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一聊策略思維

最近在跟一個哥們聊天,他在自己創業,跟我說了很多他的公司從無到有的過程,由此而延伸,當我負責一個全新的項目時,我該如何從無到有的進行搭建,我的策略是什麼,方法論又是什麼?這個策略和方法論聽起來是不是很耳熟,是不是答辯的是有有被靈魂拷問過?


我們這次就結合我之前做的商業化項目來聊聊策略(本文只是基於自己的思考而進行的總結)


什麼是策略?

策略,指計策;謀略。一般是指:1. 可以實現目標的方案集合;2. 根據形勢發展而制定的行動方針和鬥爭方法;3. 有鬥爭藝術,能注意方式方法


策略,指計策;謀略。一般是指:1. 可以實現目標的方案集合;2. 根據形勢發展而制定的行動方針和鬥爭方法;3. 有鬥爭藝術,能注意方式方法


簡單說一下自己的理解,所謂策略就是為了達成目標所規劃制定的,具有針對性的一系列方法和手段


去年做了一個以用戶民生工具(公共交通出行類)場景為核心產品的商業化項目(工具的載體為微信小程序),目標就是摸索出商業化的模式,實際上就是賺錢,為了達成這個目標我所制定的一些列方案,每個方案都是針對不同的目標,這些方案整合在一起就是策略,接到這個任務,確認目標之後,我大概針對這個任務做了如下的策略方案


1、階段一:商業化模式測試,基於現有能力確認什麼樣的商業化模式是目前可行

2、階段二:場景拓展,增加互動次數,挖掘用戶場景關聯需求,拓展新的欄目場景,增加用戶互動次數(PV量)

3、階段三:挖掘廣告位,增加變現能力,基於拓展的場景新增廣告位

4、階段四基於新拓展場景,嘗試新的商業化模式,增加更多商業化變現場景

5、階段五:營銷活動引入,提升UV質量,提升人均互動次數

6、階段六:商業化模式確認,精細化運營,效率運營

7、貫穿各個階段:運營能力搭建,基礎運營

聊一聊策略思維

接下來詳細說說,我的策略為什麼是這樣制定的

階段一:商業化模式測試

該階段的核心目的策略是,探索出基於現有的產品能力我們能做哪些流量變現的模式,以及效果如何?

1)目標分析:流量是否足夠支撐商業化變現?

通過盤點發現,我們的產品註冊用戶達到了億級,而且每日的日活也有千萬級,在流量層面上足以做流量變現

2)模式調研:小程序變現模式有哪些?

通過調研我們發現,市場上的小程序變現模式主要有兩種,第一種是基於廣告投放,模式主要有CPC、CPM、CPA和CPD等模式;第二種按項目合作來收費;一般第一種是比較常規的模式,也是使用最廣的模式,功能、效果、能力等方面都很完善,而第二種更偏向於合作方有大型的定製化的合作,因此

我們的流量變現應該更多的基於第一種模式

3)市場需求:廣告主的訴求是什麼?他們希望廣告的帶來的效果是什麼?

同樣是通過內外部調研,我們發現基於現在的小程序,廣告主核心訴求是在曝光、引流的基礎之上需要有支付、跳轉下載、關注公眾號、小程序跳轉的能力,這裡運營的同學需要了解微信小程序的基本框架能力,最終由於能力限制,只有通過與廣告部的合作才能打通能力上的限制,因此初期,我們選擇與廣告部合作,與廣告部合作,核心選擇CPC模式(廣告部的主流模式),我們省去了廣告主的引入、資金的結算、數據報表的輸出等等的基礎運營成本

4)效果測試:什麼行業的廣告轉化率最高?以及那個位置的廣告位效果好?

說白了就是基於現有的廣告模式,測試出收入最大化方案,通過ABtest的方式進行測試出那個行業的廣告點擊率較差,低於點擊率均值的行業廣告可以篩掉,例如我們測試出小遊戲和電商行業的廣告CPC效果較好,以及在廣告效果在界面底部的效果最佳(目前只開發出兩個廣告位),其實可以再細緻一些,測試不同廣告位下,那個行業的效果最好。

聊一聊策略思維

基於現有能力,通過以上的4個步驟,可以在初期快速的搭建起商業化收入能力,先期開始保證一定的基礎收入

階段二:場景拓展,增加互動次數

通過階段一之後,我們的商業化的基礎收入已經奠定,由於產品為功能性的工具產品,產品內場景較為單一,用戶可互動的內容很少,停留時長也很少,這時我們想在基礎收入的基礎之上再進一步提高收入就需要拓展新的內容場景,有了新的場景,我們就可以增加新的廣告位,新增的場景需要與產品的定位相關聯的內容,也就是之前的文章中提到的,可以讓產品“延伸產品能力”,這部分的內容的目標就是增加用戶互動次數,即PV和停留時長

