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河故人」揭曉答案:人生的困局到底是幾何問題還是代數問題?

文 | 二娃

二娃早在很久以前就因常常懷舊甚至偏愛中年意境的事物而被疑似“早衰”,喜歡李宗盛的歌曲李安的電影以及“山河故人”這樣泛黃的字句。巧的是自上世紀八十年代以來中國文壇也流行起了“尋根文學”,深入淺出的解釋就是以現代人的審美和視角重新認識傳統文化而取其精華去其糟粕後再走向國際化,在影視圈最典型的案例便是賈樟柯的這部「山河故人」。影片曾加入代表中國參加申請奧斯卡最佳外語片的角逐並與「刺客聶隱娘」爭奪戛納電影節名額,不過口碑卻因讚揚和批評雙方各持己見而造成了“冰火兩重天”。

「山河故人」揭曉答案:人生的困局到底是幾何問題還是代數問題?

讚的是科長直面社會陰暗面且依舊專注刻畫出在落後貧困的小鎮中摸爬滾打的小人物,將心思放在情感和宿命間的因果交織試圖建立更多共有意識的聯繫和互動甚至不再邊緣化;批的是依舊不離不棄運用的符號學和對結構的執迷導致刻意的痕跡令人反感,甚至嘲諷其將家醜變賣換錢和名譽討好外媒卻落得顆粒無收的下場。“晦澀難懂符號化”“專注描寫小人物”是很多人對於賈樟柯電影的固有印象,但私以為「山河故人」與以往的作品相比其實有著諸多改變。忙著詆譭奚落著實不太人道,不如先來“補補課”再下定奪。

「山河故人」揭曉答案:人生的困局到底是幾何問題還是代數問題?

金馬影后與90後影帝合夥演繹“忘年戀”

有人說第四代導演習慣用詩化的意識解構民族歷史填補昨日的創痕,第五代導演思考剛剛脫離苦難的國家癥結所在以及人在歷史中的位置和被無情的異化。而以賈樟柯為代表的第六代則開始關注個體的命運,甚至讓向來被忽略的小人物走到臺前展示其在大時代的苦樂憂甜。賈樟柯的作品總是將鏡頭對準人和世界的關係甚至離不開對八十年代以來中國變化的反映,電影「小武」通過少年的經歷剖析了社會的殘酷和青春的無奈,「二十四城記」展現了城市的發展給普通人生活帶來的影像變遷;「天註定」通過三則故事展示了社會階層分化形成的惡勢力與群眾的壓迫反抗,這部「山河故人」照樣延續了導演以往的格局。

「山河故人」揭曉答案:人生的困局到底是幾何問題還是代數問題?

此人被德國電影評論家烏利希·格雷格爾稱為“亞洲電影閃電般耀眼的希望之光”,此後拍攝的「站臺」「山河故人」「三峽好人」更是多次提名年威尼斯電影節金獅獎確立中國第六代導演領軍者的地位併成為小資青年的追逐對象。可惜國內的人氣卻始終沒有爆棚而原因大概與其作品的風格和立意脫不了關係,最主要的便是是賈樟柯的影片集中反映了社會現實以至於表達起來勢必會更為沉悶不張揚,不似曾經流行的批判現實主義那般單純的道德判斷而是通過個性鮮明的紀實性風格拓展,也不似現代虛無主義那般故弄玄虛反倒傾力專注於歷史變遷中的細枝末節,票房上與那些“追熱點”的導演相比往往會很吃虧。

「山河故人」揭曉答案:人生的困局到底是幾何問題還是代數問題?

更重要的原因是賈樟柯的選材往往聚焦於對中國現實的強烈人文關注,導致很多影片根本無法在影院公映也就更別提知名度了,比如民工小山慣偷小武以及「任逍遙」裡的無業遊民都是主流文化認為的“邊緣人物”,「二十四城記」和「海上傳奇」更是涉及變化中的工人階級群體以及變化中的上海等敏感話題。好在本片反常的講述了比較容易接受的故事,通過時間變化展現山河依舊故人不在的沉痛和悲傷。主題上雖然依舊是當代中國經濟的快速發展和社會變革所帶來的關乎身份認同、傳統文化以及人與人之間的關係的探討,但對於世事變遷的探索卻比起「天註定」中四個呼應標題隱喻的故事顯得更為私人化。

「山河故人」揭曉答案:人生的困局到底是幾何問題還是代數問題?

為了真實表現橫跨26年的歲月變遷以及世事變更對主角人物的影響,以“賈夫人”和“韓總”為代表的各位主演也當真拼了老命。趙濤將北方女子沈濤刻畫得極其細膩且處處出神,更是演出了悲涼和荒誕的味道而古塔前跳起九十年代迪斯科的片段尤為出彩,美中不足的則是雖然語言舉止音調都對卻少了些許天真風流。張譯繼續演繹了土財主和大老粗兼而有之且下場還不怎麼好的角色,比起「親愛的」中有點匪氣的大老闆而言多了少年時既混蛋又率真的深情,以及中年時算計又卑劣和老年背井離鄉後的無奈與空虛。他為煤礦老闆張晉生的角色注入精神和性格,而整個跨度小半生的表演更是堪稱經典。

「山河故人」揭曉答案:人生的困局到底是幾何問題還是代數問題?

