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伊莎貝拉》解讀金培達的電影配樂對故事呈現的作用及啟示

01

金培達,知名香港音樂人,曾七次獲得金像獎,在第56屆柏林國際電影節中,憑彭浩翔執導的影片《伊莎貝拉》獲最佳電影音樂銀熊獎,成為首位在該影展獲得技術性獎項的華人。

在本年度第39屆香港金像獎中,金培達配樂的電影《麥路人》也已經獲得最佳原創電影音樂獎提名,只待最終結果揭曉。

誠如金培達在接受採訪時所表示,華人想要在國際影展中獲得技術型獎項還是很有挑戰的。正因如此,《伊莎貝拉》在柏林電影節的表現更顯珍貴,它的音樂表現甚至得到影展主席的盛讚。如果聽到金培達的名字感覺不是十分熟悉,可以先通過一些作品來喚醒記憶,《如果愛》、《槍王之王》、《北京遇上西雅圖》、《中國合夥人》、《七月與安生》等影視作品的音樂製作都出自他之手。

金培達在《伊莎貝拉》中的創作,被很多人認為是他“最完整的”作品之一。本文將基於電影內容,並結合電影元素及配樂風格,進一步解讀電影配樂在創作過程中的表現手法及作用,並在文章的第三部分,談談金培達在電影配樂領域的成功帶給我們的啟示。

從《伊莎貝拉》解讀金培達的電影配樂對故事呈現的作用及啟示

02

《伊莎貝拉》是一部柔和而又悲傷的影片,兩位男女主角憧憬著明天,卻被自己的昨日緊緊束縛著,有一種無助的美。這樣的影片值得褒獎。——路透社

電影講述了一對相認不久的父女發生在澳門的故事。1999年,殖民時代終結,澳門即將回歸祖國懷抱,此時對於司警的審查力度加強,曾經幫助上司進行不良交易的一名司警——馬振成(杜汶澤 飾),在此焦頭爛額之際遇見了號稱是自己女兒的張碧欣(梁洛施 飾)。這個陌生女孩說自己的母親是他年少時的初戀情人,在其母親去世之後找上門來。由此兩人展開一段由陌生、排斥,到逐漸接納、理解,感情得到昇華的帶些荒誕又飽含溫情的故事。

在舒緩的故事節奏中,金培達為整部電影創作的音樂發乎情止於音,充分調動了觀眾情緒,又留下無限的想像空間。從憂傷的回憶,到情感的迷茫,再到最終的溫暖與希望,音樂隨情而動,為人而生,烘托出千絲萬縷恰到好處的複雜情愫。

從《伊莎貝拉》解讀金培達的電影配樂對故事呈現的作用及啟示

好的音樂與畫面在一起,呈現的是一種乘法效果,而不是簡單的拼湊相加,配樂要與其它電影元素達到和諧統一,並對故事進行深化和補充

作為電影重要組成部分,電影音樂通常包括主題音樂、場景音樂和背景音樂等多種形式,不同的音樂類型在展現影片人物內心複雜的感情和推動影片情節高潮方面各司其職。

那麼金培達是如何做到讓大家聽音動情的呢?我將從三種不同的電影配樂方式帶來的效果,結合這部影片進行分析,看電影配樂是如何幫助強化電影主題、塑造人物性格、昇華影片感情的。

(1)主題音樂奠定情感基調,強化電影主題,加入葡萄牙風格的音樂元素,與劇情設計相得益彰

主題曲在一部影片中的作用主要是奠定情感基調,伴隨著音樂開場,電影的主要情緒便被引出。同時,也要讓觀眾能夠通過聲畫信息來建立明確時空概念,不知不覺走進來,接受整個故事背景的設定。

從《伊莎貝拉》解讀金培達的電影配樂對故事呈現的作用及啟示

《伊莎貝拉》的故事發生地點設定在澳門,故事情節很簡單,但選在澳門迴歸之前的這個時間點,便融入了一份曾經的殖民地即將回歸祖國的情懷。一個時代即將終結,歲月的長河中,一些東西正在悄然改變。

