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有個公園相當“危險”,家長卻搶著把孩子送去玩

還原一下自然教育的樣子。自然教育既不是搞點樸門,也不是什麼森林教育。更不是神叨叨的,它只是和自然打交道。


日本有個公園相當“危險”,家長卻搶著把孩子送去玩


日本東京有一個“危險”公園,不走尋常路,甚至公開聲稱自己“沒有安全保障”,孩子在這裡磕破頭摔傷腿也不是什麼稀奇事兒。


儘管如此,依然有源源不斷的家長把孩子送來這裡玩耍,孩子更是在這裡體會到了前所未有的快樂。


日本有個公園相當“危險”,家長卻搶著把孩子送去玩


它就是“羽根木遊戲公園”,位於日本東京的羽根木公園裡,是一個園中園,從小田急線梅が丘站下車走5分鐘就到了。


日本有個公園相當“危險”,家長卻搶著把孩子送去玩


與我們的公園遊樂場對營造一個安全的環境不同,這個公園不走尋常路,公開聲稱自己“沒有安全保障”。孩子們可以在裡面挖坑、鋸木頭、敲釘子、點火、打水仗、爬樹、上房頂,在泥地裡打滾。


公園的志願者甚至會幫著孩子們“撒野”,實現他們瘋狂的想法,當然,也會在必要時會告訴孩子如何使用工具,如何避免受傷。


可就是這麼“危險”的公園,還有不少父母會帶孩子來“冒險”,這些家長並不介意孩子是否在玩耍中能得到100%的安全。


他們認為,生活在大城市的孩子缺少在自由環境中玩耍的機會,規則太多不能隨心所欲,適當讓孩子接觸一些“危險”的東西,反而對他們成長有好處。


日本有個公園相當“危險”,家長卻搶著把孩子送去玩

公園入口的牌子上寫著:“自由玩,對自己負責。”


01

在“危險”公園,孩子們玩些什麼?


在羽根木公園裡的“玩具”,全部都是利用自然材料手工製作而成,顏色沒有那麼鮮豔,品質沒有那麼好,但勝在特別真實。


日本有個公園相當“危險”,家長卻搶著把孩子送去玩

使用工具


這裡更像是一個手工作坊,公園準備了各種五金工具,並有專門的志願者教孩子們如何正確使用這些“危險物品”。


釘子、錘子也是公園裡常見的“玩具”,在志願者的指導下,孩子們可以發揮自己的想象力把木頭釘在一起。


日本有個公園相當“危險”,家長卻搶著把孩子送去玩


孩子們還能在志願者的指導下,嘗試自己鋸木頭,他們也會小心翼翼不讓自己的手劃傷。


日本有個公園相當“危險”,家長卻搶著把孩子送去玩


玩火。


玩火也是被允許的。


生活在公寓裡的孩子們,從小就被教育要遠離火和電,平時也許只能在生日時吹一根蠟燭,更不要說自己點篝火了。


但在這裡,孩子們可以學著自己搭篝火,生爐子做燒烤。


日本有個公園相當“危險”,家長卻搶著把孩子送去玩

日本有個公園相當“危險”,家長卻搶著把孩子送去玩


野餐。


除了這些,這片小公園裡還有耕地,鼓勵小朋友親手種下食材。公園會經常舉辦野餐會。


食物當然要自己做,家長帶著小朋友在這裡學切菜做飯。


日本有個公園相當“危險”,家長卻搶著把孩子送去玩


從磨刀學起,孩子們嘗試自己切菜,體驗做飯的樂趣。


日本有個公園相當“危險”,家長卻搶著把孩子送去玩


爬高。


沒有樓梯,但是可以爬到屋頂的小房子,是孩子們最喜歡的冒險。


日本有個公園相當“危險”,家長卻搶著把孩子送去玩


在房屋底下,放著體操用的軟墊,膽子大的孩子可以直接從房頂往下跳。


日本有個公園相當“危險”,家長卻搶著把孩子送去玩


玩泥巴。


玩泥巴,把自己弄得髒兮兮的有什麼關係呢?洗個澡換件衣服,又是個愛乾淨的小孩了。


日本有個公園相當“危險”,家長卻搶著把孩子送去玩


時光就彷彿倒回了從前的夏天,玩具很粗糙,大家都很髒,但都帶著開心的笑臉。


日本有個公園相當“危險”,家長卻搶著把孩子送去玩


飛簷走壁。


這是一個孩子們更願意在圍牆上酷跑的迷宮。


日本有個公園相當“危險”,家長卻搶著把孩子送去玩


女孩子也不甘示弱,一個個飛簷走壁比男生還猛。


日本有個公園相當“危險”,家長卻搶著把孩子送去玩


這個女孩子就住在附近,她經常來這兒玩。僅僅頭頂上抓的和腳下踩的這兩根繩子,讓她可以在樹間穿梭自如。


日本有個公園相當“危險”,家長卻搶著把孩子送去玩


看到新來的小朋友不知怎麼玩兒的時候,她便主動過來,告訴小朋友怎樣能爬上去,並且還提醒說,如果抓不住上面的繩子會很危險。


玩水。


大熱天孩子們最喜歡的就是玩水了,一個最簡單的水滑梯,給孩子們帶來無數的樂趣。


日本有個公園相當“危險”,家長卻搶著把孩子送去玩


這裡有給小小朋友們專用的水池。周圍有各種盆、碗、罐子、勺等等供小朋友們隨意使用。


日本有個公園相當“危險”,家長卻搶著把孩子送去玩


有專門的打水仗區域,水一直是開著的,孩子們想用多少都可以。


日本有個公園相當“危險”,家長卻搶著把孩子送去玩

日本有個公園相當“危險”,家長卻搶著把孩子送去玩


02

把孩子帶去“危險”公園的家長,都在想什麼?


