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访历史遗址 体悟时代精神 —赴“张掖红旗渠”遗址之感

探访历史遗址 体悟时代精神

——区供销社党员干部赴“张

掖红旗渠”遗址之感

春风和煦,阳光明媚,区供销社机关党干部赴三闸红沙窝“红旗渠”探寻甘州历史遗址,缅怀先人历久不朽之功绩,体悟感人至深的时代精神,让党员干部充分体验和感受先辈们战天斗地、自强不息、顽强拼搏的奋斗精神。

探访历史遗址 体悟时代精神 —赴“张掖红旗渠”遗址之感

“风吹石头跑、遍地骆驼草、人无解渴水、鸟无歇脚枝”的荒凉景象是对上世纪70年代三闸公社红沙窝大队生动而形象的描述。耕地灌溉、人口生存等都需要水源,水源问题成为困扰几代人的大事。因机缘巧合,一部《红旗渠》电影故事情节深深地打动了红沙窝人民的心扉,这部电影讲述的是河南林县修建红旗渠引水灌溉的故事。于是,在全国“农业学大寨”潮流的感召下,红沙窝党员干部便发动组织全队社员,自行设计、自筹资金、户户出工、人人出力,在大峡谷内的悬崖峭壁上开山凿石、越谷架渡、凿崖填谷,拉开了修建引水渠的序幕。

探访历史遗址 体悟时代精神 —赴“张掖红旗渠”遗址之感

施工任务艰巨、难度大,生活条件艰苦,但为幸福生活而满怀希望的社员群众咬牙坚持,轮班换岗,昼夜奋战,一米一米修、一段一段凿,肩扛手提、马拉人背、战天斗地修建“红旗渠”。恶劣环境下,历时4年建成了全长4.6千米的引水渠,缓解了当时干旱缺水的突出问题,震撼了全省上下,成为红沙窝农业战线的一面鲜红旗帜。这条呕心沥血建成的水渠一直沿用到20世纪80年代初期,后因退耕还林还草和保护生态等诸多因素而废弃。

探访历史遗址 体悟时代精神 —赴“张掖红旗渠”遗址之感

“红旗渠”结束了它的历史使命了,但其间所包含的“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红旗渠”精神永远留在了世人心中。如今,走在东山寺峡谷中,远远看去,若隐若现的渠道像一条破旧不堪的飘带蜿蜒悬挂在峡谷峭壁上,碎石淹没了历史的痕迹,但抹不去留在人们心中的那份真谛,不畏艰险、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吃苦耐劳、坚韧不拔,这就是作为一名中国共产党人始终坚守的理想信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