澳門曾是葡萄牙殖民地,建築特色和日常飲食生活都帶了一些葡國色彩,金培達於是採用葡萄牙風格的音樂元素來打造這件聽覺藝術作品。以一首葡萄牙傳統Fado音樂「O Gente da Minha Terra」作為主題曲,奠定了整部影片憂怨潮溼的基調,帶給人懷緬和孤寂的感覺。

被譽為“葡萄牙國寶”的傳統樂Fado,器樂部分由高音的葡萄牙吉他和中音的西班牙吉他在一起合奏,創造出獨特的抒情氣氛。金培達在此基礎上重新演繹,糅合了鋼琴及其它樂器來共同表現,使人感受到一種甜蜜的憂傷與迷茫,又不至於失去對生活的信心。

從《伊莎貝拉》解讀金培達的電影配樂對故事呈現的作用及啟示

帶有葡萄牙特色的音樂元素隨處可見,音樂鋪陳輔助敘事訴請的地方也很多,其中令我印象深刻的有兩個地方。

第一個地方是馬振成幫張碧欣搬去他家的場景。張碧欣弄丟了媽媽去世後留下的小狗,又被房東趕出門,於是馬振成這個“父親”在半夜幫她搬家。黑暗潮溼的夜晚,畫面中身型矮胖的父親,和身姿高挑的女兒形成鮮明對比,兩人提著編織袋,一步一挪地前進。看似落魄又搞笑的場景,卻因為配樂的加入傳達出一種莫名的期待與歡愉。

這段名為“Road(途中)”的背景音樂採用絃樂器來進行演奏,呈現了一段微妙的情緒波動。從浪漫的節奏到逐漸升高的音調,正如張碧欣闖入馬振成生活帶來的驚異,短暫的空白之後,曲調重回最初的溫柔,象徵著馬振國心中其實已經接受了張碧欣是自己女兒這個事實,也是他自己準備嘗試做一個父親的開始。雖然演奏主體為絃樂器,但整體並不顯得傷感,而是巧妙運用了絃樂器所特有的撥、挑、顫等功法,呈現出豐富而有層次的靈動色彩。

從《伊莎貝拉》解讀金培達的電影配樂對故事呈現的作用及啟示

第二個令我心有慼慼的地方是片尾。故事看似已經結束,畫面的潮溼與暗綠也被陽光照拂開來,變得明朗光亮,此時一個女人開始高歌一曲葡萄牙Fado,一切情緒終於在緩慢行進的節奏中到達了頂峰。

由著名Fado歌星Mariza演繹的這支歌,以優美悽楚聲線,配合著自然流露的情感,勾出我們一直藏匿在心裡的脈脈溫情和感動,繁複思緒隨著這首直抒胸臆的歌曲得到釋放,淚水奔湧而出,所有的愛和故事的迷茫在這一刻都有了答案。

從《伊莎貝拉》解讀金培達的電影配樂對故事呈現的作用及啟示

(2)、場景音樂刻畫人物形象,因人而異的旋律烘托人物情緒與性格,構造出人物心理時空

場景音樂與主題音樂的基調一脈相承,只是場景音樂多為簡短的基本樂句,它處在整體音樂風格的大框架之下,但擁有更多自由的表達空間,主要是對故事情節和人物形象進行烘托,使角色表達更加立體。

人類習慣於從視覺和聽覺兩方面感受客觀事物,配樂的旋律起伏與情緒表達,能夠更加有效地塑造出豐富的視聽體驗。一些無法用語言闡釋清楚的情愫,能夠通過音樂進行抒發,讓觀眾探尋到人物更深處的內心世界,《伊莎貝拉》在這方面有著出色表現,對男女主角都進行了個性化的塑造。

