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而為人的焦慮

很多時候,我們沒有時間靜下心來思考自己的人生。這不是一個課題,我們沒有必須將其提上日程,認真思考這一問題究竟有何意義。人類和動物的區別之類的問題顯得太大、太空,似乎永遠也找不到正確答案。那麼,思考又有什麼意義呢?

人是太容易適應的動物,人生有很多苦難,然而再多的苦難和挫折都無法阻止我們成長,這樣看來,人非常之堅強。可是,正是因為人太容易適應,所以生活中的一些變數又容易讓我們焦慮不已。變數太多生活就失去了控制,我們和社會之間就好像有了一條鴻溝。這條鴻溝裡孕育著人類靈魂裡的一切無助,這些無助不斷地榨乾人類的精神,創造力。最後,我們很容易會懷疑自己的人生,為何生活在這個世界上。很無奈,就這樣孕育了一個個絕望的靈魂。

生而為人的焦慮

孩童時期,我們對這個世界充滿疑問,在莫名其妙中一天天成長起來。有時候,感覺自己還沒有做好面對社會諸多問題的準備,然而這個社會沒有給我們慢慢成長的機會,或者說,我們也不允許自己停下來想一想。就大部分孩子來說,我們不知道自己所做事情的意義為何。學習、工作,幾乎都是父母的安排,我們沒有問,甚至問了也得不到回答,所以埋著頭往前走,別人做什麼我跟著做總不會吃虧。這應該是這個世界默默地教給我們的第一課。因為選擇少,所以一直到我們成年為止,大部分人似乎也不會遇到什麼特別煩心的事兒,甚至有的人一直到了進入社會才發現自己的生活完全失控了。小學、初中、高中,甚至大學,我們和同齡人幾乎都在做一樣的事兒,差距總歸不會太大,看看那些無法接受教育或早早步入社會了的同學,我們甚至會有一種詭異的優越感,我在這成長的道路上沒有掉隊。

可是,既然生活就是這樣,我們為什麼會焦慮,為什麼會不滿?一個十分重要的原因,我們沒有察覺到自己是個人。這個理所應當的標籤讓我們失去了思考的能力。簡單地說,小時候意識到自己是個孩子,身為子女應該聽話,服從父母的安排。身為學生應該聽話,完成老師佈置的作業。人有各種各樣的角色,一直忙於扮演。可當長大了,突然有一天意識到,如果沒有這些角色我又是誰?結果卻找不到答案。做不了自己是人生的一大悲劇,可是這悲劇在這個社會上一天又一天地重演。人類有多偉大?人類有多渺小?這些哲學的問題,總感覺離我們太遠,我們忙於在創建的社會里遵守規則,做一個被編程好的零部件,卻忘了我們是完全可以掌控自己的。

生而為人的焦慮

我們存在本身就是一件極度讓人焦慮的事情,人際關係是我們抓住的第一根稻草,也是許多人的最後一根稻草。幼年時代,和父母的關係給了我們的存在一個肯定的答覆。隨著年齡的增長,我們衍生出來越來越多的關係的鏈條,朋友、愛人、同事,一條條關係聯結著我們和這個社會。因為這些關係網的價值,我們要花費很多的時間去維護。然而,人與人之間的關係不是一成不變的。然而,沒有和這個世界外在聯結,人們會因為孤獨而發瘋。

小時候,我們會想讀書是為了什麼,自己以後會成為什麼樣的人,人生是為了金錢還是名利,很多簡單粗暴的標準答案告訴了我們社會的遊戲規則。於是,怎樣適應社會就成為生存的唯一目的。然而,許多人失敗了。令人慶幸的是,很多人在這追求的過程中,開始發現自己的焦慮,認清自己追求的實際上不是金錢和名利,而是安全感。這安全感不是有房子住、有錢花,是身而為人能夠慰籍自己靈魂的種種不安和焦慮。

人生來就帶著焦慮。離開母親子宮,我們焦慮,帶著哭聲而來。害怕得不到父母的關愛,我們索求、我們付出,伴著哭聲長大。害怕被這個社會所拋棄,我們努力,我們奮鬥,茫然地老去。最後,離開這個人世,才發現終究不過是自己的一場獨角戲,嘆息一聲,再沒有什麼是無法放下的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