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人的身體裡,都潛藏著具有無限可能的“混元珠”

暑期檔,作為各大電影票房必爭的時期,電影市場往往都十分火熱。而今年夏天,在各種類型電影中脫穎而出的竟然是一部動畫電影。

截止昨天下午四點三十四分,上映才剛第6天的《哪吒之魔童降世》就斬獲了12億票房,有望刷新國內動畫電影票房最高紀錄。

《哪吒鬧海》的故事我們大多數人都聽過,老故事新改造,難免讓人覺得有販賣情懷之疑,那麼這部今夏最火的IP到底是靠什麼做到熱度和口碑一致好評的呢?

每個人的身體裡,都潛藏著具有無限可能的“混元珠”

故事還是那個故事,內核卻有不同

在原來的故事裡,主角哪吒是靈珠轉世,太乙乙真人面對自己這個不斷闖下禍事的弟子,不僅不加管教而且放任自真人的弟子。作為師父的太由,使哪吒一錯再錯最終釀成大禍。

新的故事裡,一切則始於一顆“混元珠”,這顆能量巨大卻未經馴化的珠子被元始天尊提煉成了靈珠和魔丸。靈珠投胎為人,是有大用的人才,魔丸則可能誕生為禍人間的魔王。陰差陽錯地,本來應該投胎成靈珠的哪吒卻投成了魔丸,而龍王三太子反倒成了靈珠轉世。

混元珠分裂成靈珠和魔丸,為我們提供了兩個不同的視角。一方面,本質善良的龍王三太子敖丙卻生長在一心復仇的龍宮裡,還有一個心懷不軌的師父;另一方面,頑劣難馴的哪吒生長在一個有愛的家庭裡,雖然父親嚴厲,母親能陪伴的他的時間也很少,但卻給了哪吒足夠多的愛,師父太乙真人也給了哪吒應有的教導。

每個人的身體裡,都潛藏著具有無限可能的“混元珠”

因此,有著這樣成長軌跡的哪吒最終才能對敖丙說出“你是誰只有你自己才說了算”這樣的話。與原作中悲劇的內核不同,這版《哪吒》在反抗命運的外殼下是個有關愛與成長的故事。

每個人都是獨一無二的“混元珠”

殷十娘懷胎三年生下個肉球,劈開來看裡面竟然是個小娃娃。這小娃娃生著一副混不吝的模樣,一身本領全用在捉弄人上,大家都不看好他。誰想到費心調教下,小魔王竟也能變成個大英雄呢?

每個人的身體裡,都潛藏著具有無限可能的“混元珠”

其實我們每個人的出生成長,就像是一顆獨一無二的混元珠。我們從受精卵發育而來,變成一個有手有腳的小娃娃,再因為成長軌跡的不同,變成喜好、知識、技能不同的人,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發展潛能。

每個人的身體裡,都潛藏著具有無限可能的“混元珠”

而在我們身體裡還潛藏著具有多種發展潛能的“混元珠”——幹細胞。幹細胞在發育早期,處於高度未分化階段,隨著逐漸成熟,可以發育為脂肪幹細胞、毛囊幹細胞、神經幹細胞等等,而這些幹細胞可以再發育為人體各部位所需的脂肪細胞、毛囊細胞、神經細胞等。

科學家們抓住幹細胞的這個特點,對其進行誘導分化,將其為我們身體所用。目前,在幹細胞體外培育上,分化和提純仍是一個有待攻克的技術難點。除了現有已分化出的細胞外,還有更多可能被誘導分化的細胞等著我們去發現。

而我們身上還有一些潛能未被完全發掘的幹細胞,隨著年齡流逝功能也逐漸減弱,不如趁年輕時將它們儲存培育起來,在關鍵時期發揮更大的作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