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後小時候最經典的“13個“課外遊戲,你還會幾個?

歲月的指針已經轉到了2020年,即便89年出生的,也已經30出頭。

30-40歲的八零後,已然成家立業,上有老、下有小,揹負著責任、揹負著夢想行走在人生的路上。

三四十歲的年齡,褪下了幼稚,思想漸熟。有時候,我們笑;有時候,我們也想哭。我們也如父母輩開始對孩子說起:我小時候……

小時候,並不是所有的事情都還記得清晰,只有那令我們痛苦的,令我們難堪的、令我們害怕的、令我們快樂的、或者令我們心動的、震撼的事情,才會一直印在心中。

我們將曾經的痛苦、難堪、害怕打入冷宮,不靠近它半步;我們喜歡將曾經的快樂、心動、震撼時不時拿出來細細品味。

這沒什麼不對,我不喜歡埋著頭一個勁的向前、向前,偶爾停下來,回憶一下最純真的年代,回憶一下最簡單的時光,我的心也更加年輕一點。

我希望,每個人,憶起往昔,嘴角總是微微翹起。

80後小時候最經典的“13個“課外遊戲,你還會幾個?

下面,我們一起翻開二十年前的那段美好記憶,尋找曾經熟悉的蹤影,曾經讓我們快樂的遊戲。

一、跳皮筋

跳皮筋是女孩子們特別喜歡的遊戲。首先準備一條長長的細繩,最好有彈性,兩端打個死結。一般由兩個女孩用腿或者手架住皮筋兩端,形成一個細長的長方形,其他女孩按著一定的要求邊唱邊跳。

記憶最深的是馬蘭花:“小皮球,香蕉梨,馬蘭開花二十一。二五六,二五七,二八二九三十一。三五六,三五七,三八三九四十一……”這個是由多人玩的,三四個人將皮筋架成三角形或四邊形,另外的三四個人可以一起跳。

跳皮筋還有“小舉”、“大舉”,若是將皮筋舉過頭頂,還有人可以輕盈地跳起、用腳成功勾住繩,那是非常驕傲的一件事情。

跳皮筋的女孩猶如輕盈的蝴蝶,翩翩起舞,特別高難度的動作,經常引來男孩子駐足觀看。

80後小時候最經典的“13個“課外遊戲,你還會幾個?

二、貼燒餅

貼燒餅,其實就是貼牆倒立。一個孩子緊貼牆倒立,雙腿稍打開,然後,另一個小孩也倒著緊貼上去,雙腿搭在前一個孩子雙腳中間的那塊空牆壁上,就像一個餅子、一個餅子摞在一起,看哪個隊貼的多,維持得久。

這個遊戲需要膽量和手臂的力量。

80後小時候最經典的“13個“課外遊戲,你還會幾個?

三、跳房子

跳房子也叫跳格子。首先,要有一塊四四方方的小木塊,選木塊可有講究,太大了容易壓線,太小了沒有分量扔不準。然後,在地上畫好格子,有的時候是畫1-8,有的時候加個房頂。每個格子只能容一個腿,也就是1、2、3、6單腿跳,4、5和7、8,雙腿同時落下各放在一個格子裡。

木塊從1開始扔,扔到哪個格子裡,跳的時候就不能跳那個格子,跳的時候不能踩線。如果木塊扔在4,單腿從3跳到5(不能進入4),如果木塊扔到6,則是雙腿起跳,從4、5一下跳到7、8。

木塊若未扔進對應的格子,或者跳的過程中踩線、落腳,均算輸,需讓另一個人繼續。最後誰扔的格子多誰贏。

這個遊戲非常鍛鍊小朋友的靈活性和眼力。

80後小時候最經典的“13個“課外遊戲,你還會幾個?

四、邁大步

這個遊戲一般是兩個人玩的,劃一條起始線,定一個終點線,然後石頭剪刀布,誰贏了誰往前走。

若是石頭贏剪刀,出石頭的人走五步,若是剪刀贏布,贏的人走三步,若是布贏石頭,贏的人走十步,誰先走一個來回,算誰贏。

這個很簡單,不用動腦子,但是贏的人邁步的時候會拼命邁大步,每一步都爭取達到自己的極限,這樣贏的可能性更大一些。

80後小時候最經典的“13個“課外遊戲,你還會幾個?

五、鬥草

這個遊戲一般是落葉季節玩。秋天,一陣寒風吹過,落葉滿地。孩子們踩在厚厚的落葉上,發出沙沙的聲響,低頭撿起一片落葉,扯下葉柄,便開始了鬥草。

新鮮落葉的葉柄還沒丟失什麼水分,太脆,韌性差,這樣的葉柄不能選。而那些已經失去些水分,折個90度都不會留下痕跡的葉柄比較結實,可以用來比賽。

鬥草的關鍵在於選材。小時候,有的小朋友耍詐,手指頭攥到了鬥草的關鍵部位,大拇指的指甲暗暗地在對方的葉柄上發力,這個若被發現,一般會不歡而散。

80後小時候最經典的“13個“課外遊戲,你還會幾個?

六、碰玻璃球

玻璃球的玩法有很多,我記憶最深刻的有兩種。

一種是場地不限,一個人先踢玻璃球,另一個人踢著自己的球去碰對方的球,如果碰到了,對方的球歸自己。

另一個玩法是靠牆畫一個田字格,田字格中間畫一個小圓。離田字格兩三米的距離劃一條線。

賽球的人站在線外向田字格中丟球。球丟在田字格外,算輸;球若扔進田字格,碰到對方的球則可以吃掉對方的球,繼續扔;高位吃低位,如果一方低位的球在對方高位的球的一拃(大拇指和中指量出的長度)之內,要被吃掉;如果球在圓圈內,可以吃掉對方所有方位一拃之內的球。

這個遊戲主要靠眼力和巧勁,此遊戲經常和大地親密接觸,男孩子玩得居多。

80後小時候最經典的“13個“課外遊戲,你還會幾個?

