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種動物有性繁殖和無性繁殖都要經歷!海水汙染反而使其數量大增

我們常常聽到,由於人類對海水的汙染,海洋裡的某某動物又瀕危了!

由於環境愛好者的大量報道,似乎給了人們一種感覺:

“人類活動,似乎對所有生物都有害呢!”

但是海水的汙染竟會使這種生物數量大增!

難道是由於其獨特的繁殖方式嗎?

嗯~~~

這種動物的繁殖方式確實非常奇特,有性繁殖和無性繁殖都要經歷

但是使其數量大增的原因還不是這個呢。


這種動物有性繁殖和無性繁殖都要經歷!海水汙染反而使其數量大增


1.“海中之月”

海月水母的身體裡,98%都是水分。

這使得它們的外表看起來是一種半透明的顏色。

再加上它們的游泳姿勢非常流暢、優雅,

讓人想到了空中的明月,由此而得名。


這種動物有性繁殖和無性繁殖都要經歷!海水汙染反而使其數量大增


海月水母在海洋裡是一種非常普通的生物。

吃倒是可以吃,但身體大部分是水分,加上個頭又小。

所以沒什麼食用的價值。

真正讓筆者感興趣的是它們的繁殖方式!


這種動物有性繁殖和無性繁殖都要經歷!海水汙染反而使其數量大增


2.“有性繁殖和無性繁殖都要經歷”

之所以說海月水母的繁殖方式非常特別,

主要是它們的繁殖過程要經歷兩個階段。

而且既有有性繁殖,又有無性繁殖!


這種動物有性繁殖和無性繁殖都要經歷!海水汙染反而使其數量大增


我們通常見到的海月水母,是處於成年的水母體形態。

此時,它們是雌雄異體的。

當它們要繁殖時,雄性海月水母會向海水裡釋放生殖細胞。

生殖細胞經過雌性海月水母的口腔進入體內,然後生成受精卵!


這種動物有性繁殖和無性繁殖都要經歷!海水汙染反而使其數量大增


受精卵發育成熟時,不會一開始就形成水母。

而是先長成一種浮浪幼蟲!

這些浮浪幼蟲會在海水裡面飄蕩,然後附著在一些其他物體上。

此時,它們就會開始形成螅狀體,並通過身體分裂的方式,長出多個碟狀幼體。

碟狀幼體慢慢長大後,就會變成我們常見的水母體了。

這種動物有性繁殖和無性繁殖都要經歷!海水汙染反而使其數量大增


3.“為何數量大增”

難道是因為海月水母的螅狀體能分裂出多個碟狀幼體,

才使它們的數量大增嗎?

不是的!

海月水母在海洋裡的天敵可多了!


這種動物有性繁殖和無性繁殖都要經歷!海水汙染反而使其數量大增


魚類、海龜,甚至是海鳥,都會捕食海月水母。

海月水母雖然能自己大量增殖,但是還是架不住這麼多張嘴。

真正使其數量大增的,是人類的對海水的汙染!

這種動物有性繁殖和無性繁殖都要經歷!海水汙染反而使其數量大增


當我們將工業和生活汙水排入海水時,海水會富營養化。

此時浮游生物的數量會大增,並爭奪海洋裡面的氧氣。

這樣對海月水母有兩個影響:

一是會減少其天敵的數量,

二是……海月水母是吃浮游生物的!


這種動物有性繁殖和無性繁殖都要經歷!海水汙染反而使其數量大增


海月水母的環境適應能力很強。

在食物富足的時候,水母體會加速生長。

食物稀少時,又可以通過收縮自己的身體體積和萎縮生殖腺體,來抵抗飢餓!

再加上人們大量的捕撈魚類,卻又不愛吃海月水母。

於是在一些近海地區,海月水母就氾濫了!

信息紛擾,不如學點知識!關注賬號,瞭解更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