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不停地從地下抽走石油,不怕採空了之後,土地坍塌嗎?

人類不停地從地下抽走石油,不怕採空了之後,土地坍塌嗎?


據國外媒體報道,沙特國家石油公司每天生產石油的能力是1000萬桶。那麼問題來了,沙特每年抽走這麼多石油,把地底掏空了怎麼辦?

抽石油,導致地底掏空怎麼辦?

其實我們根本不必擔心抽石油把地底掏空怎麼辦,因為石油在地底下儲存時,並不是我們想象的那樣,石油層就是由純粹的石油組成。

人類不停地從地下抽走石油,不怕採空了之後,土地坍塌嗎?


我們可以想象一下,我們地表之下有地下水,這些水並不是像地表之上的河流一樣是流動的,而是填充在地下泥土、岩石的縫隙之中,當我們挖一口井時,周圍基質縫隙中的水會匯聚過來,形成一個小型的水源集中地。

石油也是如此,石油在地底下儲存時,並不是流動的液體,而是填充在地質層中的縫隙之中,商業開採時,會打造一個油井,油井的深度根據當地的含油層而定。

人類不停地從地下抽走石油,不怕採空了之後,土地坍塌嗎?


石油也是液體,在周圍的壓力作用下,簡單理解就是“水往低處流”,石油會像水一樣慢慢聚攏在油井裡,這樣人們就可以開採石油了。

人類不停地從地下抽走石油,不怕採空了之後,土地坍塌嗎?


雖然人們把石油抽走了,但是基質並沒有被抽走,如果油井的深度不深,比如:幾百米的深度,那麼只靠基質支撐就可以保證上層地質不會坍塌。

但如果油井深度足夠深,那麼人類為了方便開採,會使用注水方式進行開採。水的密度是10³千克/立方米,石油的組成部分不同,密度也不同,但大多數石油的密度都比水小,比如:海面上發生原油洩露事件時,原油都是漂浮在海面上。

所以,當油井注水時,水會下沉,促使岩石縫隙中的石油上浮,這樣一來油井的深度可以大大降低。而且,即使人類抽走了油,水也可以代替油,填充在岩石的縫隙中,從而保證上方陸地不會坍塌。

人類不停地從地下抽走石油,不怕採空了之後,土地坍塌嗎?


但是,使用注水的方式開採油田,會導致成本直線上升,甚至開採石油的成本遠遠大於開採石油帶來的收益,比如:注水時需要使用石油帶動發電機,並且需要大量水源。所以在偏離海邊的城市,一般很少使用這種方式開採石油,所以在一些地方,會因為開採石油而發生土地坍塌,但這些地方大多是人煙稀少地區,而且坍塌事件並不嚴重。

沙特地區比較特別的是它們的石油層較淺,有人形容說:“在這裡插根管子都能冒出石油”,所以沙特地區的石油開採成本很低,開採成本低於10美元一桶,而國際平均開採成本大約在30美元左右。

所以沙特地區可以大力開採石油,而其他地區由於開採成本高,不如直接從國外進口便宜,所以才沒有大量開採。

石油含量,遠比我們想象的豐富

一直以來,石油給我們的印象就是:不可持續資源,總有一天人類會開採完。但其實全球的石油含量遠比我們想象的要豐富,而且隨著科學技術的發達,人類發現一些原來不含油的地區,也藏有大量石油。

人類不停地從地下抽走石油,不怕採空了之後,土地坍塌嗎?


而且,石油實際上是地球上有機物的沉澱,含碳量非常豐富,也就是說,石油是地球碳循環中的一環,因此只要地球上仍在進行著碳循環,石油就會一直持續不斷地產生。

人類不停地從地下抽走石油,不怕採空了之後,土地坍塌嗎?


而且,很多油田宣佈枯竭,並不是因為地底下真的沒油了,而是開採成本太高不划算。我們知道,油井越淺,開採成本越低;地質中含油量越高,開採成本也越低。

石油的開採成本,又影響著石油的價格,比如:沙特地區石油含量豐富,而且開採方便,導致它們開採成本低,在國際原油市場上比較有競爭力。

而一些石油埋藏較深的地區,由於開採成本過高,導致在原油市場上沒有競爭力,所以在開採時,即使該油田仍可產出石油,但石油公司也會因開採成本過高而放棄開採。

比如:我國的油田採收率只有28%-35%,也就是說油田中的大部分油都沒有開採。

人類不停地從地下抽走石油,不怕採空了之後,土地坍塌嗎?


因此,石油含量要遠比我們想象中的豐富,即使再用個幾千年也不會枯竭。

但是,使用石油作為主要能源的弊端是會排放大量的溫室氣體,極其容易導致地球環境汙染,這也是為什麼即使石油在未來並不會枯竭,但各個國家仍在發展新能源技術的原因。

還有,石油的利用率也比較低,遠遠比不過新能源的使用率。

人類不停地從地下抽走石油,不怕採空了之後,土地坍塌嗎?


只是目前由於新能源發電的成本太高,高於石油,所以石油仍是主要能源,相信在未來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新能源發電的成本下降,更為清潔、高效的新能源會是能量來源的主旋律。


讀者如有產業諮詢,資產重組,產業招商和產業保險等產業相關的建議或需求,可私信小編,與小編聯繫。

您的發展,有我相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