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隊“等”口罩會成為臺灣新風景嗎?

排隊“等”口罩會成為臺灣新風景嗎?

島內民眾排隊購買口罩 資料圖

民進黨當局利用口罩大做文章,“幹蒸口罩”“口罩外交”“口罩世界盃”“口罩換門票”“以疫謀獨”等鬧劇接連上演。當他們想方設法,挖空心思的讓口罩披上“政治外衣”擔負起“政治使命”的時刻,可否看到了臺灣民眾排期長隊“等”口罩的新風景呢?

在沒有解決島內“一片難求”的境況下,民進黨當局讓臺灣民眾“勒緊褲腰帶”省吃儉用,不惜用“幹蒸口罩”讓臺灣民眾保持高貴的情操,一副置民眾死活和生命的嘴臉,儼然就是一邊限購一邊援助“鬧劇”的始作俑者。

民進黨當局從第一波向歐美國家和所謂“邦交國”捐贈1000萬隻口罩,到第二波向“新南向國家”、北歐、美國、拉美等再捐1000萬隻口罩,宣稱臺灣的口罩供應“絕對沒有問題”。

可是,島內實行口罩實名制和限購措施,4月9日起,小孩改為14天10片;大人14天9片,可一次購買兩週的量,且不再依健保卡單雙號分日購買。臺灣“衛福部長”陳時中表示,醫用口罩徵收及禁出口將延長征收口罩至6月底,並禁止出口一般醫用口罩和外科口罩到6月底。

島內的口罩供應到底有沒有問題,能不能滿足島內需求需要,這些問題民進黨當局心裡最清楚,也只有他們能夠解開這個“謎團”。臺灣民眾同樣也知道這問題的答案,也能解開這個“謎團”。

我們不妨從臺灣民眾擠出時間,排起長隊,苦苦等候,天天期盼中找到看到這個“謎團”的答案。也可以讀懂民進黨當局“雙重標準”“兩種嘴臉”,到底是多麼的可恥,是不是比病毒還要可怕。

臺灣口罩實名制2.0新舉措實施後,基隆市區多個健保藥店出現長長的排隊人群,隊伍比往常增長了至少2倍,排隊人群更長達十個店面的距離。

新北市幾家藥店門口,早上8時30分左右就排了長長的人龍,大約是平常人數的3至4倍,排法也各不相同,有些是從街頭排到街尾,沒有空間的就是繞著圈圈排隊。

臺東健保藥店也出現民眾購買口罩排隊人群,有人一早8時不到就先排隊,也有上班族先去公司打卡再外出排隊,大家都深怕晚一步買不到口罩。

桃園中壢某藥局前,上午八點左右,出現一群又一群排隊人龍,人龍轉入巷弄,撐傘或穿雨衣苦苦等待,排隊多半是上年紀長輩,為自己也為兒孫,只為能夠買到口罩。

臺灣一位排隊買口罩的女子表示,口罩購買新措施上路,反而比原本還要難搶。一位上班族人士坦言,排了一個鐘頭以上才買到口罩,每天寶貴的時間就拿來買口罩。一位男子認為,還有一名帶著孩子來排隊的劉姓男子表示,平常都在開賣前一個小時才來排隊,但還是怕大家都來搶,可是看到長長的人龍,還是沒把握能買到。

島內輿論認為,口罩可買片數愈多,排隊的人也愈多;民進黨當局私心太重,名為助人,實則夾雜了太多政治算計;為何一面苛求民眾“省吃儉用”,一面打腫臉充胖子“大宴賓客”?他們在算計什麼呢?一言以蔽之,就是“以疫謀獨”;臺灣應該“先自救在救人”;“可憐的老百姓排隊搶不到口罩”“請這些捐口罩的主事者及附和的官員,不要拿公務配發的口罩使用,去排隊買看看。這樣拿納稅人的錢一直送,是要怎樣?”

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還有臺灣政客的被關注和被關懷。民進黨籍民代鍾佳濱等人與臺灣醫界聯盟召開了一個“我夠用,支持你”記者會,呼籲民眾若每14天可以省下一半的口罩量,就是約4.5片,那每週就可以捐1千萬片的口罩給國際醫療人員。

無止境的排隊等候,無休止的排隊苦楚,等待之苦、煎熬之心、無奈之情,一幅幅颳風下雨下“長龍”,一次次豔陽酷日中的“長隊”,勾勒出臺灣的新風景。

可是,這個新風景卻是民進黨當局慷慨解囊“打腫臉充胖子”的虛偽畫卷,也是臺灣民眾“幹蒸口罩”要用省吃儉用“高貴情操”的痛苦畫面。當主角民進黨當局的“嘲笑”,與配角臺灣民眾的“苦悶”,顯然“嘲笑”與“苦悶”已經成為這個新風景的顯著“標註”。

量臺灣之物力,苦民眾之幹蒸,結與“國”之歡心,民進黨當局似乎在把口罩當成籌碼和工具的“遊戲”與“豪賭”中成了贏家,臺灣民眾成了輸家。但是,如此的新風景誰將受益誰會受害,我們不妨拭目以待。(賈永輝 評論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