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偵探夏洛克·福爾摩斯

大偵探夏洛克·福爾摩斯

夏洛克·福爾摩斯(Sherlock·Holmes)是由19世紀末的英國偵探小說家阿瑟·柯南·道爾所塑造的一個才華橫溢的虛構偵探。福爾摩斯自稱是名刑偵顧問,也就是說當其他警探或私家偵探遇到困難時常向他求救。福爾摩斯常能夠足不出戶就可以解決很多疑難問題,但大部分故事都集中講述些比較困難、需福爾摩斯出門調查的案子。福爾摩斯善於通過觀察與演繹推理和法學知識來解決問題。

大偵探夏洛克·福爾摩斯

福爾摩斯的相貌和外表,乍見之下就足以引人注意。他有六英尺高(合約183釐米),有一雙灰色的眼睛,身體異常消瘦,因此顯得格外頎長(外胚層體型),大背頭、稜角分明的鑽石臉;細長的鷹鉤鼻使他的相貌顯得格外機警、果斷;下顎方正而突出,說明他是個非常有毅力的人,有著一雙長腿。經常拿著菸斗與手杖(在《大偵探福爾摩斯》中是手杖劍),喜歡把情節弄得戲劇化,外出時經常戴黑色的高筒氈帽,《波希米亞醜聞》中是圓頂硬禮帽,鄉下辦案(如《博斯科姆比溪谷秘案》和《巴斯特維爾的獵犬》等)中的插圖是獵鹿帽,有時也會戴鴨舌帽。

大偵探夏洛克·福爾摩斯

他性情冷漠、孤僻(不願意透漏自己的豐功偉績),雖然對結交朋友並不在意但很珍重友誼,堅持己見,但也不乏幽默感(有時會開些玩笑,如《海軍協定》),自己承認熱衷於惡作劇(《王冠寶石案》),喜歡以出人意料的方式揭開案件謎底(《諾伍德的建築師》),平日裡冷靜、不易動感情,自負有時接近狂妄(用自己超強的演繹推理愚弄警方以此作樂,但不尋求名望,允許警方拿自己的成績佔為己有)。

大偵探夏洛克·福爾摩斯

1887年,也是聖誕節的前夕,《比頓聖誕年鑑》上刊載了篇小說《血字研究》,從此這篇小說中的主角——神探夏洛克·福爾摩斯,就風靡了全英國乃至全世界。

大偵探夏洛克·福爾摩斯

毋庸置疑,福爾摩斯已成了名偵探的代名詞,且在現實生活中,很多人更將福爾摩斯當成了聰明人的代名詞。福爾摩斯已成了種象徵智慧的符號。

根據《吉尼斯世界紀錄大全》的統計,福爾摩斯是世界上最頻繁被搬上熒屏的文學形象之一。只有吸血鬼德拉庫拉在熒幕上出現的次數比福爾摩斯多。從這裡可以看出,福爾摩斯受歡迎的程度是空前絕後的。據不完全統計,自20世紀以來,超過75名不同的演員曾在2百餘部電視劇或電影中演過這角色。很多影星,包括克里斯托弗·李,以及扮演過《巴頓將軍》的喬治·斯科特,都曾飾演過這位大偵探。

大偵探夏洛克·福爾摩斯

百年前,當道爾在作品中毀滅自己一手創作的大偵探時,他的擔心在於福爾摩斯有朝一日會像那些過氣歌手那樣被世人所拋棄,他希望通過極端的方式讓他獲得永生。道爾一定沒有想到,福爾摩斯至今仍然活在喜歡他的人們心目中,他已穿越了一個多世紀,仍將穿越到更遠的未來。

大偵探夏洛克·福爾摩斯

那麼,福爾摩斯的魅力究竟在哪裡?也許我們可以從《最後一案》中福爾摩斯的自敘中找到答案:“若我能為社會除掉莫里亞蒂這個禍害,那麼,我情願結束我的偵探生涯。我可以說,我完全沒有虛度此生。若我生命的旅程到今夜為止,我也可以問心無愧地視死如歸。由於我的存在,倫敦的空氣得以清新。在我辦的1千多件案子裡,我相信,我從未把我的力量用錯了地方。”

大偵探夏洛克·福爾摩斯

福爾摩斯雖然是阿瑟·柯南道爾筆下塑造的人物,但能跨越時空、歷久彌新,是因為他以有趣、引人的手法,在大多數人的心目中引起共鳴:人們都有探索黑暗與未知的好奇,也都有找出真相、伸張正義的嚮往,人們都希望具備超人智慧,能先知先覺地解決難題,也都希望在零亂紛擾的疑團中抽絲剝繭地理出邏輯。就在事實與想象裡、在假設與證據間、在科學理論與小說創作下,人們心中都有福爾摩斯的影子!福爾摩斯的冷靜、智慧和勇氣,在懸疑緊湊的故事情節裡是值得玩味的。他敏銳的觀察力和縝密的推理分析是破案的關鍵所在。隨著社會的進步,各種鑑識科技應運而生,為偵案工作提供了更多更好的幫助,但這位神探的博學多聞、細心耐心、追求真理、堅持原則的特質,應該是這套書背後所要傳達到的重要含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