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多多入股國美,真正的目的是洗白自己嗎?

最近,拼多多入股國美,兩家股票均大漲,拼多多開盤當時漲了13%,創歷史新高,國美漲了16%。

股民們用錢證明了這是一樁好事。

也有感嘆,曾經叱吒風雲的國美,把黃光裕推上首富的國美,如今淪落到被拼多多這個後來者,僅僅成立4年的公司投資,真是長江後浪推前浪,一浪高過另一浪。

那麼,這莊買賣好在哪裡呢?

拼多多得物流與品牌商品,國美得流量

拼多多靠在微信裡拼團快速崛起,月活4.6億,行業老二,但電商必備的物流和服務是短板。

拼多多入股國美,真正的目的是洗白自己嗎?

物流是電商的血液,無論電商經營的產品多麼優質,客服多麼優秀,一旦血液出了問題,電商的整個肌體都會遭受重創。

劉強東很早認識到這一點,於是做物流自營,把京東干成行業老二。阿里後來走了聯盟的路,成立菜鳥物流,和快遞公司一起玩。中國7家快遞上市公司,阿里投了4家,百世、中通、圓通、申通,最近又有傳言說阿里將拿下韻達。

拼多多入股國美,真正的目的是洗白自己嗎?

拼多多是一無自建,二無收編,命脈被別人掐著。

2019年,拼多多的包裹數佔到整個電商市場的三分之一。這些包裹全靠別人家的快遞派送,這導致訂單信息在別人手上,還要擔心對方隨時可能漲價,用戶體驗也不好。有用戶在拼多多上買了蘋果手機,想修改配送地址,在拼多多上改不了,他發現發貨用的京東物流,於是聯繫京東物流客服,成功修改。

但拼多多自己做是不可能的,這輩子都不可能。建物流太燒錢,又太費時間。京東自建物流用了12年才實現盈利,結果又要愁去哪裡找更多訂單來保證物流體系自我運轉。再說了,市場也不會給拼多多時間去做物流。

最快的方式是合作。

國美的安迅物流在全國網點超過6000個,庫房面積達195萬平方米,約為順豐的8成,峰值車輛15000輛。國美管家也能為拼多多提供家電售後服務。

拼多多入股國美,真正的目的是洗白自己嗎?

而且國美賣電器的,這也是拼多多特別需要的。

電器是一個很賺錢的品類,京東近50%的訂單都來自電器。

對三四線城市的人而言,買得最貴的東西除了房子、車子,就是電器。這對提高拼多多的客單價很重要。

根據《2019年中國家電市場報告》顯示,在家電領域,京東商城、蘇寧易購、天貓分別以22.39%、18.09%、11.72%的市場份額位列前三,國美以4.88%排名第四。蘇寧投靠了阿里。那麼順位選下來,就是國美了。而國美又開遍了三四線城市,它的品牌背書正貼合了拼多多的用戶。

拼多多入股國美,真正的目的是洗白自己嗎?

所以入股國美,一箭雙鵰。

另一邊的國美,也需要拼多多來彌補自身電商的短板。黃光裕從2002年就開始做電商,比淘寶早,比京東做電商也早,結果做了18年,電商一直沒什麼起色,起了個大早趕了個晚集。

而電器電商化又是趨勢,國美想重回昔日的輝煌,只能借雞生蛋。自從2018年入駐拼多多以來,國美表現搶眼,微波爐、洗衣機、電視、手機等多個家電數碼單品中奪得過銷量冠軍。讓拼多多投資,也是不錯的選擇。

打假更像是輿論戰


有人認為,拼多多入股國美,以及百億補貼品牌商,是為了洗白假貨平臺的名聲。此觀點我不完全認可,因為打假並非拼多多的首要任務。

為什麼呢?

首先,我們定義一下什麼是假貨。

通常我們認為的假貨有兩種,一種是山寨貨;第二種誇大宣傳,實際產品與宣傳不相符。

第一種山寨貨,大家並不排斥。畢竟大家收入有限,買不起名牌,但是又想用名牌來彰顯身份和地位。國家統計局局長寧吉喆表示,2019年全國居民人均消費支出21559元,每月不到2000。這哪能像月薪兩三萬的人一樣買名牌。

拼多多入股國美,真正的目的是洗白自己嗎?

所以山寨產品屢禁不絕,遍佈在線上線下,淘寶有,拼多多,天貓有,某個小超市裡也有。

有需求的地方,就有商品去滿足他們。

拼多多入股國美,真正的目的是洗白自己嗎?

第二種才能稱得上假貨,通過欺騙把東西賣給消費者,是大家都痛恨的。

黃崢曾在採訪中說,拼多多上真正能被定義為假貨的量比想象的少,目前的主要問題是山寨貨。我覺得這話沒錯。因為假貨影響用戶體驗,平臺為了自己的利益會主動打擊,但是山寨貨就有睜一隻眼,閉一隻眼的嫌疑。

淘寶當年也出過不少假貨事件。2015年,工商局抽查結果顯示,淘寶的正品率僅為37.25%。淘寶還硬懟了工商局,發佈了一篇名為《一個80後淘寶網運營小二心聲——劉紅亮司長:您違規了,別吹黑哨!》的文章。後來,淘寶打掉了24萬小商家。

再後來阿里重新打造了天貓,大力扶持品牌,才讓人們忘卻淘寶的假貨。

而淘寶呢?難道假貨就不存在了嗎?

