圍觀治療帕金森的 “黑科技”,看手術機器人“大顯身手”!

2020年4月11日是第24個世界帕金森日,帕金森疾病需要得到人們的關注。4月19日09:00,深圳市第二人民醫院功能神經科蔡曉東主任團隊攜手深圳商報讀創直播平臺,走進手術室,為帕金森病患及社會各界人士帶來了一場震撼人心的直播——ROSA神經外科機器人如何輔助腦深部電刺激術(DBS)更精準地治療帕金森疾病。



長按識別下圖二維碼可回看直播全程視頻

↓↓↓

圍觀治療帕金森的 “黑科技”,看手術機器人“大顯身手”!

文字版直播回顧

深圳市第二人民醫院功能神經科是深圳市政府醫療衛生“三名工程”支持下,全國唯一參照中國神經外科的發源地、世界現代神經科學中心——加拿大麥吉爾大學蒙特利爾神經病學研究所/醫院(MNI/H)的以疾病為中心多學科整合、臨床與科研緊密結合的模式建立的新型亞專業臨床科室。以神經調控技術、微創手術、機器人手術為科室的核心醫療技術,為運動障礙性疾病、癲癇、疼痛、精神病等功能性腦疾病、脊髓脊柱疾病及其他需要定向微創技術治療的腦神經疾病提供一流的醫療服務。同時還與英國牛津大學、霍普金斯大學、哈佛大學、澳大利亞墨爾本聖文森特醫院、清華大學、香港中文大學、中山大學醫學院等國內外知名院校進行廣泛的臨床科研合作。

圍觀治療帕金森的 “黑科技”,看手術機器人“大顯身手”!

蔡曉東,功能神經科主任、神經外科主任醫師、碩士生導師。1988年開始從事神經外科至今。2002-2004留學日本師從世界立體定向功能神經外科主席大江千廣教授。2016年留學加拿大MNI/H。在深圳,首先系統開展立體定向功能神經外科工作,首先開展腦深部電刺激術(DBS腦起搏器術)治療帕金森病及其他疾病,首先開展精神外科工作。完成了全球首例DBS治療“音樂家手”和核磁兼容DBS治療難治性抑鬱症。DBS手術數量和治療病種為華南第一。成立了全國第一家多學科整合的功能神經科。承擔市第一批“三名工程”A類項目,與世界著名的加拿大麥吉爾大學蒙特利爾神經病學研究所/醫院(MNI/H)合作共建“MNI/H-深圳功能性腦疾病中心”。

榮獲2017年、2018年度"胡潤·平安中國好醫生"、現任中國醫師協會神經外科醫師分會功能神經外科學組委員、中國醫師協會神經調控專業委員會、中國研究型醫院學會神經微侵襲治療專業委員會常委、廣東省醫師協會神經外科醫師分會委員會委員、廣東省醫院協會臨床科主任管理分會委員會委員、中國醫師協會深圳醫師分會神經外科醫師分會副會長、深圳帕金森病及相關疾病治療中心主任、中華醫學會深圳分會神經外科專業委員會委員及立體定向功能神經外科學組組長、深圳市疼痛醫療質量控制中心副主任。

腦深部電刺激術 (Deep brain stimulation,DBS)俗稱腦起搏器, 在腦內特定的神經核團植入電極 ,釋放高頻電信號 ,抑制了這些因多巴胺能神經元減少而過度興奮的神經元的電衝動 ,減低了其過度興奮的狀態 ,從而緩解疾病的症狀。DBS手術屬於神經外科微創手術,術中創面小、出血量低、術後康復快,而腦起搏器是一套精密的微電子器械,由脈衝發生器、電極和延長導線組成,這些部件均植入體內,不影響正常生活。所以,該手術的安全性已經逐漸得到了廣泛的關注和認可。截至目前,深圳市第二人民醫院功能神經科植入的DBS腦深部電極數量已接近600側。DBS的治療概括起來簡單,但是真正分解到手術中,包括了200多個步驟,每一步都很重要,一步出錯,就可能嚴重影響手術效果或產生嚴重的併發症。整個手術過程,都圍繞著一個核心:精準定位!為了實現立體定向技術與多種影像資料融合,實現更“精”更“準”的手術計劃和手術操作。深圳市二醫院於2018年12月10日引進安裝深圳第一臺、華南地區第2臺、全國第18臺ROSA機器人。

