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螢火之森》:從日本美學的4個角度感受絢爛而短暫的愛情

《螢火之森》於2011年在日本上映,影片講述了6歲小女孩竹川螢來到鄉下爺爺家度假後發生的一系列故事。竹川螢在森林裡偶然遇到一個非人非妖的男孩阿銀,兩人一見如故建立了深厚的友誼。自此以後,每年的夏天竹川螢都會守約來到森林裡見阿銀,他們之間的感情也發生了微妙的變化。全片製作精良,畫面精美,治癒系的畫風表現出一種純真美好的情感

《螢火之森》是由綠川幸同名漫畫改編的動畫電影,總時長只有45分鐘,但在第66屆每日電影大賽中獲得最佳動畫電影獎。導演大森貴弘曾執導過《地獄少女》、《夏目友人帳》,這兩部也是備受大家喜愛。

這部治癒系愛情奇幻片,講述的是人和非人類之間的悽美感人愛情。某年夏天,6歲的小女孩竹川瑩到鄉下爺爺家玩,無意中闖進了山神森林並且迷了路,山神森林傳說裡邊住著很多妖怪。

當瑩害怕的哭的時候,出現了一個戴著狐狸面具的男孩(男孩叫阿銀,嬰兒時被遺棄在森林,山神由於憐憫,對他施了魔法,才能活到現在,但是他一旦被人類觸碰到就會煙消雲散),男孩把6歲的瑩帶出了山神森林。

從此以後,瑩和銀成為好朋友,每年的夏天瑩都會按著約定,到爺爺家過暑假,每天和銀見面、玩耍。日復一日、年復一年,隨著逐漸長大,倆人之間的情感悄悄地在變化,互相喜歡著對方,但最終阿銀意外碰觸了人類小孩,在即將消失的時候,倆人互相擁抱。

《螢火之森》:從日本美學的4個角度感受絢爛而短暫的愛情

《螢火之森》平鋪直敘式但迴環式的敘述結構讓觀眾在現實和過去間,來回穿梭,好不暢快。整部影片沒有戲劇衝突式的對立面,雖然沒有對立面的對比來突出人物和故事主題,但塑造的人物依然深入了人心,故事情節和主題依然被人所銘記。

影片的成功,這在很大程度上是因為日本美學式的呈現和表達,無論是在畫面感、精神層面還是語言方面,都表現出日本美學特有的藝術性。在整個世界美術史裡,日本美學並沒有中國美學、西方美學響亮,屬於小流派意識,看似略有尷尬,但同樣有其獨有的特色和藝術的獨立性。

美學思想在日本可以說已經滲入到各行各業了。在日本現代工業,公司多有精益求精的要求,如家電、汽車、攝影器材。在飲食行業,如壽司之神小野二郎、天婦羅之神早乙女哲哉、鰻魚之神金本兼次郎。在文學裡,以川端康成的文學作品(諾貝爾獎文學獎)被世人所知道。除此之外,茶道、花道也被世人所知,日本漫畫,也大部分有日本美學元素植入。

下面我將從日本美學的物哀、幽玄、侘寂、意氣4個角度詳細闡述本片的精緻之美、朦朧之美。感受影片裡對無憂無慮的童年、美好愛情的嚮往和讚美。

《螢火之森》:從日本美學的4個角度感受絢爛而短暫的愛情

01物哀:日本美學裡的美好事物通常以短暫的絢爛呈現出來

物哀,這個概念簡單地說,是“真情流露”。人心接觸外部世界時,觸景生情,感物生情,心為之所動,有所感觸,這時候自然湧出的情感,或喜悅,或憤怒,或恐懼,或悲傷,或低徊婉轉,或思戀憧憬。

雖然日本字是從漢字中衍生出來的,但想要準確理解物哀中的“哀”,則必須脫離脫離漢語語境,放入到日本文字語境中理解,哀在這裡不僅僅是傷感、悲傷、悲痛、哀傷。在這裡是一種感嘆,也可以理解為日本人看到生活中的事物,常說的一個詞。

  • 在日本美學裡,美好的事物多以絢爛且短暫呈現

在日本文化中,美好需要用短暫來表達的意識,已經深深地融入其骨子裡了,日本將櫻花作為國花,足以證明這一點,櫻花發源於中國,後傳入日本。在中國,櫻花的名氣不如牡丹、梅蘭竹菊。櫻花的花期只有短短的15天左右,這和日本武士道的思想有一些聯繫,