《伊莎貝拉》可以說是香港影壇一顆非常奇妙的果實,與以往的香港片有很大差別,很美很人文。——高曉松評

從《伊莎貝拉》解讀金培達的電影配樂對故事呈現的作用及啟示

馬振成——中年男人的迷茫、缺失與反省

有人說這是杜汶澤演技最好的一部戲。在電影中他採用一種生活化的表演方式,看似隨意,卻在細節處理上非常用心。無論是眼神的刻畫,還是一些下意識的動作,他近乎完美地呈現了一個經歷過生活磨難的洗禮,又習慣性逃避一切的中年男性角色。直到自稱是他女兒的張碧欣出現,讓這個已經油膩初現的男人開始嘗試承擔責任。

在馬振成最初的故事脈絡中,隨著吉他與鋼琴交織,一段小城舊愛故事娓娓道來,回憶與現在交替著進行緩慢敘述,帶著一絲懷念。而到了劇情進展的中期時,金培達則用一段絃樂速彈來展現他內心的激盪與蛻變的渴望。

最難以忘懷的一幕,是在劇情末期,當馬振成決定自首之後,和張碧欣吃完最後一頓家常飯,他開始在浴室剃鬚。此時的音樂節奏緩慢,每一下琴鍵都彈得篤定而深沉,配合著鏡中他的眼神,一直很穩。他抿起嘴巴剃掉鬍鬚,我卻感覺到他面無表情之下其實藏著微笑。當他直視自己這些年的不堪經歷,想要一個全新開始的時候,生活對於他就已經不再是日復一日的苟且。未來是充滿希冀的,他做好了準備,拾起作為一名父親的尊嚴,重新感受有責任的家的溫暖。

從《伊莎貝拉》解讀金培達的電影配樂對故事呈現的作用及啟示

張碧欣——驚惶少女從虛張聲勢到憧憬未來

年僅17歲的梁洛施,在這部與她自己同名的電影中,貢獻了渾然天成的演技,換了任何一個人都沒有這種感覺和味道。她靈氣十足,時而頑皮,時而脆弱,天真的表現背後,有一個需要用愛填補的情感黑洞。

在最開始出場的時候,除了現場音,張碧欣並沒有很多單獨的配樂選段,這樣的表現反而襯托得她更加青澀與單純。當她和父親相認之後,才開始有了更多音樂上的表達,從講述她過世母親時的哀傷絃樂開始,音樂一直在隨著她的情緒流轉變化。

當馬振成開始接受和照顧她的時候,她體會到了真正的快樂。他們一起喝酒、唱歌,去賭場,學習騎摩托,一起散步,享受著歡欣愉悅的美好時光。最精彩的是喝酒那段,張碧欣在喝酒間隙隨著電臺裡梅豔芳的《夢伴》唱起來,配合著簡明歡快的節奏,讓觀眾也情不自禁跟著這個鏡頭中長臂長腿的女孩一起歡笑歌唱,隨意舞動。這是一段真正放鬆、快樂的情感流露。

從《伊莎貝拉》解讀金培達的電影配樂對故事呈現的作用及啟示

在我看來,人物刻畫、演員表現固然重要,音樂語言也是塑造人物必不可少的一環。通過音樂的加持,每個階段人物的內心狀態都得到了極致刻畫,角色更加豐滿真實。

錢鍾書先生說過:“不同於悲、喜、怒、愁等有明顯表情的內心狀態,都是‘難畫’‘畫不出’的。”電影的視覺表達也是如此,演員要詮釋的情緒十分複雜,可能“悲中有喜”,也可能“喜中有愁”,只有優質的場景音樂才能更會心地渲染氣氛,抒發人物內心世界的複雜情愫。

(3)、當音樂表現出畫面未表達的“弦外之音”,那就是最高境界,音樂的威力正在於此

作為藝術表現形式的一種,音樂有時候對人情感的觸動更為直接。很多人會認為配樂只是一個影視作品的附庸,但事實上,如果一部影片的配樂只能成為一種背景音樂,那麼他就沒有充分發揮出聲音這種藝術的魅力。