七、摔四角包

摔四角包的遊戲一般是男孩子玩,這個需要手臂的量。四角包是用稍微有點質感的紙(太軟不行,軟不拉幾沒分量)摺疊而成,一方的四角包摔在另一方的四角包上,將對方的四角包打得翻過來,算贏。

80後小時候最經典的“13個“課外遊戲,你還會幾個?

八、拍卡片

拍卡片是用手將卡片拍翻算贏,用的手上的巧勁,不費力。

拍卡片時,千萬不能整個手掌拍在地上,這樣既不容易將卡片拍翻,還容易拍得手疼;手掌若向捉螞蚱那樣,中間空著,猛一下拍在卡片旁邊,手邊帶風,勝算很大。

80後小時候最經典的“13個“課外遊戲,你還會幾個?

九、打陀螺

小時候玩的陀螺是父親自己削的,削好後需要在頂端釘上一顆金屬珠子。抽陀螺的鞭子也是父親編的,好的鞭子更容易將陀螺抽起來。

玩陀螺的時候,先用鞭子將陀螺纏幾圈,然後在地上猛地抽出鞭子,陀螺就轉動起來,用鞭子不停地抽動,陀螺就會一直轉下去。

那時候,我會在陀螺上用彩筆畫上各種顏色,陀螺轉起來時就變成了彩虹色,非常漂亮。

80後小時候最經典的“13個“課外遊戲,你還會幾個?

十、丟沙包

小時候的沙包都是用廢舊布料縫製的,剪下兩塊相同大小的正方形布料,縫成一個小布袋,裡面裝好五穀雜糧封口(五穀雜糧裝太滿砸到身上會疼,放太少分量太輕),一個小布袋就做好了,將六個小布袋的四角縫到一起,沙包就做好了。

偷懶的話,可以用幾塊大些的布料縫一個大點的口袋做沙包,不過這樣的沙包不容易被接住。

沙包做好後,兩個小朋友在兩邊丟沙包,站在場地中間的人要麼接住沙包,要麼需要左躲右閃防止被沙包擊中,如果被沙包擊中而未接住沙包,算輸,需下場,接住一次沙包,加一次命。

丟沙包遊戲很能鍛鍊小朋友的靈敏性。

80後小時候最經典的“13個“課外遊戲,你還會幾個?

十一、丟手絹

“丟,丟,丟手絹,悄悄地丟在小朋友的後面,大家不要告訴他,快點快點抓住他,快點快點抓住他。”

丟手絹的遊戲,是小朋友們圍成一個圈,做好,選出一個小朋友丟手絹,如果丟手絹的小朋友A悄悄地將手絹放在某個小朋友B的後面,小朋友B沒有發現或者發現了沒有追上丟手絹的小朋友,則這個小朋友B算輸,由他來接棒丟手絹。

提起這個遊戲,我想起了兒子一年級的一幅看圖寫話,圖上畫的就是丟手絹,但是基本現在所有學生都沒有接觸過這個遊戲了,只能認為圖上小朋友圍成一個圈在聊天。

看來,老師們出題也得跟得上時代才行。

80後小時候最經典的“13個“課外遊戲,你還會幾個?

十二、抓石子

這個遊戲選石頭很關鍵。石頭不能太大,也不能太小,還要均勻圓滑,這樣耍起來更流暢,落在手中也不疼。

抓石子需要七顆石子,一顆石子拋在空中的同時,將另六顆石子撒在地上,隨即接住空中落下來的石子,地上六顆石子不能離太近,否則一會兒往上拿時容易碰著,碰著石子算輸。

然後小朋友開始抓石子,第一次抓一顆,第二次抓兩顆,第三次抓三顆,每次拿石子時,手中的一顆石子都要拋向空中,從地上抓起對應數量的石子後隨即接住掉落的石子。從地上成功抓起的石子放在一旁。

這個遊戲排兵佈陣很重要,既要考慮石子間距離的遠近,也要防止碰到不該碰的石子,還要保證丟在空中的石子穩抓在手中。

這個遊戲屬於熟能生巧型的。

80後小時候最經典的“13個“課外遊戲,你還會幾個?


十三、抬花轎

抬花轎是分隊玩的,兩個人,一隻手搭在自己的手臂上,一隻手搭在合作者的手臂上,形成一個可以雙腿插進去的座子,第三個人坐上去,兩個人抬著第三個人往前跑,哪個隊先到終點算贏。

這個遊戲考驗團隊合作哦。

80後小時候最經典的“13個“課外遊戲,你還會幾個?

這些兒時遊戲中,有你熟悉的嗎?這些兒時遊戲,可勾起了你更多的回憶?

這些遊戲,漸漸消失在時間的長河裡,但是它給我們帶來的快樂和美好,卻永遠地刻印在了我們的心頭。

寒假就要到來,如果你還有那份童心,不妨放下手機,拿起細繩做個皮筋、找個木塊跳個格子、撿幾片落葉玩個鬥草,撿幾顆石子活動一下手指,丟個沙包運動一下身體。

最簡單的遊戲,充實了我們的童年,最值得重溫與記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