人生短暫,活著就要像櫻花一樣燦爛,短暫但一定要精彩。

導演深喑其道,則將這層思想,早已悄無聲息的植入到了影片中。本片中的短暫但精彩體現在以下方面。

《螢火之森》:從日本美學的4個角度感受絢爛而短暫的愛情

首先,影片的時間很短只有45分鐘,內容卻很豐富。

我們知道,電影的時間長度一般是90分鐘是最合適的。導演則會根據具體情況縮減或者增長。這條準則一直是電影界裡的黃金準則,即使是動畫電影也是視為圭臬。如《天氣之子》111分鐘,《千與千尋》125分鐘,《龍貓》86分鐘、《瘋狂動物城》109分鐘、《飛屋環遊記》96分鐘、《獅子王》89分鐘、《哪吒之魔童降世》110分鐘。

讓人意外的是:《螢火之森》短到了45分鐘,甚至連其他影片的一半時間長度都沒有。雖然影片很短但是內容足夠精彩,依然將同樣的主題、故事表達的淋漓盡致和美不勝收,這足以能證明導演的過人之處。

影片的結構緊湊不鬆散,在竹川瑩的現實和回憶中反覆切換,推進故事情節的發展。並沒有拖沓或者增加無用的情節。從而使影片從始至終只有一條線索,連一條輔助線索都沒有設置,甚至連對立面衝突都沒有。比如在倆人的交往中,出現某個妖怪把竹川瑩抓走,阿銀把人救出來。但影片卻沒這樣做。只是記錄著倆人在一起的美好。

這一切看似有意安排,但其實是在記錄大部分人的真實經歷。剔除戲劇性的情節,只記錄美好的小確幸,複合大部分的成長經歷。就無形之中縮短了與觀眾之間的距離。短而精彩,且寓意深厚的故事裡,藏著觀眾的曾經的美好。這樣一來,影片的長短則已經無關緊要了。

《螢火之森》:從日本美學的4個角度感受絢爛而短暫的愛情

其次,暑假雖然短暫但長出瞭如夏樹一樣蔥蔥郁郁的感情

從竹川瑩6歲開始,阿瑩就每年的暑假到鄉下爺爺家裡,每天到森林裡去和阿銀見面。竹川瑩上小學,倆人一起在草地上奔跑、追逐。一起折小船放入河流,看著小船駛向遠方。倆人一起遊戲、玩耍。人在美好時光裡總是感覺時間過得飛快,童年的美好在不知不覺中過去了。

童年在和玩伴遊戲中結束了,天真無邪且短暫的童年暑假結束了。

竹川瑩上中學,特地穿上中學女裝校服,高興的給阿銀看,這個時候,阿瑩開始對時間有了思索,時間帶來的變化通過身高來表現。阿瑩的身高慢慢接近阿銀了,阿瑩穿的鞋子也換成了一雙紅色的運動鞋。

倆人一起放風箏,這個行為,放到小學或者高中都不合適,放到中學期間,則正常不突兀。這個細節也表現出導演對影片的細微處理的很好很真實。阿瑩像現實中女生一樣,送給阿銀一條圍脖。美好的中學時代,在圍脖的溫暖中不知不覺中過去了。

竹川瑩上了中學,同樣特地穿上高中女裝校服,給阿銀看。某一天阿銀邀請阿瑩晚上8點,來山神森林裡看妖怪世界的夏日祭。這就是高中生,典型的約會,這就猶如《灌籃高手》裡櫻木花道和晴子游玩廟會一樣。也正是在夏日祭的晚上,兩個人第一次擁抱,也是最後一次擁抱。隨著阿瑩的回城裡,暑假結束了,一段青澀純粹的愛情也結束了。

最後,竹川瑩和阿銀兩個人的純粹愛情是短暫的

美好的東西是短暫的,這在竹川瑩和阿銀身上,體現在倆之間的愛情是短暫。這種愛情是懵懂、純粹美好的。是十幾歲年輕人獨有的情感,裡邊不含有任何物質的摻雜。

一段中學產生、高中發展的感情。但年輕的青澀,則增加了這份感情的重量和質量。越發純潔的東西,越發的珍貴。時間是很神奇的東西,很多東西都會隨著時間的推移而變化,人與人之間的感情更是如此。

