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林鎮:小龍蝦“成長史”

洪林鎮:小龍蝦“成長史”

洪林鎮龍蝦主題廣場。


洪林鎮:小龍蝦“成長史”

豐收。


洪林鎮:小龍蝦“成長史”

龍蝦收穫季節來了。


洪林鎮:小龍蝦“成長史”

小女孩和龍蝦吉祥物合影。


洪林鎮:小龍蝦“成長史”

龍蝦節上的美味龍蝦。


  6月9日一大早,宣州區洪林鎮街道上就已是人聲鼎沸、熱鬧非凡。走進洪林鎮龍蝦廣場,首先映入眼簾的是一隻高8米、長10餘米的小龍蝦雕塑,“雙臂”高舉,通體紅亮,煞是惹眼……在這裡,正在舉行的是“棋盤塔”安徽·宣州洪林首屆蝦稻豐收節。而豐收節的主角正是這揮舞著雙螯“迎客”的小龍蝦,活動現場密密麻麻的小龍蝦,揮舞著蝦鉗,引來觀眾陣陣尖叫聲。蝦王爭霸賽、品鑑各式小龍蝦美食,顯眼誘人的蝦身,Q彈飽滿的蝦肉,味濃鮮美的蝦黃……小龍蝦菜品引得來往食客比肩接踵,只為一嘗小龍蝦的鮮美。

  據介紹,目前洪林鎮全鎮已經形成了2.5萬畝的宣城市稻蝦綜合種養示範區,而在幾年之前,小龍蝦在當地還只是一個陌生的美食概念,短短几年時間內洪林鎮是如何撬動起這樣一個大的產業?這其中不僅有示範帶頭,更有政府引導。如今對於洪林人而言,小龍蝦已經從單純的市井食材變成了一張洪林名片。

  1.

  水鄉稻田裡的龍蝦文章

  小龍蝦何以“蹦”出大產業?有道是“產業發展,良種先行”。洪林小龍蝦能在幾年實現持續快速健康發展,還要從一個人說起。

  微風起,稻浪動,碧波興……在洪林鎮七景村的一個4000多畝水產養殖基地內,33歲的“養蝦達人”羅念念正在田埂上巡塘。說起洪林的小龍蝦產業便不得不提羅念念這個名字,從無到有,他將小龍蝦養殖引入了洪林,並帶動了洪林龍蝦養殖的產業化、規模化。

  捉上一隻蝦來端詳,殼紅、腹白、肉厚。該基地的小龍蝦除滿足本地市場外,更多的將銷往江浙滬市場。“今年龍蝦價格不錯,從5月初小龍蝦上市開始,我們基地每天能供應小龍蝦千餘斤。”羅念念笑著說。

  時間定格到10年前,2009年年底,22歲的羅念念退役回到七景村。在首都北京參軍的3年,讓羅念念親身感受到了祖國的快速發展,但同時也感受到家鄉的落後,羅念念發現當時像合肥、蕪湖、南京等地,很多飯店都出售麻辣小龍蝦,生意火爆,小龍蝦價格貴,一斤要賣好幾十元。要是養小龍蝦的話,肯定供不應求,他暗下決心,要在家鄉闖出一條致富路。

  “一開始,包括我父母在內,沒有人看好我搞小龍蝦。”羅念念笑著告訴記者,他在南京租了一個攤位銷售龍蝦。2013年,在宣州區水產專家的指導下,羅念念決定回村開展稻蝦輪作模式。

  經過一年多的摸索,2014年,羅念念的50畝稻蝦輪作田,畝產值達到了2500元,每畝收入增加了近800元。周邊的老百姓聽說後,紛紛找到羅念念想學習稻蝦輪作,羅念念均傾囊相授,稻蝦輪作開始在洪林鎮七景村推廣開來。

  “每年3月底、4月初開始放龍蝦苗,到6月底就是起龍蝦和銷售龍蝦的旺季,緊接著7月份種一季水稻,稻子收穫後又放養蝦苗,這就是稻蝦輪作。過去洪林當地水稻田冬天大多閒著,但現在一年365天稻田都在為養小龍蝦、種稻子忙活。”在羅念念看來,這種互補互益的生產方式,在不增加土地使用面積的情況下,實現了土地收益最大增值。

  進行稻蝦輪作的稻田水稻不僅沒有減產,相反長勢很好。小龍蝦的主要食物是雜草,而小龍蝦的排洩物則直接進入稻田裡面,成為稻田的有機肥料,每畝地還可以節約一筆化肥和農藥費用。由於這樣的模式,田裡種出的無公害大米,還成了大米市場的“香餑餑”,價格十分可觀。