此外,金馬影后張艾嘉以及憑藉「青春派」成為國內首個90後影帝的董子健也將忘年戀人飾演的尤為精湛,張艾嘉戲路寬廣風格多變甚至無論是文藝片還是商業片都詮釋得遊刃有餘,先後參演了多位著名導演的作品並拿下兩屆臺灣金馬獎影后和兩屆香港電影金像獎影后。不過影片中酷似母子的戀情還不算最讓人驚訝,要知道在賈樟柯在最開始的計劃中曾計劃讓董子健愛上不分男女的外星人還發愁怎麼跟家裡人交待,幾經周折後改為現在的劇情並在權衡“忘年戀”中的女性要優雅且英語好後決定選擇張艾嘉。董子健在接戲時的態度更為爽快甚至不怵跨越年齡的激情戲,“現在別說年齡了,連性別都不是問題”。

「山河故人」揭曉答案:人生的困局到底是幾何問題還是代數問題?

汾陽小城的三角戀何以感動數億人

與侯孝賢的「刺客聶隱娘」異曲同工的是再次展現了華語導演對於電影畫幅的“把玩”,不得不說近幾年世界範圍內的畫幅遊戲也很流行,在寬銀幕早不是什麼新鮮事的時代嘗試帶觀眾回到更“復古”的銀幕上。賈樟柯與長期合作的攝影師餘力為商量決定採用三種不同的畫幅比例來區分時空的變換,如此的設計是否合乎觀眾口味另當別論但就形式本身而言還是值得談談。電影中整個縣城都在迎接千禧年到來之際用了傳統DV拍攝的4:3畫幅,討巧的運用非常有時代氣氛的鏡頭重現當時的氛圍。到了2014年的部分則忠實於最近幾年的紀錄片素材而採用16:9的畫幅,變成寬銀幕的2025年則出現大量的全景和固定鏡頭。

「山河故人」揭曉答案:人生的困局到底是幾何問題還是代數問題?

影片分三段講述1999、2014和2025年這二十六年間的情感旅程,由此也折射出社會變遷中不同階層的心態和狀態變化故事由上世紀90年代山西礦區青年的情感糾葛開始,雜糅大時代背景下對金錢物慾與純真愛情的反思。在賈樟柯看來1999年是中國開始飛速騰起的元年甚至馬車的輪子越轉越快把國民遠遠地甩在身後,汾陽小縣城的三個年輕人渴望融入潮流並嘗試蹦迪追求流行音樂甚至大膽地談情說愛。幾何中的三角關係最穩定但放在人際交往中卻又最複雜,沈濤與青梅竹馬樑子這段美好的戀情在遭遇煤礦老闆晉生的猛烈追求後有了矛盾和摩擦,暴發戶憑藉拉風豪車和大筆財產毫無懸念的贏得沈濤的芳心。

「山河故人」揭曉答案:人生的困局到底是幾何問題還是代數問題?

賈樟柯討巧的將戀情的新變化通過極其直觀的視覺畫面傳達給觀眾,三個人分別站在黃河的兩岸而樑子則將煙花放在漸漸消融的冰面上,但更具表現力的仍然是這場無對話的戲:沈濤在舞池中央伴著節奏激烈的電子音樂起舞並用身體做出了真實的選擇。導演對情節發展的熟練把控延續到沈濤給樑子送喜帖的場景,樑子得知這個結果時完全不能接受甚至不但憤怒地暴揍了張晉生還負氣離開老家連最後的再見都不肯再說。兩人離別的場景是影片中最為痛徹心扉的橋段,沈濤毫無掩飾地顯露出所有痛苦的表情似乎預示著她已經意識到自己錯誤的選擇,事實證明兩個愛他的男人中有錢的未必帶來幸福而沒錢的也註定潦倒。

「山河故人」揭曉答案:人生的困局到底是幾何問題還是代數問題?

轉眼到了2014年,那些靠著故鄉的資源發大財的土豪們飛往沒有汙染的國外,留下了滿目瘡痍的故土和傷痕累累的故人。張晉生跑到上海做風投賺了錢便拋棄妻子與更漂亮賢淑的女生喜結連理,而沈濤不出意外的跟晉生離婚甚至孩子也判給了能為他提供更優質教育資源的父親。這種結局讓很多觀眾不禁猜想如果沈濤當初選擇了樑子會怎麼樣,但事實情況並不像預期中的完美而是樑子在礦井上查出肺部腫瘤需要很多治療費,甚至不得已違背了當初永不歸鄉的誓言。沈濤為其送去三沓人民幣並看到自己跟晉生的婚禮請帖落滿灰塵,可悲的是此時的他們各自成家甚至彼此的關係也已經不堪重負地斷裂。

「山河故人」揭曉答案:人生的困局到底是幾何問題還是代數問題?