電影音樂能夠構建出一個屬於聲音的情緒維度,為整部作品效果提供更多張力

,在《伊莎貝拉》中,就有很多幾乎沒有對白的畫面,純粹採用音樂來強化人物的感情聯結。優秀電影配樂不該是簡單的附庸或畫面語言的補充,有時候也可以成為推動情節發展的主要力量,為觀眾提供更多的想象空間。

電影音樂應該與電影本身既獨立又統一,好的電影配樂能夠幫助電影主題得到更高的昇華。在採訪中,金培達曾被問到:為電影配樂最大的挑戰是什麼?他的回答是:提升。當音樂表現出畫面欲表達但在劇本中沒有寫出來的“弦外之音”,那就是最高境界,音樂的威力正在於此。

從《伊莎貝拉》解讀金培達的電影配樂對故事呈現的作用及啟示

03

從金培達本人經歷中得到的啟示

金培達並不是一個天生的音樂神童,他與音樂的結緣都是慢慢浸染而來的,但在音樂上的造詣毋庸置疑。下面,基於一些專訪,我們來看看他的成功對於我們的啟示。

(1)、前期準備工作要做足,好的音樂是為電影服務,但不是成為電影的附庸

有人認為電影配樂其實很簡單,事實卻是,及格也許簡單,想要達到優秀,那麼音樂製作人一定要付出足夠的心血。金培達曾強調,音樂也是幫助電影去講故事,所以在時間許可的情況下,一定要先讀劇本。音樂製作人在自己心中有一個對電影的完整理解,並且,他的解構應當與導演本身的意圖相輔相成。

盲目而速成的作品禁不起推敲,用不用心,觀眾很容易就可以感受得到。理想狀態下,只有前期的準備工作足夠充分,並且音樂製作人自己對於合作作品有明確的感覺和理解,才有可能打造出極致效果。

(2)、無需束縛自己,不要拒絕嘗試多種風格

除了做好準備工作,金培達還強調了有意去學習、嘗試多種風格的重要性。初到香港之時,他什麼活都接下來,曾做過廣告、話劇、唱片、音樂劇等多種形式的創作,並在這個過程中不斷學習,這段經歷為他積累了很多寶貴經驗。

金培達認為,做不同風格的配樂是對電影配樂人的挑戰,但如果一個人只能夠呈現一兩種音樂風格,那麼合作的導演類型就會受到限制,所以還是應該嘗試做不同類型的音樂,平時也要多聽多積累,機會來了要緊緊抓住。

(3)、考核電影配樂是否成功,要看它是否能夠創造價值

從聽眾角度來看,每次聽到《我心永恆》這首歌,就會下意識想到《泰坦尼克號》這部電影。這正是優秀的電影音樂所具備的特點,聲入人心,禁得起咀嚼,聽到音樂就能將人瞬間帶回到電影場景,這是為觀眾創造了情感價值。

從市場角度來看,優秀的音樂作品則能夠帶來額外的商業利益,這是市場對於作品的直接認可。所以,想要成為一名優秀音樂製作人,不僅能夠讀懂電影、讀懂導演、還要能夠讀懂觀眾。

優秀的電影配樂與電影本身是相互成就的關係,用心打磨的作品終歸會得到應有的肯定。

從《伊莎貝拉》解讀金培達的電影配樂對故事呈現的作用及啟示

結語

看完《伊莎貝拉》,旋律綿綿不斷環繞在腦海中。相信很多人看過電影之後,都會忍不住去找電影原聲帶來聽。哪怕只是一段十幾秒的旋律,都足以勾起大家腦海中的情愫。本文通過研究這部電影中主要電影音樂的藝術表現和創作特徵,達到了對影片更深刻的理解。更從優秀音樂製作人金培達的作品與專訪中得到很多啟示。

音樂是流動的藝術,值得我們用心去創作、去體會,優秀的藝術作品是可以得到永生的,電影配樂也是如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