  “一畝田產350斤左右成蝦、1400斤水稻,純利潤6000塊錢不成問題,這可比以往單種稻子的利潤整整多了2倍。”在羅念念的帶動下,洪林鎮養龍蝦的農戶達到了上百家,面積達到了5000多畝,為了更好地規範市場,推動龍蝦養殖產業化、規模化,2015年,羅念念成立了宣城市念念蝦稻輪作專業合作社,合作社現發展社員87餘人,建成了4500畝的蝦稻綜合種養核心示範區,畝產效益達1000-3000元。就此,龍蝦產業在洪林深深紮下了根。

  2.

  小龍蝦扛起“造血式扶貧”

  “現在種200畝田,比以前種20畝都輕鬆。”李發軍是宣州區洪林鎮棋盤村村民,與妻子二人在家務農。但李發軍種的並不是自家的田地,而是本村棋盤塔公司承包的土地。

  2016年3月國家實施扶持村集體經濟項目,頗具市場眼光和前瞻意識的棋盤村兩委一班人不僅搶抓了這一重要契機,而且於當年5月利用綜改試點資金以入股分紅形式與社會資本合作,註冊成立了安徽棋盤塔生態農業有限公司。

  經過評估清核,棋盤村總資產摺合人民幣630萬元。通過股改,農村集體經濟的產權確定下來,量化、固化到了個人,全村6040位村民成為“股民”。

  “我們在此基礎上,以棋盤塔公司名義向洪林現代農業示範區管委會流轉了近萬畝優質農田,並通過‘公司+農戶+基地’模式,為傳統農業轉型發展和現代農業提檔升級積極探索新路。”棋盤村黨委書記黃朝斌也是棋盤塔生態農業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過去土地碎片化、種植方式粗獷、品質混雜等,導致規模化、標準化的農業生產難以成型。”在破除了“單打獨鬥”的傳統積弊之後,棋盤村將目光投向了發展現代特色農業,在洪林發展漸成規模的小龍蝦養殖自然成了棋盤塔公司的首要考量。

  黃朝斌告訴記者,在經過到湖北潛江等全國知名小龍蝦產區實地調研之後,棋盤塔公司將流轉的近萬畝良田劃撥部分作為蝦稻輪作和龍蝦繁育基地,經過實踐摸索和同上海海洋大學技術合作,他們掌握了一整套蝦稻輪作種養技術,不僅產量高,而且品質好、售價高,直銷滬蘇浙市場後即成為“香餑餑”。

  “我們通過公司提供土地、種子、肥料,計入成本,打藥水靠無人機,還提供技術指導,農戶只需做做日常管理,再也不用扛農藥包,收益農戶八、公司二。”黃朝斌告訴記者這種“村集體+企業+農戶”合作模式既讓貧困戶可以把自家的田流轉出去,還能入股分紅。2018年棋盤塔公司建成5000畝稻蝦輪作基地,並與洪林鎮300戶貧困戶簽訂《扶貧戶戶貸資金入股蝦稻輪作產業扶貧協議》。

  據悉,2018年棋盤塔公司光小龍蝦銷售收入達200多萬元,總產值700多萬元。截至目前已通過金融扶貧、產業扶貧解決209戶貧困戶就業,帶動貧困人口300多人,帶動農民工200多人就業問題。“我們本地養的龍蝦,比外來蝦品質好,肉質也很飽滿,很多江浙滬的客商都對這裡的龍蝦讚不絕口。每到節假日,更是供不應求。”

  通過這種模式,棋盤村不僅從稻漁綜合種養模式中受益,還初步實現了由“輸血式扶貧”向“造血式扶貧”的轉變,更讓整個鎮的小龍蝦產業實現了跨越式的發展。

  3.

