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城市溼地群建設中體現餘杭擔當 張振豐專題調研溼地保護利用

餘杭溼地資源豐富,特別是在城西科創大走廊沿線,除西溪溼地外,還有五常溼地、和睦水鄉、北湖草蕩、南湖等溼地資源。這些資源的保護利用,是生態環境保護的需要,也是創新發展的需要。日前,市委常委、區委書記張振豐專題調研我區溼地保護利用情況。區領導許玲娣、葛建偉等參加調研。

四月春色歸,北湖溼地春草繁茂,生機盎然。張振豐一行實地踏看瓶窯鎮莊村分洪閘及北湖溼地湯灣渡,聽取東苕溪流域防洪體系介紹及溼地生態保護、日常管理等情況。東苕溪防洪工程是太湖流域骨幹工程之一,由三座大中型水庫、西險大塘、兩個滯洪區、德清大閘、五個非常滯洪區、防汛物資倉庫等工程設施組成。北湖溼地不僅是防汛滯洪區,更是動植物生態保護區。近年來,隨著水利工程日益完善,該區域環境整治提升工作也全面展開,溼地生態和景觀價值愈發凸顯。張振豐指出,要利用大數據建設全國一流水情預測預報預警系統,科學調度水利工程,實現“精密智控”;要整體規劃、統籌推進溼地保護利用,實現生態效益最大化。

一曲溪流一曲煙,和睦水鄉港汊縱橫,林木蔥鬱。在閒林和睦水鄉溼地,張振豐一行了解溼地生態保護工作。“這裡水質怎麼樣?”“核心區面積有多少畝?這塊溼地怎麼規劃?”“河道保潔有人管理嗎?”他詳細詢問有關情況。和睦水鄉溼地處於未來科技城重點建設區域南部,與西溪溼地緊密相連,區域面積3600畝,溼地保留著原生態風貌,以水域沼澤為主,水網、河道、水塘等星羅棋佈。

張振豐指出,作為未來科技城核心綠肺、西溪溼地的延伸,和睦水鄉的溼地保護利用與開發建設,對未來科技城整體生態系統塑造和水鄉特色打造,對城市整體規劃佈局及生態綠地系統完善至關重要。要在維護生態、堅持保護第一的基礎上,在生態最小干預原則下,按照溼地保護利用的標準要求,依託大數據模型測算和專家力量,加快完善和睦水鄉溼地的整體規劃方案,高標準、高水平、高質量地推進溼地保護利用工作。

張振豐強調,全區上下要深入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認真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溼地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把生態文明建設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注重規劃引領,加強生態修復、強化環境治理、嚴格保護好生態資源,切實統籌好生產、生活、生態三大空間佈局,推動人與自然和諧相處、共生共榮的宜居城市建設,在城市溼地群建設中體現餘杭擔當。

(原標題《張振豐專題調研我區溼地保護利用情況》,作者 孫明姝 陳書恆,編輯 李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