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馬觀花旅遊四川的西南片區,2、社會變化日子過得越來越好

2、社會變化日子過得越來越好

(內容提要:改革開放前後中國社會發生深刻的變化,水利電力在其中起到重要作用。都江堰市人在西昌某些經歷,至今仍然值得記取。)

上世紀作80年代以前,大一點的水渠上,間隔不遠就有一座水碾。所謂水碾即是以水作動力的,糧食、油料加工作坊。水碾房裡有石磨、石碾、石槽、水打鑼、風谷機等。石磨磨玉米或小麥,水打鑼將磨好的小麥面,用篩子過濾成麵粉和麥麩。玉米磨成粉後,不需要再用水打鑼篩過濾。石碾、石槽將穀子碾碎,風谷機再將碾碎的穀物,過濾面大米和米糠。如果是加工油菜籽的水碾,一是用多架石磨磨菜籽,二是還需要很龐大的木架榨油設備。

走馬觀花旅遊四川的西南片區,2、社會變化日子過得越來越好

都江堰流水灌溉川西平原,這裡水力資源豐沛

上世紀70年代後,水碾逐步變成水輪機房。仍然由水作動力,帶動新式的打米機、磨面機、榨油機等。再後來上世紀80年代改革開放,這些代表各個階段,生產力的加工房們。又都變成電力驅動,新式機器作業的米麵、菜油加工作坊。

用電方面上世紀50年代初,灌縣蒲陽的火電廠,還有成都的火電廠,曾經是川西用電的骨幹廠家。這時候灌縣到處都限制性用電,城區主要街道才有路燈照明。若遇停電則滿街都是油燈、蠟燭、馬燈、電筒光,城關居民主要用煤油燈照明。筆者1971年元月到中共灌縣縣委機關做打字員,聽這時候的老打字員講,他們經常晚上用蠟燭照明打字。1958年成都的火電廠增加機組,這時候灌縣城區的居民,才開始供照明電。

同樣50年代後期,由前蘇聯和蘇聯專家援建。四川在岷江都江堰段興修魚嘴電站、紫坪鋪電站,不料由於眾所周知的原因都失敗了。國家上世紀60年代,在岷江上游興建了映秀灣電站、魚子溪電站等。接著大渡河上的龔嘴、銅街子電站也建成,灌縣城鄉才可能使用電動機加工糧食。灌縣農村也是自1973年起,才開始供照明用電。城鄉都是上世紀80年代,才開始家庭廚房等生活用電。

上世紀90年代的時候,20世紀中國第一的二灘水電站修建。裝機總容量330萬千瓦,保證出力100萬千瓦,多年平均發電量170億千瓦小時。整個四川的用電再也不成什麼問題!(我們這次去西昌、攀枝花旅遊,其中之一的項目就是,參觀二灘水電站。)2006年位於都江堰市的紫坪鋪水電站建成投產,蒲陽火電廠、成都火電廠,這時也都關停並轉了。

時間到2000年後,糧油加工銷售已經專業化。筆者見到在川西農村收穫季節,田間地頭農人還在幹活。就已經有駕駛柴油機動力,火三輪的專業經營人士。在田邊地頭收購根本還是溼的穀子、菜籽、麥子等。

經瞭解這些收購人,只是將收穫的糧油作物運送走,然後交給經營加工的廠家、商家。變成袋裝的大米、麵粉、掛麵,塑料瓶裝菜油後,再交到城鄉的超市,由專門經營的門市部向需要的人銷售。改革開放後社會、市場越來越條理分明,各行各業的人們各司其責。在市場經濟的作用下,各人賺取自己的份額。

都江堰市人上年紀也許都還記得,灌縣中興上元大隊有個770部隊,改革開放後已經遷移到成都。1972年筆者在中興上元大隊,當縣委下派的工作隊。見到上元大隊7隊,石定江上鑼鍋片深潭不遠的公路邊。有一處770部隊免費提供電力,支援地方的糧食加工作坊。這裡能磨玉米麵、打小麥面,將穀子加工成大米。這一帶的農戶都來此處加工糧食,那裡的場景可以用熱鬧非凡來形容。時間到上世紀九十年代,這裡已經關門閉戶了。

