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讀書日到了,今天這個時代還有讀書的必要嗎?

今天是世界讀書日,難得啊,在清明和植樹節之外,終於又有一個節日不是用來秀恩愛的了,不得不說這是現代節日裡的一股清流。

世界讀書日到了,今天這個時代還有讀書的必要嗎?

既然是世界讀書日,那咱們就聊點兒讀書的東西。

讀書這個詞咱們都不陌生,我們從小學到大學都在讀書,但更準確一點,我們那時其實是在記書。記住書本上的一切知識點,只為了拿一個高分。

我不評價這種方式的好與壞,因為沒有意義。這是95%以上的中國學生的唯一選擇,當你面對問題只有唯一解的時候,那就是最優解


往往要等到我們上了大學,才有真正讀書的機會。再差的大學都會有一座圖書館,那座圖書館即便再次,也可以讓你找到幾本有用的書。

比較遺憾的是,我上大學的時候並沒有好好利用和珍惜這種機會,那時候光顧著玩兒了,哪有時間去讀書啊,後來我就後悔了,尤其是大學畢業的第一年。

世界讀書日到了,今天這個時代還有讀書的必要嗎?


大學畢業第一年我讀的書比我大學四年都多,此處我並非要體現我這一年讀了多少書,而是大學讀的太少。那個時候我才體會到什麼叫書中自有黃金屋,因為買書是真的貴,大學時代我白嫖圖書館不香嗎?

正是錯失這種白嫖的機會,讓我異常後悔,所以建議現在還在大學的朋友,一定要找機會白嫖一次圖書館,這同樣是大學的必修經歷之一。這樣你從大學出來之後,就不用像我一樣眼裡常含淚水,只因對錯失那一次白嫖異常後悔


那有人會問了,在互聯網時代,我們還有必要讀書嗎?這個時代信息這麼爆炸,讀書給人的感覺就像是燧人氏鑽木取火那般遙遠。

我們確實生活在一個信息爆炸的時代,我們有電影、有紀錄片、有音頻、有各種知識付費、知識社區、互聯網上數不盡的搜索資源,但我們仍然找不到一個完美的產品來替代書籍,所以我仍然覺得讀書是必要的。


首先,正因為信息太多,太過於爆炸,書才顯得更加珍貴。

在這個時代,越來越多的人喪失了篩選和甄別信息的能力,凱文-凱利在《必然》裡說:過濾一定是未來的一種趨勢。我們需要讓一些我們信任的人或其他事物,來幫我們過濾掉一些無用的信息。

世界讀書日到了,今天這個時代還有讀書的必要嗎?


書其實就是一個天生的過濾器,再垃圾的書也是有作者和編輯幫你進行了一次過濾,它不會比現在互聯網上氾濫的垃圾信息更垃圾了。

對於剛開始讀書的人,這一本書擺這兒就是這一本書的信息,他的信息是有限的,不像互聯網上是無限的。那麼在這有限的信息裡,你去篩選和甄別對你有用的信息就會容易很多,這種能力也會隨著你的使用慢慢增長,最終徹底固化在你身上。

我再說一遍,在從今往後的世界裡,過濾信息的能力會很重要


其次,讀書便宜

唐諾曾經說過一段話,具體的我記不清了,我說一下大意:書是這個世界上最便宜也最有價值的東西,一個人或者一個領域的大家,他一輩子可能就出一本書。然後他這一生的智慧和對於這個世界上千年的總結或許就在這本書裡了,幾十塊錢賣給你,這難道不便宜嗎?

世界讀書日到了,今天這個時代還有讀書的必要嗎?


我還會覺得作者寫書除了自我的表達,也是在尋求無限的可能性。一本書出來可能會被無數人看到,每看到一次就是一次對話,每個人汲取到的或許都是不同的東西,到最後展現的方式也各不相同,這就是無限的可能性。

比如現在很多人崇拜的馬雲爸爸以後自己寫一本書,你看這本書就相當於跟馬雲進行了一次對談,或許他的思想從書中的某一個片段傳給了你。

世界讀書日到了,今天這個時代還有讀書的必要嗎?


你想想你要是有機會跟馬雲坐一起喝杯茶論會兒道值多少錢,巴菲特一頓午餐多少錢,每年幾萬人跑到奧馬哈聽巴菲特和芒格講相聲又得花多少錢?但是很多東西一本書也可以給你,才幾十塊錢,難道不便宜嗎?


第三,又有人說了,互聯網上充斥著無數這樣的信息,甚至有些知識付費的內容我還能在閒魚上找到超級折扣,為啥非要讀書?

