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社會和事業

一天,愛人給我翻出來自卑與超越這本書,其中一頁大概有這麼個說法。性、社會性和事業是人生三部曲,或三駕馬車,彼此互相牽制也彼此成就。我也來談談自己的看法。

西方人,從希臘神話到佛洛依德,會把這個性擺在這麼高的位置。我想他們的文化語境中,這個東西可能是泛化的,不是我們理解的狹義的意思。

我們這邊,可能更多是講愛、情感、責任,對性諱莫如深,從面子和裡子把性這個事兒弄得很擰巴。一個成年人,性事和身心通暢,不管多大年紀情愛仍在,就好似火種和能量源,在獲得與付出之間總能咂摸出做人樂趣和迸發出更大生命的能量。

一個人獲得過別人的愛,尤其在親密關係當中非常重要。小時候對我們來說是親子關係,成年後就是婚姻。

如果親密關係涼薄,稀缺的愛,淺嘗輒止的情分,沒有濃度和烈度,缺乏深刻關照,缺乏互相成就,那麼意味著這種情況下,深處其中的人也很難有很強的社會性,因為他們更無法開放自我,無法與跟社會上的人和事做深度的連接和碰撞,更難付出真心、情義和命力。

在廣義的情感缺失、社會性缺失基礎上,就更難在人生的事業上有所大的建樹,現實中幾乎沒有太多例外,這就是一個悲劇螺旋鏈條。

所以,想到這裡,不禁讓人心頭一顫。我們正在經歷的每一天,是否盡到對愛人、對小孩子的情分,是否在付出,是否在對彼此的成長和成就在做不斷的努力,是否做好了榜樣,這是一個沉重而嚴肅的話題,這影響著最親密的人他們的一生。

就先說到這裡,現在想來:

少年的故事是,人無論後來故事多麼精彩或無奈,都跟情感、家庭、少年時期最初的操作系統和源代碼息息相關;成年的故事是,功業和成就,跟情感、婚姻家庭經營,生活的熱忱以及共同目標息息相關。

所以,出彩還是窩囊,守命還是改命,是苟且自私還是偉大悲憫,必須做出選擇,必須做出持久的行動。這個過程才是心靈和功業,走向獨立和不斷破繭升級的必由之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