2019年7月23日,經過ROSA機器人公司的嚴格評估篩選,全國第三個“ROSA機器人培訓中心”正式落戶深圳市第二人民醫院功能神經科。

蔡主任表示,帕金森疾病的治療中藥物和手術治療不是對立的。由於帕金森疾病的特殊性,該疾病有效的治療方案應該是由有經驗的醫生團隊制定的、涵蓋病人整個人生的綜合性的治療。

帕金森病起病隱襲,進展緩慢。首發症狀通常是一側肢體的震顫或活動笨拙,進而累及對側肢體。臨床上主要表現為靜止性震顫、運動遲緩、肌強直和姿勢步態障礙。針對這些臨床表現,在術前評估中,記錄下本次手術患者服藥前的狀態。

在服用藥物起效後,患者的狀態得到明顯的改善,在術前的評估中,該患者的多芭藥物試驗改善在40%以上。多芭藥物試驗改善是否超過30%,是患者是否合適接受DBS手術的一個重要指標。

DBS手術分兩個階段來進行,第一階段是將電極植入腦深部,第二階段將電池植入患者體內,現在開始第一階段。第一階段第一步,首先需要為患者安裝固定頭架。

圍觀治療帕金森的 “黑科技”,看手術機器人“大顯身手”!

DBS的治療概括起來簡單,但是真正分解到手術中,可分為200多個步驟。每一步都很重要,一步出錯,就可能嚴重影響手術效果或產生嚴重的併發症。整個手術過程,都圍繞著一個核心:精準定位。安裝骨性MAKER釘,便是有助於精準定位。

圍觀治療帕金森的 “黑科技”,看手術機器人“大顯身手”!

安裝好頭架及骨性MAKER釘後,患者需要頭顱CT掃描。

醫生需要在ROSA工作站上做手術計劃。醫生將患者的CT及核磁影像導入ROSA機器人,使用其手術計劃系統進行圖像融合,從而精確定位靶點位置,並設計電極入路,儘可能地避開影像顯示的重要功能區和血管密集區。

圍觀治療帕金森的 “黑科技”,看手術機器人“大顯身手”!

進入手術室,患者接受全麻+頭皮阻滯麻醉,醫生們正在安裝ROSA頭架。

圍觀治療帕金森的 “黑科技”,看手術機器人“大顯身手”!

ROSA機器人與手術床連接成功,開始第一次註冊。

圍觀治療帕金森的 “黑科技”,看手術機器人“大顯身手”!

激光定位,畫切口線。

圍觀治療帕金森的 “黑科技”,看手術機器人“大顯身手”!

為患者頭部消毒,在手術床上安裝固定杆,鋪巾。

圍觀治療帕金森的 “黑科技”,看手術機器人“大顯身手”!

一切準備就緒,醫生開始進行切皮切口,顱骨激光定位、鑽顱孔,並安裝顱骨電極固定器。

圍觀治療帕金森的 “黑科技”,看手術機器人“大顯身手”!

醫生首先對患者頭顱左側進行打靶驗證、LOCK針道。

圍觀治療帕金森的 “黑科技”,看手術機器人“大顯身手”!

圍觀治療帕金森的 “黑科技”,看手術機器人“大顯身手”!

進行第二次註冊,罩ROSA機械臂,保持無菌狀態。

圍觀治療帕金森的 “黑科技”,看手術機器人“大顯身手”!

手術將通過實施“術中喚醒”麻醉技術“喚醒”患者,從而監測患者到神經核團的放電,並靶點位置。

圍觀治療帕金森的 “黑科技”,看手術機器人“大顯身手”!

ROSA機器人放入微電極針,開始進行微電極記錄。

圍觀治療帕金森的 “黑科技”,看手術機器人“大顯身手”!

術中,蔡主任不斷和患者進行溝通

患者通過“術中喚醒”恢復意識後,醫生開始進行神經核團微電極記錄。人類的左腦控制右側身體的行動,蔡主任不斷和患者進行溝通,並感受患者右側肢體肌張力的變化,測試手術的治療效果,並詢問患者有無麻木等電刺激不適症狀,根據患者的反應來確認宏剌激下患者的運動功能是否得到改善。

由於監測儀器顯示靶點核團電生理信號不是特別強烈,在觀察和問詢患者症狀改善效果後,蔡主任認定這次微電極位置並未達到預期效果。於是立即著手予以調整。


圍觀治療帕金森的 “黑科技”,看手術機器人“大顯身手”!