我不能說這種觀點是錯的,事實上他很正確。但是那些信息和知識點都是離散的,就像一片荒地上撒了一些種子,肆意生長,這樣當然也能開花結果。

但是如果你能澆澆水、施施肥、除一除雜草,他們能長得更好。書籍上的知識經過作者輸出、編輯的編排,基本上都是系統的、成體系的,當你建立體系之後,再把那些離散的知識裝進來,不用的信息扔掉,這樣以後調用起來會更高效和方便。

就像你把所有老師的學習資料都扔在D盤裡,下次找起來就很麻煩。但是如果你建好文件夾,這個是A老師,這個是B老師,那個是C老師,學習進度就能加快不少。


所以我覺得,即便互聯網像是機器貓的口袋,但仍然沒有一個產品能夠完全替代書籍,讀書仍是有必要的。

但另一個方面我也要說,讀書並不是一個很高大上的事情。它和看電影、聽演講、看紀錄片、聽各種音頻一樣都只是手段,沒有高下之分

就像你如果要健康的成長,你需要蛋白質、需要各種維生素、需要氨基酸、需要碳水和各種微量元素等等。營養成分需要均衡的攝取,你如果只攝取某一類營養成分,顯然是不會有一個健康的身體的。

讀書也是一樣,有必要也很重要,但並非唯一。它只是手段並非目的,如果有人把讀書當目的就大錯特錯了。互聯網上這麼多資源,都要合理利用起來才是最好。


所以你去看真正的讀書人,從來不會因為自己看了兩本書就給人高高在上的感覺。那樣只會顯出自己的傲慢與無知,以及自己其實並沒有多少乾貨的心虛。

說完讀書的必要性,接下來說一說我自己讀書的方法。

我讀的書其實不算多,這套方法可能也只適合我自己,大夥兒自己取精華,去糟粕哈。


第一,空閒時多讀閒書,不求甚解

很多人讀書都是帶著目的性和功利性去讀的,這樣效率很高,但會影響心態。

世界讀書日到了,今天這個時代還有讀書的必要嗎?


假如我要寫一篇文章,為了這篇文章去讀一本書,那我可能求的是儘可能的快,找到我要用的段落。

但這種急躁的心態,加上預設的立場,很可能會讓你只看到你想看到的東西,作者真正想要表達的你卻沒能體會,甚至南轅北轍。而且把某些片段單擺浮擱地拎出來,可能會脫離語境。


還有的人看書恨不得把每個字都記下來,這是不可能的,除非你是過目不忘的天才。

而且記下來就有用嗎?你讀書又不是為了出去顯擺,有些名著和經典就是晦澀難懂的,你都記下來也沒用啊,因為你會發現每個字你都認識,但連在一起你就不明白了。

世界讀書日到了,今天這個時代還有讀書的必要嗎?


所以不求甚解對我來說很重要。我首先可以保證我讀書時的心態,如果你看本書想什麼都記下來,就會很痛苦;另一方面是一個作家畢生智慧集成的一本書,那肯定就需要多讀幾遍,一遍讀不懂很正常。

更有意思的是,當你不求甚解的時候,你沒準兒有一天突然遇到一個事兒,你以前不明白的點突然就通了。就像一休腦袋上突然亮起一個燈泡,那種感覺會爽的你拍大腿。


第二,順藤摸瓜

如果書裡有某個知識點是你不懂的,或者從其他地方引用來的,建議不要只看註釋,多去網絡上搜索一下相關知識和信息。

這樣順藤摸瓜下去,你會發現腦子裡經常會多出來一些奇怪的知識,它們可能這次用不到,但下次就用上了。這樣你的知識就不是呈線性的,而是呈網狀的,這種感覺也很奇妙。


除了讀書可以順藤摸瓜,找書也可以。

很多朋友問我要書單,我覺得其實沒必要。讀書是一件很私人的事情,我看的你不一定喜歡看,我覺得好的推薦給你,你可能還會預設心態,最後讀下來沒感覺到好,反而很失望。

一千人會看出一千個哈姆雷特,所以讀書和找姑娘一樣,關鍵是要找到自己合適的,別人怎麼說不重要

世界讀書日到了,今天這個時代還有讀書的必要嗎?


所以我列書單的方式是,先找自己喜歡的領域,找到之後打開豆瓣書單,找幾本名著然後名字也符合自己口味的。看完總會有一本自己相對最滿意的,找到作者,再找這個作者的其他書來看,再看這個作者喜歡哪個作者的書,這麼順藤摸瓜,怎麼著都不缺書看。


最後,我還想再說一點。

讀書很重要,但讀書只是手段之一,不要妄想著通過讀書去成為某一個人

很多人會有這種想法,我很崇拜一個有文化的人,我就想要通過讀書去成為他,這是不可能的。

一個人之所以成為今天這個人,跟他的家庭、成長的環境、接受的教育、朋友的影響、讀過的書等各種因素有關,你企圖通過復刻其中一個因素而成為他,這不是痴人說夢嗎?


但我覺得這種人更應該讀書,讀書可以幫你找到自我,形成一個完整的人格,讓你知道你就是你自己。

當然也有人說,買了一堆書讀不進去怎麼辦?

世界讀書日到了,今天這個時代還有讀書的必要嗎?


其實沒有那麼難,你翻開第一頁,讀完了就讀第二頁。就像我們寫文章,沒寫之前永遠是最難的,但你寫下第一句,再接第二句,寫著寫著就寫完了。


謝謝讀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