《螢火之森》:從日本美學的4個角度感受絢爛而短暫的愛情

  • 隨著時間推移,人物悄然變化的感情

時間也許有魔法吧,為什麼呢?你看時間改變了多少東西,比如人的感情。小時候,阿瑩和阿銀是小時候的玩伴,但從阿瑩上了中學,倆人之間的感情則有了微妙的變化,是情竇初開。阿瑩發呆望著教室的窗外,竟然沒有意識到要去別的教室上課,只剩下她自己,一個男生告訴她,才反應過來。

阿瑩上了高中,這份藏在倆人內心裡則從暗處表現變成了明處,倆人開始訴說思念之情。阿瑩說,“我打算再過三年,畢業以後,在這裡找工作。這樣我們就有更多機會在一起了”。“時光總會讓我們分離吧,但即使如此。直到那一天就讓我們在一起吧!”。

阿銀說“阿瑩,我已經等不到下一個盛夏了,一旦分開,即使撥開人群,也會變得想見你”。阿銀摘下面具,戴在阿瑩臉上,隔著面具“象徵”吻了阿瑩一下。

喜歡的人就在身邊,卻不能觸碰你。從開始的好奇想方設法的觸碰,到喜歡你,怕失去你,剋制自己不去觸碰。

越剋制,心裡的愛越多。

《螢火之森》:從日本美學的4個角度感受絢爛而短暫的愛情

02幽玄:隱喻的方式更能表現出更豐富的思想和層次感

幽玄:核心是“餘情”,講究“境生象外”,意在言外,追求一種以“神似”的精約之美,引發欣賞對象的聯想和想象,傳達出豐富的思想感情內容。“幽玄”有著與佛教思想相關的神秘之美,在文學中或表現為淒厲之境中的妖豔之美、或一定程度的壯美。

幽玄可以大致的理解為,由於事物或者景象、事情引起人們的豐富想象和聯想。並可以產生多種思想、感情、內容。而不是我們認為的幽靜懸疑。在影片中,導演儘可能的把年輕情侶之間才做的事,安排到故事情節中,以引起觀眾對自己的美好青春的回憶,從而產生內心共鳴。這是對幽玄意識的具體實踐。

為體現兩個人對彼此的思念,阿瑩在教室裡望著窗戶外發呆,都沒有注意到全班都去別的教室上課了,只剩下自己了;阿銀邊走邊想,甚至鞋子上結了冰都沒注意到;阿銀站在雪裡,戴著阿瑩送的圍脖,呆呆的望著天空。導演並沒有很鮮明的表達思念的強烈程度,而是通過一些生活中平時的小事,來反應人物內心的情感世界。而且還讓觀眾很準確的捕捉到了這一點。

《螢火之森》:從日本美學的4個角度感受絢爛而短暫的愛情

幽玄,一般都是將事物不清晰的呈現在人們的面前,而是一種隱約、模糊的展現出來。這和中國“猶抱琵琶半遮面”“說一半,藏一半”的意思大致相同,畢竟日本對白居易很是推崇

從開始倆人用木棒牽著,再後來到用柔軟的綢緞牽連,並沒有直明的告訴觀眾二人感情的變化,而是通過物體的變化來展示,原來是硬邦邦的木棒現在是柔軟的絲綢,感情變成了絲滑且美好的愛情。故事最後,阿銀消失時帶光雪花般的消失,則暗示了阿瑩當時內心的悲痛,如一片片散落雪花般的撕痛和破碎。

03侘寂:無論是環境還是內心,人們追求美好是亙古不變的命題

侘寂是日本美學意識的一個組成部分,一般指的是樸素又安靜的事物。侘寂描繪是的殘缺之美,殘缺包括不完善的、不圓滿的、不恆久的,當然也可指樸素、寂靜、謙遜、自然……

侘寂,有兩個部分組成,一部分是樸素、安靜的事物,如樸素的事物/人物性格,寂靜的場景、人物內心,人格的謙遜、虛心、儒雅、善良等品格。在《螢火之森》裡,則是從兩個方面淋漓盡致的體現出來。第一個方面是從樸素、安靜的環境。第二個方面是從善良的人性體現出來。

  • 樸素、安靜的環境,暗示了人與自然是可以和諧相處,形成生態共同體

樸素且安靜的環境在影片中的鏡頭還是很多的,並且將這種基調從開頭貫穿到結束。影片開始的時候,鏡頭就是綠蔥的森林,森林裡的湖中,綠荷葉襯著紅荷花,耳畔響著蟬鳴鳥唱的聲音,就把全文的基調定下了,這有利於觀眾快速的進入到意境中。