非也,如今在淘寶隨便一搜,也能找到大量假貨、山寨貨。別說淘寶,天貓、京東的旗艦店也不乏假貨。

如果淘寶不存在了,很多人還覺得不習慣,畢竟一些需求得不到滿足,也會通過其實途徑去獲取,比如某魚、某音。

只不過,輿論已經不在淘寶身上,媒體都在討論天貓如何如何。

所以拼多多的假貨問題,更多是一場輿論戰。平臺能容忍山寨貨,卻不能容忍搞壞體驗的商家。

但人言可畏,平臺必須打假,打假也是政治正確。目的是樹立良好的輿論形象。

拼多多推出百億補貼、入股國美等運作,真正重要的是借品牌達成兩個目的。

1、拉攏買品牌產品的人,切入一二線城市。

他們比經常買山寨的人更有消費力,能提供更多的利潤。十個農村大媽也不如一個一線城市白領女性花的錢多。但你不能讓這群人在朋友面前炫耀在拼多多上新買的iphone時,感受到的是鄙視。

更何況,如今拼多多在三四線城市的發展已經逐漸飽和,又面臨著阿里、京東的圍剿,拼多多需要更多用戶增長,也得進攻一二線城市。

2、提高客單價。

國金證券第三方數據監測中心數據顯示,2018年1月—2019年7月,女裝類目阿里的成交件單價在200元左右,拼多多在40元左右; 手機類目阿里的成交件單價在2000元左右,拼多多在500元左右。所以在客單價方面,拼多多還有很大的提升空間。

拼多多入股國美,真正的目的是洗白自己嗎?

拼多多有核心競爭力嗎?

既然假貨不是首要的問題,那什麼才是拼多多的挑戰呢?

答案是缺少核心競爭力。

拼多多現在最能拿得出手是競爭力是低價,但是這個競爭力就像是木柵欄,抵擋不住競爭對手的坦克大炮。

自從拼多多成為黑馬後,阿里和京東開始像素級抄襲拼多多的玩法,連蘇寧、抖音等外圍玩家都在向拼多多學習。

2019年,京東將旗下的京東拼購改名為京喜,仿照拼多多的玩法,並導入大量流量支持,把微信發現頁裡的購物入口由京東改成了京喜。同時還做了芬香社交裂變模式,類似於微商。二者的目標都是為了獲取三四線城市的用戶。

此招一出,效果明顯。2019年四季度,京東新增2760萬年度活躍用戶,創下過去10個季度新高,高於阿里新增的1800萬用戶。而在2019年前三季度,平均新增用戶不到1000萬,2018年三季度還是負增長。在財報中,京東也有提到7成新用戶來自三四線城市。

拼多多入股國美,真正的目的是洗白自己嗎?

(從左到右:京喜、拼多多、淘寶/天貓、聚划算)

2020年3月底,阿里正式推出淘寶特價版,一度登頂Appstore免費榜。

而蛋糕就那麼,以前拼多多獨佔,現在兩家巨頭都來切,能分到的自然就少一些。

拼多多能低價,京東、阿里也能低價,而且靠著強大自身實力和物流供應體系,京東和阿里的低價還能做到成本更低,拼多多卻做不到。

所以想要切到更多蛋糕,靠補貼撒錢是不夠的,必須要有自己的優勢。

零售的核心競爭力一定是在於供應鏈。

阿里搶佔了品牌商家,京東搞了自營,物流售後服務體驗好,拼多多再走這個方向都走不通。

拼多多能建的供應鏈壁壘,大概在C2M上,直連工廠,打掉中間環節,大單採購的方式實現低成本。在整個零售界比較成功的是Costco,國內有一大眾模仿者,必要商城、小米、網易嚴選等等,但做得都不算大。如今電商平臺都在做C2M模式,截止到2019年末,參與拼多多針對C2M的新品牌計劃的品牌超過900家。

拼多多入股國美,真正的目的是洗白自己嗎?

在這方面,拼多多能和阿里、京東站在同一起跑線上。目前,拼多多表現得最好的品類應當是農產品,畢竟是最早開始做的品類。早在2015年,拼多多公司推出的第一個社交品類就是水果生鮮。

未來,可以形成互補的關係

。買電器、圖書去京東,買服裝、化妝品去天貓,但是你想買一些不具備裝X功能產品,品牌性較強的,比如日用百貨、小家電、傢俱等等就可以去拼多多。

相比一兩家電商巨頭壟斷,我更希望有更多平臺出現,用戶有得選總比沒得選強,隔壁美團外賣的例子,還是熱乎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