在對同一靶點進行方向調整後,患者手臂的僵直程度從3級降到了2級,但蔡主任認為改善效果依舊不夠良好。蔡主任帶領其他外科醫生開展討論,根據患者數據果斷決定更換新的靶點。手術進行到了最艱難的一步,更換新的靶點意味著一切要“推倒重來”。考慮到接下來情況的複雜性,沉著冷靜的蔡主任甚至制定了3個可行靶點,“以備不時之需”。

圍觀治療帕金森的 “黑科技”,看手術機器人“大顯身手”!

第二個靶點成功了!太讓人緊張了。蔡主任在和患者溝通時,大家都可以很明顯的看到患者的手腕“鬆弛”下來,握拳、張開、翻轉手掌的動作也都很輕鬆。手術進行到這裡,大家才稍微鬆了一口氣。

圍觀治療帕金森的 “黑科技”,看手術機器人“大顯身手”!

幾秒鐘的喜悅過後,醫生們又繼續緊張地進行手術下一步,操作ROSA機器人植入電極,並進行臨時電刺激,醫護人員再次為患者檢測術前症狀是否得到良好改善,核對手術效果。

做完這一切,患者頭顱左側的手術工作算是告一段落,接下來將進行右側的手術。雖然左側手術的第一個靶點遇到了一定問題,重新制定靶點後才起作用,但蔡主任經過慎重考慮後,決定右側靶點依舊按術前擬定的進行。


圍觀治療帕金森的 “黑科技”,看手術機器人“大顯身手”!

幸運的是,右側靶點一次即中,患者左肢的運動情況“立竿見影”得到明顯改善。蔡主任告訴我們,之所以右側不更換靶點,是考慮到這例患者除了僵直的情況外,還有雙腿抬高困難的症狀,而之前擬定的靶點,對改善這一症狀具有針對性。原來右側手術的成功不是我們理解的“幸運”,而是醫生經驗與實力的體現。如此膽大心細,醫生真是令人敬佩的職業!


簡單的縫合之後,醫生們需要對患者做術中CT。值得注意的是,術前CT是四五名醫生陪同患者前往放射科去做的,而術中CT是醫生運送移動CT設備來到手術床邊直接進行掃描。這在一定程度上消除了運送過程中的潛在風險,也讓整個檢查流程變得方便快捷。


術中CT可以幫助醫生了解手術是否達到預期目標,也為接下來開展手術的第二階段提供數據參考。


蔡主任告訴我們,患者在做完DBS手術後,將在7天后出院。一個月後,患者將會返回醫院進行開機檢測,到時候手術的效果就會真正體現了。我們也將繼續跟蹤報道,要繼續關注我們喲~


那麼,如何防治、診治帕金森疾病才是最有效的呢?蔡主任一再強調,帕金森疾病的治療比較特殊,它不僅需要固定的醫生團隊來為患者提供終生的專業服務,還需要患者、家屬及醫生之間的相互配合,才能真正有效地進行診治。


在蔡曉東主任及廣大深圳市帕金森病友的呼籲下,2014年6月份,腦起搏器安裝(腦深部電刺激,簡稱“DBS”)正式納入深圳市醫保目錄。在實現醫保報銷後,報銷比例將高達90%。

對於外地患者,深圳市第二人民醫院於2017年上線國家平臺,實現異地結賬。若患者醫保所在地不能報銷DBS,而所在地屬於全國跨省定點醫療機構覆蓋的地區,那麼患者到深圳第二人民醫院可以享受DBS報銷,但是報銷比例需按照參保地的政策。

目前蔡曉東團隊隨訪外地病人異地結算報銷情況如上:

圍觀治療帕金森的 “黑科技”,看手術機器人“大顯身手”!


圍觀治療帕金森的 “黑科技”,看手術機器人“大顯身手”!

圍觀治療帕金森的 “黑科技”,看手術機器人“大顯身手”!

圍觀治療帕金森的 “黑科技”,看手術機器人“大顯身手”!

直播到此結束啦~最後我們也為有需要的人提供了深圳市第二人民醫院功能神經科的更多信息。大家還可以識別圖中二維碼,關注市二醫院功能神經科的微信公眾號:深圳中加功能性腦疾病中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