6歲阿瑩牽著爺爺的手,回家的情景:大全景俯拍盆地,鬱鬱蔥蔥的森林佈滿了盆地,而村落被綠色包圍著,和諧而和平的情景,直接展現在了觀眾面前。全景俯拍阿瑩和阿銀在綠綠蔥蔥的草地上游戲,茂密的樹林,千萬條陽光照射下去。展現了人類在大自然懷抱裡愉快生活、高興遊戲的和諧場景。

最後影片,大全景鏡頭從下向上勻速移動,鏡頭依次掃過:房屋、田地、廣袤的、森林和山谷,最後是藍藍的天和白白的雲。和開頭相互照應,再一次強調了人和自然是可以和諧相處,並且形成一個共同良性發展的、生態共同體。

《螢火之森》:從日本美學的4個角度感受絢爛而短暫的愛情

  • 通過對人物的人性塑造,對人性的善良由衷讚美和褒揚

如果這個世界還不夠美好,那是我們缺少發現美好的眼睛、歌頌美好的聲音太少或者太小了。導演在影片中,對人性中的善良,大聲的謳歌和高喊。當人類小女孩阿瑩意外出現在森林裡,並且和阿銀在一起,處於對阿銀的保護,妖怪們紛紛出現,用“如果你敢碰阿銀,我就把你吃了”嚇唬阿瑩。可見妖怪們

古怪的外表下隱藏著的是一顆顆善良的心

由於山神大人的善良,憐憫阿銀,對他施了魔法,本該死在搖籃裡,卻有了不死的生命。由於阿銀的善良,才冒著被觸碰“消失”的風險,把小女孩阿瑩送出森林,由於阿銀的善良,才拉住了要摔倒在地的人類小孩,哪怕自己要消失。

導演將善良揉進了人物性格里,並通過人物的一系列行為和活動,再次深化人物的形象。由此同時,也對人性的善良由衷的讚美和褒揚。側面說明了善良的難能可貴,謳歌了人性中熠熠發光的本性。

《螢火之森》:從日本美學的4個角度感受絢爛而短暫的愛情

04意氣:女性形象在美學意識形態中越來越重要

在日本美和文化裡,有“色道”一說。色道的實質乃是“美之道”,實質是身體美學。

這裡的意氣,並不是中國傳統文化裡面,意氣風發的意氣。

意氣在歷代美學的發展中,賦予了“美之道”、身體美學更多的內涵,從唯物主義角度出發,客觀事實層面表現了對女性的尊重、女性獨立的認可。這些意識則在女主阿瑩身上均有體現。

阿瑩從6歲到高中,幾乎穿的鞋都是紅色,阿瑩的鏡頭都是以連衣裙的形象出現(只是每次顏色不同而已),這些女生獨有的特徵,則表明了阿瑩的性別身份。阿瑩在草地上摘花,則說明女生喜愛漂亮、好看的事物是她們的天性。買棉花糖、看各式各樣的面具,體現了阿瑩的天很可愛的一面。參加森林裡的夏日祭,則穿上了粉色和服,體現了女性的曼妙美和溫柔。

每年的暑假,都是阿瑩獨自乘坐新幹線火車去鄉下爺爺家,阿瑩一個人敢獨自去森林玩,側面說明了阿瑩的勇敢和獨立。阿瑩始終從未出現長髮鏡頭,這也是為了塑造阿瑩獨立女性的形象。

隨著時代的發展,女性在社會的作用,愈來愈重要。當創作者意識到這一點時,自然而然地要在作品裡體現。這對現實社會有重要的意義。揭露了女性對社會貢獻越來越大的真相,呼籲了要對女性的尊重、認可了女性的獨立。

《螢火之森》:從日本美學的4個角度感受絢爛而短暫的愛情

寫在最後:

一部沒有衝突,卻足夠精彩的45分鐘影片。講述了一個關於童年、純粹愛情的故事。讓人在奇幻中得以釋放壓力,但又在悽美的結局中緬懷我們自己失去的愛情。在人與自然如何相處的命題中,導演給出了自己的答案。

這部影片留給我們了眾多啟示。當面對美好愛情的到來,要勇敢地去擁抱你愛的人。當有人幫助你時,請感謝別人的善良。當有人問你怎麼度過此生時?活在當下,絢爛美好的度過此生。這就是我給你的答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