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有什麼《都挺好》?其實都不好,只是開始學著放過自己了

你真能折騰!”他們說。

是啊,作為一個快30的高齡成年人,我真折騰。

知道我為什麼要這麼折騰嗎?

因為我很煩。

煩成年人的戒律。


哪有什麼《都挺好》?其實都不好,只是開始學著放過自己了


這戒律有時以修行形式存在,

它有流傳幾千年的話術表達:“君子如水,隨方就圓。”

一旦成年,就如同要開啟修圖軟件的“磨皮”功能,

將個性稜角、質疑破壞等像曬斑毛孔一樣的磨掉。

溫潤或者圓滑是“都挺好”,

但是,這種人生也像那些無法放大看細節的照片,

嘿~

對不起啊,我很方。


哪有什麼《都挺好》?其實都不好,只是開始學著放過自己了


成年人的戒律還包括“要知足”“要安穩”,

我媽就經常勸誡我,“找份差不多的工作就行了,日子又不是過不下去,別想東想西的。”

嗯,很有道理!

可我的腦子卻依舊我行我素的不光想東想西,

還想五湖四海。

01

看的了過去,去預知不了未來


熱播劇《都挺好》最近頻頻出現在我的社群和朋友圈討論的範圍內,公司的同事一到休息的時候就打開手機看起了劇。

我也不知道大家對這部劇都那麼喜好,或許從這部劇裡的某個細節或者某個情節能折射出自己的印記吧。


哪有什麼《都挺好》?其實都不好,只是開始學著放過自己了

大致大家都從蘇家的小家庭生活裡,看到了自己的“前半生”的樣子:這簡直是“中國式家庭”的縮影。我看我一個挺親近的朋友在朋友圈轉發的時候留言道。

朋友說她自己的經歷就跟蘇明玉一樣。她是家裡唯一的女兒,但是在家裡卻像附屬品一樣,她出生在一個幹部之家,爸媽坐擁著很高的權利,但是自己的出生卻不給家裡“掙面子”。

是啊,怎麼掙呢?作為受獨生子女政策制約的一代人,她的出生讓爸媽沒有辦法生多一個“男孩”。她看著爸媽常年奔走,託人找關係看能否找個門道多生一個。一次又一次聽到爸爸在家裡對著媽媽發脾氣,“咋就那麼不爭氣生了個女的?!”

02

外面的人進不去,裡面的人也出不來


其實在這部劇裡無所謂對錯,無所謂好壞,要說就只能是當時的社會意識形態影響了那一代人吧。


哪有什麼《都挺好》?其實都不好,只是開始學著放過自己了

但哪有什麼都挺好,不過是一方時刻隱忍、犧牲自己來成全另外一個人的臆想罷了。很多時候要能夠真正打破這個局面,恰恰是需要一場“激烈的爭執”,什麼時候不想隱忍了,才是撕開面具、掙開鐐銬的時候,就如同《請回答1998》的劇裡,德善在家裡的那一場崩潰一樣。

然而,在《都挺好》的原著小說裡,結尾處蘇明玉感慨道,“親情是撿不回來了,大家淡如水地交往吧”。

是的,不再恨之入骨了,也不報有期待了,該怎麼樣就怎麼樣吧,只是從現在開始,學會照顧自己、保護自己,別讓在自己陷進過去的關係泥潭裡就好了。

我們不一定需要強迫自己去原諒被傷害、被背叛、被犧牲的過去,但是這並不會妨礙我們學習放下,找到“即便在創傷中”,也有力量向前邁進的方式。


哪有什麼《都挺好》?其實都不好,只是開始學著放過自己了

誰說只有《歡樂頌》中的樊勝美苦,還有一種苦叫明玉苦。面對這些不公,她在十八歲後憤然離家,從此和家裡人斷了關係,但是後來,又因為對親情的無法割捨,再次捲入家裡三父子的鬧劇中。

這個組團的巨嬰屬性家庭讓蘇明玉極為不甘心,為了撇清和這個原生家庭的關係,她甚至專門去做了DNA鑑定,希望可以改寫人生故事,但是結果讓她失望了。她是親生的!竟然是親生的!!

03

都挺好,其實都不好


人生原本就是一場漫長而盛大的理解。需要放在一個時間長河中才能給自己的寬容找到一個合理的解。


哪有什麼《都挺好》?其實都不好,只是開始學著放過自己了


放過別人,其實也就是放過自己。

沒有什麼怨值得用一生去記憶,也沒有什麼恨值得用整個生命去消解。比怨恨更重要的是,擁有愛的能力。

之前蔣方舟在奇葩大會里總結過一段話:

每個人都有自己獨特的價值,在實現這個獨特價值的時候,他有可能是張牙舞爪的,有可能是笨拙的,但是如果放棄了去追尋自己獨特的價值,去建造一個被人喜歡的人設,那他一定冒了非常大的風險。因為,真的欣賞你的人一定欣賞的是你驕傲的樣子,而不是你故作謙卑,故作討喜的樣子。


哪有什麼《都挺好》?其實都不好,只是開始學著放過自己了


我們已經不再是過去無力反抗的孩子。面對人生的泥潭,我們可以低頭凝視,但也可以抬頭仰望,當我們願意仰望天空的時候,我們才可以看到滿天星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