筆者1972年在這裡當工作隊時,還聽到當地有人說鑼鍋片過去魚很多。1949年臨近解放時國民黨95軍起義,一支部隊扎駐這裡。有當兵的往深潭中投擲兩顆手榴彈,炸翻後撈起來的魚,用挑子擔了8擔、16籮筐。1972年這鑼鍋片還在,魚肯定沒有那麼多了。灌縣相關的文史資料上,鑼鍋片也是榜上有的景點之一。2000年後,都江堰市有世界文化、自然、水利工程三項遺產。都江堰市的河流中已經禁止捕魚,現在有大河小溝中,也有不少各類魚群了。

走馬觀花旅遊四川的西南片區,2、社會變化日子過得越來越好

火樹銀花的都江堰市景區

改革開放自上世紀80年代開始,先是到處都有的生產隊保管室、曬壩不見了,灌縣的鄉間逐步出現別墅式的小樓房。隨著歲月流逝筆者見到,這些小樓房越來越漂亮美觀。元朝人曾寫詩詞讚美西湖,說是“家家掩映渠流水,樓閣崢嶸出翠微,遙望西湖暮山勢。看了這壁,覷了那壁,縱有丹青下不得筆。”可以說改革開放後,這是都江堰市的鄉村;眾多樓臺別墅構成的畫卷,有不是西湖勝似西湖之美!

乃至2000年後的某天,筆者已經50多歲,也老夫聊發少狂。騎上一輛摩托車在當年步行走路,從灌縣城關經幸福、胥家到天馬的公路、小路上都走了一遍。須提示閱讀人,2000年後,都江堰市的大小公路,都主要以水泥澆築成的路為主。沿途所見美不勝收之外,不足之昨過去竹木林園裡,溝渠邊上的許多參天大樹,基本上都沒有了。取而代之是的一大片、一大片,改革開放後新栽的花樹、半大子樹、大樹。現在看更為顯得欣欣向榮,可能再過幾十上百年,新樹、大樹也會長成參天大樹。

傳奇的是筆者在灌縣縣委機關居然見到過,麼舅部隊的團長、涼山屯墾農場的負責人李紅軍。這位真正名符其實的老紅軍,在涼山屯墾農場體制下放後。也轉業到灌縣玉帶橋下面的,四川林業機械廠當過黨委書記。這時候我已經是縣委機關的打字員,李書記來縣委機關的時候我旁觀過他,聽到他和縣委領導談話。

筆者認識都江堰市另外一位叫鍾正良的同志,這人也和我麼舅一同參軍到涼山。聽鍾說:他是都江堰市聚源鎮迎祥村人,1937年出生當年這裡還叫灌縣。1956年2月5日入伍,參加中國人民解放軍。同年因涼山奴隸主階級,反對民主改革而全面叛亂。著名的女英雄丁佑君,就是那時候在涼山犧牲的。

丁佑君(1931年9月27日—1950年9月19日),女,別名丁一之,生於四川省樂山市瓦窯沱富裕的鹽商家庭,1944年入五通橋通材中學就讀(現為五通橋中學),1948年就讀於成都市女子高中,深受解放戰爭勝利的鼓舞,積極參加學生愛國運動。

成都解放後,丁佑君立志獻身革命,考入西康人民革命幹部學校,加入中國新民主主義青年團;畢業後,丁佑君擔任西昌女中軍事代表;1950年9月19日,丁佑君在西昌鹽中區徵糧工作中,不幸為暴亂叛匪圍捕殘虐殺害,犧牲時年僅19歲;1950年9月25日,丁佑君被中共西昌縣委追認為中國共產黨黨員、革命烈士。

1951年5月19日,中央人民政府簽發了毛澤東署名的《革命烈士證》並核定為“革命功績:一大功。”朱德總司認為:“丁佑君同志是黨和人民的好女兒,是共青團和青年的好榜樣。中國青年應該學習她把自己的一切,都獻給黨和人民的高度階級覺悟和革命精神。丁佑軍的事蹟曾編成現代川劇,筆者幼年時候即看過這部劇。

至今記得劇中有這樣的情節,丁佑軍被敵人槍擊犧牲後。先是舞臺轉闇然後槍聲一片,滿是爆竹爆炸的火藥味中,幾個扮演解放軍的演員端著槍衝上臺,把扮演敵人的演員先打倒再滾下後臺。筆者曾問過父母,那些解放軍為什麼先不衝上來,解救丁佑軍?聽父母說那是臺上在演戲。