第二部分的敘事藉由沈濤想讓久違見面的兒子回來參加父親葬禮的源頭,詳細描述了兒子生活的現狀並引出更為深入的思想、新舊以及情感碰撞,私以為導演想要表達的山河與故人隔閡的精髓全在於此,這種隔閡表現為兒子與媽媽長期缺乏交流導致的疏遠,也表現在兒子在外公葬禮上的懵懂不知所措背後的酸楚與無奈。故事的第三段則將時間軸移到2025年的澳洲,來自上海國際小學的學生張到樂過著百無聊賴且找不到意義的生活,他不會說漢語、拒絕提起母親姓名還聲稱自己是試管嬰兒、無法和父親交流也無心完成學業,叛逆與戀母情結促使他與年齡懸殊且同樣在去國懷鄉憂思中掙扎的香港老師米婭談起戀愛。

「山河故人」揭曉答案:人生的困局到底是幾何問題還是代數問題?

「山河故人」揭曉答案:人生的困局到底是幾何問題還是代數問題?

代數問題,還是幾何問題?

對於片名的理解相信不同閱歷的影迷朋友看法迥異,有人認為山河故人皆變而影片表達的則是對時代變遷的懷念,也有人認為每個人都會陪你走過某段路而所有離開的人都成了故人並感受到了陪伴與失去。張到樂在結尾處吐露出懷念生母趙濤的心聲,想要回到故土看望母親;而此時的沈濤已鬢角添白,獨自牽著狗來到大雪紛飛的曠野中怡然自得地跳起年輕時的歌舞。但不可否認的是社會問題依舊是賈導在作品中最想要探討的關鍵,在影片30年的時間跨度以及平淡的戲劇衝突和人物關係中展示的則是諸多社會中實際存在或正在經歷的變遷,比如忘年之戀三角關係,比如離開故土的中國移民對語言和自我身份的認同。

「山河故人」揭曉答案:人生的困局到底是幾何問題還是代數問題?

移民澳洲不只是預言而是對現代中國人離鄉的見證,其中蘊含對故鄉的控訴不滿卻又默默懷念舊地的情感,導演感嘆勢不可擋的移民趨勢更對異鄉遊子的未來有著種種憂慮。最明顯的即是張氏父子因為語言障礙導致交流失效,即便是高端科技進步也無法挽救母語的遺忘、文化的失傳、族群認同的喪失甚至歸根結底就是缺少歸屬感。張到樂的名字預示著人生的悲劇和“移民二代”的漂泊心態,此前取名為美元意味著對資本主義經濟的崇拜,不過導演又開玩笑的做了反駁“到了2025年應該改名叫人民幣”。不光意味著中國的經濟實力很可能早已經超過了傳統的資本主義國家,也是他始終處於迷失漂浮狀態的真實寫照。

「山河故人」揭曉答案:人生的困局到底是幾何問題還是代數問題?

當然,影片在“山河”與“故人”之間始終攜帶著宏觀的代數問題與微觀的幾何問題。僅憑常識而言幾何問題處理的是事物之間的關係諸如情感、倫理和認同,而代數問題處理的是事物自身的數目諸如時間、距離和收入。沈濤用“這到底是代數問題還是幾何問題”完成了擇偶預判,張晉生願意付出汽車手機房產等可以被財富所衡量的經濟價值,梁建軍的回答則唯有款款深情以至於最終敗得粉身碎骨,可悲的是選擇資本的沈濤最終還是未能真正擁有。更深入的理解會發現幾何問題代表了“三角關係”和斬不斷理還亂的情感糾葛,而代數問題除了暗示兩個男人的金錢實力,也指向了中國高速增長的GDP以及貨幣資本。

「山河故人」揭曉答案:人生的困局到底是幾何問題還是代數問題?

電影在戛納首映時獲得外媒的讚許甚至將其列為心目中金棕櫚的最佳選擇,但在國內的評論卻是褒貶參半,有網友稱“西方人愛的不是電影本身而是賈樟柯手中擰巴的中國以及由此所觸發的悲天憫人快感”,也有影評人指出“此片的最大瑕疵出現在導演對於語言與身份認同追求的過分執著”。不過,二娃卻以為這部作品對於中國影迷來說最大的悲劇性在於:看到了2025年必然無家可歸的終局而痛哭流涕後依舊義無反顧地繼續漂泊西化,亦或是預料出選擇代數問題而不顧幾何問題的種種後果後依舊痴迷於資本和物慾帶來的短暫快感。不管如何,賈樟柯能拍出不被禁甚至努力讓觀眾看懂的電影著實太不容易了……

「山河故人」揭曉答案:人生的困局到底是幾何問題還是代數問題?

https://www.gzb001.com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