟的書信和詩歌文字等稿件


張充和演繹真正的“女神”,書香門第的大家閨秀(下)


張充和演繹真正的“女神”,書香門第的大家閨秀(下)

漢思陪同張充和一起歸國


1980年沈從文訪美講學,漢思充當翻譯,深受聽眾的歡迎,充和夫婦還合作完成了《書譜》、《續書譜》的英譯本工作。這對中西合璧的夫婦為中美文化的交流做出了很大的貢獻。


張充和演繹真正的“女神”,書香門第的大家閨秀(下)

充和傅漢思與三姐張兆和及沈從文


張充和演繹真正的“女神”,書香門第的大家閨秀(下)

沈從文、張兆和訪美,張充和與三姐張兆和攝於美國,充和與三姐兆和,闊別數十年再相見

張充和在耶魯大學美術學院教授中國書法和崑曲,笑稱她的美國學生把學中國書法當畫畫,但在“畫”中加深了對博大精深的中國傳統文化的瞭解。


張充和演繹真正的“女神”,書香門第的大家閨秀(下)

充和教外國學生書法,其中一個學生把中國書法的意境融入到他的攝影中,照片拍得別有韻味

1983年,張充和回到闊別多年的北京,來到北京昆研社並作感言:“我到國外已經卅四年了。最初,在美國宣揚曲事是艱難的,孤軍作戰,實打實的一個人戰鬥。我很奇怪,那裡有些中國人聽到崑曲竟哈哈笑,但美國人卻不笑

。這使我很不好意思,心裡很難受。有些中國人學了點外國音樂,並不瞭解什麼叫民族音樂。這些中國人不大看得起自己民族的東西。我想我要發揚崑曲藝術,不從他們開始,因為他們‘崇洋’。我從另一個途徑,教外國人。開始教他們我們的民族音樂、戲劇、舞蹈,主要從‘文學’、音樂、舞蹈開始。”


張充和演繹真正的“女神”,書香門第的大家閨秀(下)


充和教的學生中,有博士、碩士,有學民族音樂,有學崑曲、學吹笛的,他們都很出色,讓充和為之欣慰。充和後來寫了兩句詩:‘不須百戰懸沙磧,自有笙歌扶夢歸’,她說,“不需我一個人在那裡苦戰了。”


張充和演繹真正的“女神”,書香門第的大家閨秀(下)

張充和親自設計和使用的崑曲旦角戲服

張充和還先後在加拿大、法國和港臺的23所大學以及各學術所講授、示範演出崑曲。充和自制頭面、服飾、笛子,沒有笛師配合,自己先將笛音錄好,備唱時放送;沒有配角,就讓小女兒上場配戲,先生漢思充當翻譯和解說人。


張充和演繹真正的“女神”,書香門第的大家閨秀(下)

大姐元和(左一)與充和(左四)在美國與友人一起宣揚崑曲

1981年4月13日,紐約大都會博物館中國部在即將落成的仿蘇州園林“明軒”,舉行盛大的《金瓶梅》唱曲會——雅集緣起於普林斯頓大學的《金瓶梅》課程,邀請張充和根據古譜以笛子伴奏的南曲方式,演唱《金瓶梅》各回裡的曲辭小令。


張充和演繹真正的“女神”,書香門第的大家閨秀(下)

張充和晚年的崑曲身段,崑曲貫穿了充和的大半生,她在美國的家中種了小竹林,自己砍竹自制笛子

1986年,北京舉行紀念湯顯祖逝世370週年演出活動,她與大姐同被政府邀請。充和與80歲的大姐元和同演對手戲《遊園驚夢》,還邀詩人卞之琳觀賞。俞平伯先生看了她的演出劇照,說這是“最蘊藉的一張”。


張充和演繹真正的“女神”,書香門第的大家閨秀(下)

大姐元和演柳夢梅,充和演杜麗娘(左)


張充和演繹真正的“女神”,書香門第的大家閨秀(下)

1987年張充和傅漢思探訪三姐夫沈從文,攝於鳳凰

2004年8月26日,傅漢思別她而去。年逾九旬的充和在全心整理漢思遺著的同時,堅持在硯田邊耕耘。


張充和演繹真正的“女神”,書香門第的大家閨秀(下)

充和在看書

晚年她另一工作是打理她寓所門前的小院,院內花木扶疏,除育觀賞的牡丹玫瑰外,還種植一些食用的蔥蒜時蔬。侍弄花草,栽瓜種豆。勞作之餘,依在竹林旁的長木椅上吟詩或聽曲,頤養天年。


張充和演繹真正的“女神”,書香門第的大家閨秀(下)

晚年的充和天天練字,親自磨墨汁


張充和演繹真正的“女神”,書香門第的大家閨秀(下)


張充和特別愛穿旗袍,家中衣櫥裡掛得最多的是色彩、長短各異的旗袍,2004年10月與蘇州曲社的曲友們歡聚時,90歲的她面容清秀,舉止優雅,身著一襲絳紅色的絲絨旗袍,肩披一方黑色的披肩,儀態萬方地依在雕花欄杆旁


張充和演繹真正的“女神”,書香門第的大家閨秀(下)

充和百歲生日


張充和演繹真正的“女神”,書香門第的大家閨秀(下)


充和在家中,傅漢思逝世後,她獨自生活了數十年,子女不與她同住,幸虧邀請參加的活動不少,友人也常來看望她,她曾想過回中國居住,但故友多不在人世,合肥老宅也不復在,就留在了美國

2004年金秋,張充和在北京舉辦旅美60年來的第一次書畫展。她那信手點染的仿古山水和自做詩,令人反覆玩味,那雋秀的隸書對聯,質樸中透出嫻雅和大氣,那崑曲工尺譜朱黑相間,饒有意趣。


張充和演繹真正的“女神”,書香門第的大家閨秀(下)


充和的繪畫,她在繪畫上的發展一是興趣所至,另一方面是來美國後生活窘迫,如能賣畫可有額外經濟收入


張充和演繹真正的“女神”,書香門第的大家閨秀(下)


張充和演繹真正的“女神”,書香門第的大家閨秀(下)


張充和演繹真正的“女神”,書香門第的大家閨秀(下)

走到人生歸途的充和,仍對寫字的工具毛筆很在意,圖是她在療養院鑑賞友人的毛筆

2015年6月18日凌晨,張充和在美國去世,享年102歲。民國閨秀“最後的才女”離去,合肥四姐妹成為絕響。


張充和演繹真正的“女神”,書香門第的大家閨秀(下)


談到“最後的才女”的說法,侄子沈龍朱(沈從文長子)說:“說到她那一代的才女,還是有幾位的。其實,現在大家這麼說,我想更多的是那代人的修養現在是很難培養出來的。雖然現在也有很多人愛好國學、傳統文化方面的東西,畢竟時代不同了。”

談及充和的逝世,沈龍朱說:“四姨是睡覺時平靜地走的,她一輩子做了自己喜歡做的事情,應該欣慰。”


張充和演繹真正的“女神”,書香門第的大家閨秀(下)


張充和,亨年102歲,"願為波底蝶,隨意到天涯,海上風光輸海底,此心浩蕩無涯。肯將霧谷拽萍芽。最難滄海意,遞與路旁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