在羽根木公園,除了地上的墊子和零星幾個志願者之外,就沒有其他保護設施了。如果孩子切到手,磕到頭,摔破腿可怎麼辦?


公園的工作人員承認,這裡的確是存在危險的。市政府在40年前公園剛開始建立時就強烈反對這個項目的進行,也是考慮到安全因素。在與消防部門的多次長談後,園長解釋了園方有完善的消防計劃,最終才得到了批准。


既然這個公園無法確保孩子的安全,那家長們為什麼還把孩子往危險的地方送呢?


一個經常帶孩子來的母親這麼解釋:“孩子當然會受些小傷,但這通常都是他們學習技能和成長必經的道路。我們是知道這樣潛在的後果才帶孩子來的。”


日本有個公園相當“危險”,家長卻搶著把孩子送去玩


羽根木公園的確並不適合所有的孩子,也不是每個家長都願意冒風險把孩子送過來,但看到羽根木門口懸掛的“自我介紹”,還是讓人心頭一暖:


日本有個公園相當“危險”,家長卻搶著把孩子送去玩


親愛的小孩:


這裡是羽根木遊樂場,一個你可以玩樂的地方。我們想,你可以在這裡通過點燃篝火,挖土坑,建堡壘,潑水,仰望太空,玩耍或只是看著別人玩耍獲得一段快樂的時光。


讓我們試著做自己想嘗試的東西!


“看起來很好玩啊!”“看起來好嚇人呀!”“我不確定自己能不能做這個”“我又想了一下,還是算了吧”


一切由你來決定。如果有些事你很在行,那很棒。如果你還不會做,那你可以學到新的東西。


在這裡,你可能會遇到問題,困惑甚至受傷。但放心,你旁邊的人會幫你。男人和女人,爸爸和媽媽,男孩和女孩,大家都在這裡,當然工作人員也在這裡。


這是一個大家共同創造的遊樂場,你不孤單,來打個招呼吧!玩得開心呀!


日本有個公園相當“危險”,家長卻搶著把孩子送去玩


03

童年,需要一點冒險


日本全國各地都有這樣的“危險”遊戲公園,羽根木遊戲公園的主辦機構,在東京開有4家分園。年輕的父母越來越體會到讓孩子一定程度面對風險和危險,並不是一件壞事。


相反,我們對孩子安全的嚴防死守,不讓他們接觸任何風險,看似是保護,實際上是剝奪,剝奪孩子成長過程中需要的真實環境。


美國心理學家瑪麗·克羅斯曾說:“自信的孩子是最安全的孩子。”(並不是被保護的最好的孩子才安全,孩子總要長大,要一個人面對危機四伏的世界。)


自信源於哪裡?自信一定來源於“我能做什麼”,而不是“我不能做什麼”。若是以安全名義剝奪孩子學習獨立應對危險的機會,就會非常束縛孩子的成長。


孩子獨立自主的成長過程就是學習如何管理面臨危險的“恐懼”過程。通過參與有危險的遊戲,孩子做那些自己害怕的事情,以克服自己的害怕,從而戰勝對“危險”的恐懼。如果孩子們從來沒有這樣的體驗,這種恐懼就有可能成為心理學上的恐懼症。


比如很多父母擔心摔傷會使孩子變得恐高。但研究結果恰恰相反,5歲至9歲時有從高空跌落受傷的孩子,18歲時比較少會懷有對高度的恐懼。


更可怕的是,如果孩子沒有機會用社會可以接受的方式體驗冒險,有些孩子就會轉向更魯莽、極端的行為,比如暴力、嗑藥、酗酒。另一個極端就是變得懦弱、膽小,這種屬性的孩子更容易成為犯罪分子優先針對的目標,校園霸凌的對象。


所以,正確的方法就是在我們能掌控的範圍 ,給孩子多一點冒險體驗。


挪威心理學家艾倫·桑德斯塔教授建議孩子們在成長過程中要體驗七大冒險遊戲:


1. 探索高度,高度能激起對恐懼的知覺;


2. 拿危險玩具,如鋒利的剪刀,或沉重的錘子,要學習去掌控它們;


3. 接近危險的地方,如池塘、湖海和火,鍛鍊孩子對環境危險的敏銳度;


4. 混打遊戲,如摔跤、玩樂性打鬥,學會處理攻擊,學習合作;


5. 速度,騎自行車或滑冰;


6. 迷路和尋找方向,迷路和探索未知領域的感受是類似的;


7. 探索一個人獨處。


在泥土森林過一個不保證安全的暑假,你願意帶孩子體驗這樣的冒險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