鍾隨同所在部隊在大小涼山,鹽源、鹽邊,包括雲南的麗江等地,參加剿匪戰鬥達4年之久。1960年鍾曾到重慶步兵學校學習1年,1961~1963年,在中南海警衛團幹部大隊1中隊,為毛澤東主席站崗工作3年。後轉業回灌縣,先在糧食部門工作。1971年整黨建黨,調中共灌縣縣委組織部,退休時在都江堰市民政局。

涼山地區原屬西康省,尚處於奴隸制階段。奴隸們在奴隸主的奴役下,連牛馬也不如,人均壽命只有10多歲。1949年12月底因劉文輝、鄧錫侯、潘文華等,領導川康兩省起義,川康和平解放。(灌縣1949年12月23日解放,1955年合作化運動,筆者父母所在單位叫灌縣棕器生產合作社。該單位聘請的會計姓周,人們都叫他周師。周師是劉文輝部隊的中尉軍需軍,文革期間受到過不公正待遇。改革開放後落實政策,都江堰市武裝部還為之頒發了《中國人民解放戰爭起義軍官證》。)

川康兩省和平解放後,國民黨胡宗南殘部,在西康省的西昌等地盤據些時候。1950年3月底,解放軍消滅胡宗南殘部,胡宗南本人乘坐飛機逃臺灣。我解放大軍進駐西昌涼山的時候,黨中央和涼山奴隸主們有約定。5年後進行民主改革,將奴隸們解放出來。

1955年西康省撤銷,1956年中央宣佈涼山民主改革。涼山的部分奴隸主們,隨即違反約定舉行叛亂,解放軍不得不和叛匪們作戰。胡宗南部盤據西昌時,蔣介石為他們儲存了一年彈藥、汽油、物資等。實際上只三個月即滅亡,故大量槍支彈藥,流落到涼山奴隸主階級手中。這些人和解放軍對打的時候,有些美國槍支被我繳獲後,解放軍還是第一次見到,這也增加了涼山平息叛亂的困難。

涼山地勢險要,外來軍隊很少有獲勝的紀錄。三國時諸葛亮“五月渡瀘,深入不毛”平定南中。實際上是渡過大渡河,作戰也在涼山境內,作戰對象是彝族奴隸主(《三國演義》書中叫洞主)孟獲率領的軍隊。由於諸葛亮戰法巧妙且有力,“七擒孟獲”又七次釋放。待孟獲表示“南人不復反也”之後,即率蜀漢軍隊撤離,涼山仍然由奴隸主們統治。

現在雲南甚至柬埔寨、緬甸等地,也有據說是諸葛亮的活動遺蹟。《三國演義》載,蜀國滅亡時總共人口90多萬,這時候的人均壽命也只有20多歲。應該是沒有力量,深入到雲南、柬埔寨、緬甸那麼遠的地方。

走馬觀花旅遊四川的西南片區,2、社會變化日子過得越來越好

諸葛亮圖片

時間到1956年,這時的涼山奴隸主階級,堅決反對中央的民主改革。自恃有蔣介石、胡宗南留下的大量武器,有險要的地形、茂密的森林。北京派來的中央慰問團成員,也被愚蠢的奴隸主們用冷槍打死、打傷4人。解放軍部隊一位姓周的團長,也犧牲在奴隸主武裝的冷槍之下。現在西昌市、攀樹花市各縣,都有當年剿匪犧牲的烈士陵園!

聽鍾正良同志說,聚源鎮他們一同入伍的,10多個人就犧牲了3人!大觀鎮有個姓陳的復員軍人是瞎子,上世紀70年代曾經在都江堰活躍些時候,許多單位請他宣講戰鬥和生活經歷。這人也是一起參軍入伍,又一起在涼山平叛作戰,被匪徒子彈打瞎雙眼的。陳最初在新凡榮軍校療養,後領取津貼回大觀鎮家庭生活。

請閱讀的人原諒筆者,用了大量篇幅作許多介紹後,才書歸正轉說到這次去西昌和攀枝花市的旅遊。世界是複雜的,當代哲學認為世界是聯繫的、發展的。筆者將相關事項交待清楚,接下來的文字才可能把旅遊過程說明白。中國、四川、都江堰市改革開放後,發生的變化可以用翻天覆地來形容。搞文字工作的有必要,將其中變化的過程用文字展示出來。(山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