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擁抱不完美》——在每個發生裡,看見自己


《擁抱不完美》——在每個發生裡,看見自己

這是一本關於故事療愈的書籍,一本撼動人心、感人肺腑,充滿生命力的精彩好書!

——題記

每個人生活在世上,都有自己的故事。或精彩紛呈,或不堪回首,或平平淡淡。故事就是生命,故事更有神奇的療愈功效,說出來就會解救受苦的自己。

細品全書,我們從作者的故事中,也看到了自己的影子。

1認回孤單

不可否認,人,生而孤單。如果我們拼命否認生命裡的孤單,只會讓自己更加孤單。

作者從一個夢,看到了童年的孤寂,以及對他日後的影響。

儘管每個人的家庭生活方式不同,不可否認的是,孩童時期的經歷,對長大成人後的影響非常深遠。

每個人都渴望被愛,愛是滋養心靈的良藥。一個幼年欠缺愛的孩子,很難學會去愛別人,因為我們無法給予別人自己不曾擁有的東西。

貧窮與物質的匱乏其實並不可怕,可怕的是,愛與關係的匱乏。

從一個夢,說著自己孤單的童年,以充滿愛意的方式認回。

《擁抱不完美》——在每個發生裡,看見自己

2在每個發生裡,看見自己

當作者被質疑自戀的時候,他羞愧憤怒,還有一點委屈。經過反覆思考,作者以“夠了,請自重。”做了回覆。因為他發現,如果一個人不先對自己慈悲,那麼對別人的慈悲與善意都是假的。那是討好。人不需要活得委屈,沒有尊嚴。

生活中,我們難免會被人誤解。儘管我們懷著最大的善意,也難免會被人惡意揣測。只要我們問心無愧,被無理“侵犯”的時候,當然可以勇敢懟回去。

哈哈,因為我們也不完美嘛,我們不用永遠那麼好,我們是可以生氣的。

把不好的情緒釋放出去,才能得到身心健康嘛。

《擁抱不完美》——在每個發生裡,看見自己

3跟自己的不完美和解

很多時候,我們追求完美。殊不知,完美有時候就是一隻大怪獸,它會把人扭曲變形。

記得多年前看過一個故事:一個畫家為了讓自己的畫作更加完美。他把畫放到公園裡展示,希望看到的人能圈出不完美的地方。結果一天下來,那幅畫每一個細節都被圈上了記號。

畫家非常沮喪。不過,第二天他又把同樣一副畫放在公園。這一次他希望看到的人圈出滿意的地方。結果畫作上同樣被記滿了記號。

看嘛,完美有時候還真的只是一種想法。不管你再怎麼追求圓滿,但總會有人對你不滿。那麼好吧,做人,只要盡力就好。

我們擁抱“不夠好”的自己,跟“不完美的自己”進行和解。

《擁抱不完美》——在每個發生裡,看見自己

4修煉謙卑

生活中,總有那麼一些人一天到晚總想給別人建議、想去批判教導別人。事實上這是一種“投射”。當一個人內心充滿批判,他在批判別人,其實是在批判自己。

很多事我們做不到,就想把希望寄託在別人身上,期待他人可以做到。最常見的就是,父母對孩子的期待。

不久之前,我剛跟大兒子有過一次長談。他從小喜歡電競,不愛讀書。但是為了我,他還是繼續唸書,因為我期待他讀大學,彌補我早年大學肄業的缺憾。

我一直以為,自己是對他好。當我真切看到自己的時候,我明白,自己以愛的名義,讓兒子揹負的是我的人生。

我承認,我不完美。我需要修煉謙卑。面對生命,我們只能理解、好奇、欣賞、謙卑。如此而已。

《擁抱不完美》——在每個發生裡,看見自己

5認回自己的獨特,孤獨,愛自由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獨特性。這個獨特性應該被理解、被尊重。

有人喜歡獨處,給他足夠的空間就好。曾經我不能理解我的小女兒,她一進自己的房間就會反鎖門。剛開始總因為這個鬧不愉快,後來我漸漸理解,她喜歡獨處。當我認同她的做法的時候,大家都很輕鬆。

扎姆拉西.多多說,我選擇孤獨,於是我自由了。


他說的太有道理了,其實我們大家都想做一個自由的人。

  • 如果不尊重自己的獨特性,人就會過得很累,不會快樂,並且會討厭自己。
  • 活著,快樂比完美重要。
  • 擁抱不完美,活出真實的自己,的確沒有比這更重要的事了。
《擁抱不完美》——在每個發生裡,看見自己


夜漸深,月似鉤。掩卷深思,我想我要“比照辦理”了。

我要擁抱不完美的自己,用故事解救那個躲在遠處陰影裡的小孩,勇敢面對自己的不完美。在每一個發生裡,看見自己。

感謝本書作者,“敘事王子”周志建,在您的故事裡,又多了一個療愈自我的人。

《擁抱不完美》——在每個發生裡,看見自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