  品牌升級下的“產業雄心”

  6月15日,在洪林鎮的龍蝦交易市場裡,工人們正忙著過稱、打包、裝箱,把一批批的龍蝦發往省外。洪林鎮的龍蝦交易市場,是宣州區最大的龍蝦交易市場,每天的交易量能達到幾千斤,高峰期一天能突破1萬斤,因為肉質細嫩、口感爽滑,這裡的龍蝦經常供不應求,價格一直保持在每斤40元左右。

  短短几年時間,龍蝦撬動起洪林鎮現代農業產業的發展,這背後不僅是洪林鎮政府對當地龍蝦產業的審時度勢,也是養蝦人對龍蝦產業發展潛力的挖掘。如今,洪林鎮的小龍蝦產業規模初成,洪林的養蝦人們又在思考新的問題:小龍蝦產業未來究竟該如何邁上新臺階。

  對於養殖戶而言,如果想要獲得更好的收益,必須轉換思路,從原先的“多養蝦”,轉變為“養大蝦”,養“生態蝦”,同時拓寬產業生態鏈。小龍蝦品質好了,利用方式多了,產生的經濟效益自然會提高。而對於洪林鎮來說,以龍蝦作為產業載體,將稻蝦綜合種養作為主導產業,打響洪林龍蝦品牌,打造滬蘇浙的後廚房,使得洪林龍蝦產業從“量變”邁向“質變”。

  “這次我們首屆蝦稻豐收節就是一次打造洪林龍蝦品牌的嘗試。”洪林鎮黨委副書記陳紅林告訴記者,相對於國內很多其他龍蝦產地,洪林龍蝦在社會的認知度卻並不高。通過這次蝦稻豐收節,希望能更好地吸引遊客,提升本地龍蝦品牌。“從活動效果來看可以說出乎意料的好。”據初步統計,僅9日當天,就有來自全市乃至省內外的遊客3萬多人次來到活動現場,現場售賣龍蝦達1萬多斤,遊客一飽洪林龍蝦的口福,體驗了一場龍蝦盛宴。“活動吸引了103家店家入駐,三天共接待遊客約10萬人次,採摘水果約11000斤,銷售小龍蝦約30000斤,最重要的是提振了蝦稻產業的信心,提升了洪林蝦稻的美譽度。”

  用陳紅林的話來說,這是一場洪林小龍蝦的“走出去”戰略,回顧洪林小龍蝦產業的發展軌跡,從最初“捕撈+銷售”模式,已逐步向“養殖+加工+流通”一體化服務拓展,未來規劃形成完整產業鏈。

  “一產業養殖,二產業深加工,三產業農業旅遊和美食。三個產業齊頭並進是我們未來的目標。”據悉,在七景村,依託龍蝦交易市場宣城市念念蝦稻輪作專業合作社正引入高校科技研發團隊入駐提供智力支持,依託電商直播、走優質農特產品生產加工、遠程展示、線上線下引流和銷售及優質農特品牌打造的新路子。而且棋盤村也正著手準備小龍蝦深加工項目,做好蝦球、蝦仁、蝦尾及小龍蝦熟食加工、冷凍等項目,爭取在2020年前建成。

  “當前全鎮每天都會有近15000斤小龍蝦銷往長三角地區。”據陳紅林介紹,洪林鎮龍蝦養殖面積從過去800多畝增加到了1萬多畝,再到2萬多畝,今年洪林鎮的蝦稻輪作面積將會進一步擴大,力爭達到3萬畝以上。通過商品化規模養殖,小龍蝦不僅成為洪林當地水產特色,更帶動了大批貧困戶脫貧致富。

  “下一步,我們準備打造農村電商平臺,實現洪林鎮農產品線上線下模式銷售,通過農產品標準化、溯源體系建設、農產品互聯網品牌營銷等手段,實現農產品品牌溢價,收入提升,將小龍蝦通過互聯網賣出去。”

  (本版圖片由洪林鎮政府提供)

  記者手記

  良好的生態環境是洪林最大的優勢、最大的財富、最大的潛力,而“好山好水”如何做好產業、帶動貧困戶增收致富,也是洪林鎮政府一直思考突破的重要課題。經過多年摸索,通過龍頭帶動引進的小龍蝦產業,最終成為了洪林鎮產業發展的新亮點。

  而通過學習借鑑,推廣“蝦稻輪作”模式則是彰顯優勢、挖掘潛力的生動體現。從過去“瞎忙”到現在“忙蝦”,農戶生產生活的變化恰恰印證了“蝦稻輪作”是當地脫貧致富的正確之路。

  適合的才是最好的,脫貧攻堅、高質量發展的關鍵也在於因地制宜精準選擇適合的發展路徑,而在找準路徑之後,政府的有效引導、各部門間互相聯動合作則讓這個大產業的落地、生根、壯大成為了可能。如今,洪林鎮又有了新的目標和藍圖,不忘初心、繼續前行。我相信,未來的洪林一定會在鄉村振興的道路上走得更好、更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