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龙口牛王滩“五阳愚翁寻乐所”之谜

滔滔沁水经八百里奔流之后,在即将冲出峡谷的山口处划出一道"S"形,这河湾处冲积而成大片滩涂,就是牛王滩。这里背靠孔山,面朝太行,夏日芳草萋萋,绿树成荫,游人至此,或赏景,或嬉水,或垂钓,或烧烤,这里已经成为周边乡民休闲游乐的佳处。

风景如画的牛王滩具有深厚的历史底蕴。这里有千年古迹,其上有化城寺遗址,是唐代有"宰相沙门"之称裴休奉敕建造,其下临可与都江堰媲美的"国宝"级水利工程"五龙口水利工程";这里有历史传说,相传五代时名将王彦章与李存孝曾大战于牛王滩,并有后人编为戏曲《王彦章大战牛王滩》传唱至今。这里有诗句名篇,太和五年(831 年),唐朝大诗人、时任河南尹的白居易游孔山、沁河、秦枋口堰后赞曰: "济源山水好,老尹知之久"、"孔山刀剑立,沁水龙蛇走。危蹬上悬泉,澄湾转枋口"; 北宋熙宁七年(1074 年)潞国公文彦博作的《游枋口》刻于石壁: "下马入枋口,漾舟缘碧溪。雪消山骨瘦,风定浪头低"。"沁口秋风"遂成一景。

在游人如织的在牛王滩,很少有人注意到偏居一隅的一处民居,这处民居依山凿洞而建,房屋两间,门口为青石砌成,造型古朴,或许称之为石窑更为贴切。这处并不起眼的民居,如果稍加留意,就会发现的正屋的青石门柱上刻有楹联一副。上联:两山抱一水水山相映蛙逐天云鹏破浪,下联:五阳寓二阴阴阳互变牛登王屋龙现田,门额横批:五阳愚翁寻乐所,下联落款:守中子涂。门柱对联四周饰以花纹。

从门额横批"五阳愚翁寻乐所"来看,此处民居为自称"五阳愚翁"之人的居所。

上联:两山抱一水水山相映蛙逐天云鹏破浪,主要是描绘了隐居之处的山水风光,背依孔山,面朝太行,沁河流淌在两山峡谷之间。在这山水俱佳之处,沁水悠悠,两侧山峰耸立,夏日蛙声阵阵,响彻云天;天空水鸟盘旋,时而俯冲,撕开水面,没于波浪之中,衔起一条银鱼,又窜入天际。

下联:五阳寓二阴阴阳互变牛登王屋龙现田,解读起来则略有难度。

古人以山之南、水之北为阳。下联中的"五阳"作何解,涉及到对民居主人"五阳愚翁"中"五阳"的理解。当地老乡认为,民居面对箭过顶,箭过顶下有五座小山岭,沁河在牛王滩拐了个弯,呈现S型,五座小山处于沁水之北,故称"五阳"。而民居位置处于孔山之北,沁水之南,即孔山之阴、沁水之阴的"二阴"之处。

据三国魏时野王典农中郎将司马孚《请修枋口表》:"检行沁水,源出铜鍉山,屈曲周回,水道九百,自太行以西,王屋以东,层岩髙峻。"可知古时以沁河为界,以东为太行,以西为王屋,而民居背靠的孔山即属于王屋山脉。《怀庆府志》载:孔山,在县东北二十五里。《水经注》云:山上石穴洞开,穴内石上有车辙、牛迹。耆旧传云:自然成者,非人工所就也。"牛登王屋"应源于此。

"阴阳互变"源自于古老《易经》中的阴阳哲学。而"龙现田"的寓意应与不远处的五龙口水利工程有关。在距今2200多年前的秦代,古人即在沁河出山口处开始修建水利工程用以灌溉农田,因以枋木为门,故名秦枋口(又曰秦渠)。历代多次修建,至明修成广济、永利、利丰、大利渠、小利渠五条道灌渠,引水之时,呈五龙分水之势,故名五龙口。

下联"五阳寓二阴阴阳互变牛登王屋龙现田"是指自号"五阳愚翁"的民居主人隐居在这孔山之阴、沁水之阴的风水宝地,阴中有阳,阳寓于阴,暗合了"阴阳互根、阴阳互变"的道家哲学。神牛奋蹄登王屋,冲天而去;沁水巨龙,冲破大山,仿佛从天而降,灌溉着怀川大地万亩良田,恩泽苍生。这天与地,山与水,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互相依存,其乐融融。

