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隆裡影像節

展訊 | 2020隆裡影像節

2020隆裡影像節


主題:在本地

開幕時間:2020年2月7日

地點:貴州隆裡古城


在本地,在隆裡

在輪船、火車、飛機、汽車發明之前,人們窮其一生可以抵達的地方是極其有限的,在那時,人們想象力再豐富也不會提出“生活在別處”的理想,那時所有關於遠方和他鄉的敘述不是神話就是傳說,不論東西方,“本地化” 就是生活的原本狀態。全球化之後,在日漸趨同的世界面前,非西方主流的地域文化才有了強烈的本土意識。


攝影術正好誕生在西方人躊躇滿志向遠方擴張、征服的年代,所以他們的早期照片充滿了無畏的冒險精神,以及所謂 “文明” 視角對所及當地 “野蠻” 奇觀的紀錄,這些影像在那個年代不僅是他們家庭客廳的談資,更是那個時代西方人認知這部分世界的重要實證,充滿了他們的自負和偏見。雖然很快,原本那些被拍攝、被觀看地區的人們也掌握了攝影術,但他們的觀看方式和觀看興趣卻深受西方人的影響,他們也去拍攝自己的城市建築和街頭平民,雖然在這之前他們的繪畫傳統裡並不將其作為創作對象,從這種意義上說,非西方地區的攝影更像是殖民文化的延續甚至是對它的 “本地化” 。你只要想想今天的攝影發燒友們,為什麼那麼痴迷、依賴於旅行,對遠方異地異族的文化充滿興趣,就不難理解這裡頭的基因問題。


作為消費品,相機參與東西方大眾生活雖然在具體的時間上相差頗大,但在總體社會發展的節點上卻是基本一致的,都是進入消費社會之後開始的,當人們有閒錢和時間去旅遊去戶外親近大自然時,相機也就成了這種消遣活動的最佳配件,拍攝照片,一方面源於自命不凡的中產生活的志滿意得,另一方面也是為自己的旅程和經歷留些佐證的話題……從動機和方式來說,並沒有跳出更早前西方人的思維模式——紀錄異地情調和奇觀,藉此顯示自己的品位和優越感。


鑑於拍照必須保有 “此時此地” 的時空一致性,攝影似乎原本就具備一種天然的 “本地化”屬性,尤其那些本身就以某些地域文化為題的作品,更有這樣強烈的傾向,然而如何在這過程和作品中跨越種族、國界、信仰、文化⋯⋯不再以作者自身文化經驗本能地關注拍攝對象,從而在這裡迴避後殖民主義語境便成了一個關乎立場和考驗智慧的事情。


六百多年前,朱元璋六子朱楨為鎮壓古州吳勉起義,調集江南九省官軍,在隆裡設千戶所,同時興建所城,一千餘名官兵從此受命屯墾戍邊鎮守於此。六百年後,昔時外來的“江南人”的後裔依然生活在所城裡,但此時他們已是此地的“隆里人”,作為漢人,如今他們反而在錦屏這個少數民族自治縣裡成了“少數民族”,地域空間未變,但 “本地” 的歸屬感卻因此發生了複雜的變化——這是一個從歷史到現實、從地理到民族、從風俗到文化都有著豐富肌理的古城。


2020年開始,我們將在隆裡建立一個立足 “本地” 的影像創作的項目,今年的展覽只是這一事件開始的宣告,之後我們將在全世界範圍內挑選影像藝術家來此駐地,選擇他們感興趣的方向進行專題創作,並在明年的影像節上展出創作成果——作品的產生、展出都在隆裡本地⋯⋯


敬請期待這個有趣的影像節!


出品人:張怡

總策展人:段煜婷

藝術總監:大門


參展藝術家:林舒(中國),陳卓(中國),陳榮輝(中國),計洲(中國),王居延(中國),劉珂&晃晃(中國),廣瀨耕平(日本),尼克·漢內斯(比利時),魏壁(中國),錢海峰(中國),吳登彩(中國),本尼迪克特·庫森 (法國)& 桑內·德·王爾德(比利時),李朝暉(中國),慕容拖鞋(中國),500px攝影人作品展,LAC徠卡相機用戶社群作品展


部分參展作品

展訊 | 2020隆裡影像節

2014年6月1號,泉州東到贛州5218次列車上,選自“綠皮火車”系列,錢海鋒 © Qian Haifeng


展訊 | 2020隆裡影像節

零號基地(Hub Zero)遊戲和娛樂中心,城市漫步(City Walk)步行街,2017年1月5日,尼克·漢內斯 ©Nick H


展訊 | 2020隆裡影像節

2018.10.11 選自“鏡子”系列, 劉珂&晃晃 © Liu Ke & Huang Huang


展訊 | 2020隆裡影像節

感應寺塔,金,山西,2017,選自“塔”系列,林舒 © Lin Shu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