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滿詩意的白色之城——卡薩布蘭卡

世界上唯一的海上清真寺——哈桑二世清真寺

卡薩布蘭卡麥地那的北面、臨近大西洋處,昂然聳立著卡薩布蘭卡的地標——哈桑二世清真寺。

充滿詩意的白色之城——卡薩布蘭卡

清真寺的建造與已故國王哈桑二世有著直接關係。哈桑二世國王在位30多年,品德高尚,勤政愛民,國泰民安,在人民中極具威望。國王認為這一切都歸功於真主的指引,因此他決定要在摩洛哥這個穆斯林世界的最西部修建一座大清真寺,以感謝真主,並以自己的名字命名這座清真寺。

1987年8月正式動工。3萬名工人和技術人員移沙填海,日夜奮戰,用掉了30萬立方米混凝土、4萬噸鋼材和6.5萬噸大理石。經過6年的施工建設,清真寺於1993年8月30日建成啟用,國王的夢終於化為現實。清真寺從此成為卡薩布蘭卡的新標誌。

一踏入廣場,世界上最高的宣禮塔,巍峨恢弘,兼具宏偉與精美。這座方形宣禮塔高度近210米,在宗教建築物中是世界之最,遠遠高過埃及金字塔和羅馬的聖彼得大教堂。

充滿詩意的白色之城——卡薩布蘭卡

充滿詩意的白色之城——卡薩布蘭卡

唯美的伊斯蘭紋飾、五顏六色的琉璃瓦極盡華美,令人目眩神迷。

清真寺有三分之一的部分建於海上,據說源於哈桑二世國王的一個夢,在夢中真主安拉向他傳投了古蘭經中的一句箴言“真主的寶座在水上”,於是國王得到靈感,在卡薩布蘭卡的大西洋海岸移沙填海建起了這座如夢似幻的清真寺,以紀念摩洛哥的阿拉伯人祖先來自海上。

大西洋潮起潮落,彷彿也在吟誦著古蘭經。

充滿詩意的白色之城——卡薩布蘭卡

哈桑二世清真寺作為世界上第三大清真寺,建築面積2公頃,長200米,寬100米,屋頂可啟閉,25扇自動門全部由鈦合金鑄成,可抗海水腐蝕,寺內大理石地面常年供暖,是世界上現代化程度很高的清真寺。

哈桑二世清真寺是摩洛哥唯一對外國遊客開放的寺院,但因到達時已關門(清真寺開放時間:am9:00-pm3:00),故只能在清真寺外圍轉轉,留有遺憾。

充滿詩意的白色之城——卡薩布蘭卡

卡薩布蘭卡的行政中心——穆罕默德五世廣場

卡薩布蘭卡與每座摩洛哥城市一樣,分為新城與老城,市中心廣場或主要幹道都是以已去世的老國王名字命名為穆罕默德五世廣場或大道。

充滿詩意的白色之城——卡薩布蘭卡

1956年領導摩洛哥獨立,1957年8月摩洛哥改為王國,他即國王位,稱穆罕默德五世。1958年收回被西班牙劃為“西屬摩洛哥”的南部伊夫尼地區,1960年又收回“國際共管”的丹吉爾,1961年1月病逝。穆罕默德五世被摩洛哥民眾尊稱為“國父”。

穆罕默德五世廣場是卡薩布蘭卡的行政中心,市政府、高等法院、警察局等政府部門環繞在廣場周圍。這些建築建於上世紀二十年代,融裝飾派與伊斯蘭風格於一體,在棕櫚樹的映襯下獨具風韻。

充滿詩意的白色之城——卡薩布蘭卡

廣場中央是座逐漸向上升高的圓形噴水池。

廣場上最引人注目的是成群的鴿子自由飛翔,還有滿場飛奔的孩子們與鴿子戲謔玩耍,這裡也被稱為“鴿子廣場”。

穆罕默德五世廣場是當地市民休閒、娛樂的場所,也是遊客感受卡薩布蘭卡市井生活的打卡地。

充滿詩意的白色之城——卡薩布蘭卡

邁阿密濱海景觀大道——等一場完美的落日

在大西洋海邊等一場完美的落日,是何等浪漫而愜意之事?!

充滿詩意的白色之城——卡薩布蘭卡

卡薩布蘭卡的濱海景觀大道,俗稱“邁阿密”,是一條東西走向的步行街,被譽為卡薩布蘭卡自然風景最美的地方。“邁阿密”的南面建築著一些高檔別墅,據說很多國際明星都在此購有物產。“邁阿密”的北面就是一望無際的大西洋,一側有眾多的海濱度假酒店和餐廳,幾乎壟斷了最好的沿海景觀。卡薩布蘭卡的著名景點哈桑二世清真寺和裡克咖啡館都在周邊。

“邁阿密”名字的由來,有說是大道的盡頭有個著名的“邁阿密”咖啡館,還有種說法是大西洋的對面是美國的邁阿密。

在晚上7點20臨近落日之際,來到“邁阿密”,踏著平整柔軟的沙灘,等看一場大西洋上的完美落日。

充滿詩意的白色之城——卡薩布蘭卡

傍晚的太陽似乎有些倦態,抖落著柔和的光芒,把天空映襯得火紅一片。

沒有喧鬧的的叫喊,沒有急躁的起鬨,所有人都靜靜地觀看著落日的金黃,這是對自然的變幻保有一種虔誠的敬畏之意。

天地好像沒有了界限,伸手就能碰到那奪目的燦爛。

充滿詩意的白色之城——卡薩布蘭卡

漫步海灘,大西洋鹹鹹的海風吹拂著裙腳,愉悅的心情瀰漫心頭。

西斜太陽的光芒漸漸暗淡,只在它的周圍留著一圈金光閃亮耀眼,將天空中的雲彩染上了金紅色。

充滿詩意的白色之城——卡薩布蘭卡

整座城市融化在絢麗的晚霞中……

大海與落日,是一幅絕妙的畫卷。

這就是摩洛哥,用它的美和震撼感動著每一個到來的人。如果覺得生活有點壓抑,不如去這個全世界最“好色”的國家——北非後花園,做一場一千零一夜的美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