这副楹联让人觉得此处民居的来历并非简单,这里居住的老人并非民居的最初主人。是谁修筑了这处民居?对于前去探访的人来说一直是个谜团。

在济源史志办刘建老师的实地走访中,现居住于此的老人透漏出这处民居的点滴历史信息。这处民居曾为苗店村人郑子宣的家产,郑子宣故去后由其家中长工居住,解放后这处房产被分给了长工一家。郑子宣的后人曾试图要回这处房产,并因此与长工对簿公堂,这场长工与原主人的官司,在当时特殊的政治环境下,郑子宣的后人落败。此后,刘建老师一直在积极关注查找民居主人郑子宣的相关资料。

功夫不负有心人,关于民居主人郑子宣的谜团随着刘建老师偶然得到《清丁酉科举人敕授修职郎郑公翰臣暨原配郭孺人墓志铭》最终被解开。这方墓志铭为郑子宣及其夫人郭氏的墓志铭,出土时间不详,由魏联奎撰写,刻石时间为民国十二年(1923年)。通过这方墓志铭,我们可以了解到墓主人郑子宣的生平。

五龙口牛王滩“五阳愚翁寻乐所”之谜

郑子宣,字翰臣,生于咸丰九年(1840年),卒于民国十二年(1923年),世居河南济源县。二十岁经州县考试录取为生员,就读于学宫,光绪丁酉(1897年)科中举人,部选上蔡县教谕,时值父丧丁忧未赴任,服满后起用为睢州训导。不久,清帝逊位,民国建立,退居回乡,任济源县第一任劝学所所长,经多方劝导,创建学校众多,为解决师资问题倡导兴办了师范传习所,开济源新政之先河,为家乡济源推行新式教育事业做出过积极贡献。后任县自治筹备处处长。民国元年(1912年),被推举为县自治会会长,倡导自治不遗余力。不久任县公款局局长。

郑子宣家世清贫,安居自乐。晚年出资在太行之阳,沁水之曲的"藕湾滩",,置田数十亩,筑洞深丈余作为隐居之所,因为家居在湨水之阳,读书在孔山之阳,任教谕在汝阳,任训导在睢阳,最后归隐太行之阳,自号"五阳迂子",并将隐居之处命名为:五阳迂子寻乐所。闲暇之时即静坐其中,读书谈道,不问世事,犹如世外桃源。至此"五阳"的寓意迎刃而解,它并非是指民居对面的五座山头,而是郑子宣为自己人生所经历的五处地名的提炼总结。而"迂子"或取自《论语.子路》郑子宣以"迂子" 自称大概是自嘲自己是一个迂腐的读书之人吧!

楹联落款守中子应该是郑子宣晚年的号,"守中"指意守丹田或入静,为道家气功修炼的重要法门。《老子•第五章》有云:多言数穷,不如守中。从墓志铭中可以看出,郑子宣晚年归隐"藕湾滩",静坐"洞府"之中,读书谈道,不问世事,颇有道风,故自号"守中子"。

通过墓志铭可以确认位于牛王滩的这处民居是清末民初苗店人郑子宣在晚年修建,距今已有将近百年历史。令人蹊跷的是,墓志铭中的"五阳迂子寻乐所"实际上变成了"五阳愚翁寻乐所","迂子""愚翁"有二字只差。初步推测应为后人不解"迂子"之意或认为读起来拗口,将门额上的横批中"迂子"二字磨去重新镌刻为"愚翁",这一推测还需要进一步核实。

昔日诗意文雅之"藕湾滩"演变为今天带有传说色彩的"牛王滩",或因怀庆方言中,"牛"的读音为"藕",而"湾"的读音与"王"相近,时间久了,以讹传讹使然。除了方言谐音外,也可能与滩临孔山,"牛登王屋"的山中遗迹有关,而《济源文化博览》中则认为"牛王滩"名称来源于滩因沁水冲积,状若牛头,故名。不过区区百年,对于"牛王滩"地名之来历就有多种说法。笔者认为墓志作为文献记载仍然是最可靠的依据。

至此,位于五龙口沁河牛王滩的"五阳愚翁寻乐所"之谜终于解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