通過調研和實地觀察發現,用戶在該場景中較多的關聯行為是:看新聞、看視頻、玩遊戲、聽歌等行為,其中我們優先考慮引入新聞資訊類內容,該內容場景可以通過新聞資訊的內容帶來更多的PV及更多的頁面場景,初期可以通過人工運營的方式為用戶提供資訊內容,若初期引入測試數據效果較好,後期可以通過算法的方式為用戶自動推薦內容,同時嘗試引入更多新的內容,例如視頻、音頻等等

階段二之後,我們擁有了基礎的收入能力、新的場景、更高的PV量級,準備進入第三階段,在新增的場景中加入廣告位

階段三:挖掘廣告位,增加變現能力

階段三開始,我們要在新拓展的場景上進行合理的增加廣告位,增加新的流量變現能力,廣告位意味這企業需求與用戶需求的衝突點,廣告位不是一味的越多越好,而是需要在合理的位置合理的增加,避免廣告與用戶的體驗有較大的衝突,為了讓衝突點對用戶體驗的影響降到最低,我總結以下幾點方式:

1)流量較大的位置:這裡顧名思義,流量大的位置增加廣告,才可能有更大的收入轉化,在設計廣告位時,先梳理App內各個功能模塊的流量,找到流量大的地方

2)廣告設計:分為尺寸和視覺設計,尺寸上儘可能的通用化,各個類型的廣告位要設置成常見的比例,方面接入各個廣告平臺,以保證足夠的填充率,而且

廣告的視覺設計上是個人建議更多與場景融合,可增加廣告的點擊率

3)廣告展示邏輯:合理的廣告頻次和間隔,需要兼顧收益與用戶體驗,具體數值設定多少,一般需要通過ABtest的方式進行測試,具體的廣告展示邏輯主要有,展示N次後不展示,展示N時長後不展示,點擊後是否展示等等

第三步目的達成,PV有了,新的廣告位也有了,將進入第四階段,可以再通過階段一的方式進行測試,找到新的廣告位收益最大化的廣告行業

階段四基於新拓展場景,嘗試新的商業化模式

進入階段四,我們需要把階段三中挖掘出的新的廣告位進行第一階段的方式的測試,找到新的廣告位收益最大化的廣告行業,但是在階段二中我們拓展出的新的場景很可能不只是新聞資訊類的內容引進,也有可能會增加用戶權益類的場景,例如通過積分進行兌換的權益等等,但無論是廣告類還是權益類模式,都需要通過階段一的方式再次進行測試,找到收入最大化的行業

階段五:營銷活動引入,提升UV質量

在此階段,基礎商業化收入模式有了,新的場景有了,新拓展的商業化模式也有,用戶貢獻的PV量也上來了,我們需要做的是提升站內存量活躍用戶的質量,讓用戶能夠有個更多互動貢獻,如何提高用戶的互動次數,在日常運營的基礎上,更好的手段就是活動運營,通過一系列的活動來提升用戶的活躍度。

階段六:商業化模式確認,精細化運營,效率運營

基於商業化,我們相關的能力,場景,用戶,用戶價值都有了,在這個階段,更多是要進行精細化的運營,提高運營效率的運營

聊一聊策略思維

挖掘商業化核心目標與產品人群的關係,與產品內場景的關係,以及產品流程的關係,一般是通過數據化運營的方式來實現,可以參考前面的文章(產品運營之用戶運營(0到1,1到10,10到100)),將用戶的所有的行為轉化為數據,通過數據的分析來指導運營,通過數據的指引有針對性的進行運營方案梳理,推廣方案的調整以及營銷策略的制定

貫穿各個階段:運營能力搭建,基礎運營

在整個商業化的探索週期內,每個階段都需要搭建一定的基礎的運營能力,來提高運營的效率,這些基礎能力包含,廣告的後臺能力,數據報表能力,廣告的展示能力,內容的後臺運營能力等等,這些能力的搭建不是一朝一夕的,需要一個長時間的積累和迭代優化

根據上述的我的商業化策略,可以總結出如下的邏輯關係

商業化的目標=收入,而收入需要流量來支撐,而支撐流量的就是用戶,即收入=流量=用戶,可以看出商業化的核心就是用戶,後續的制定的策略都是圍繞用戶,將用戶價值最大化

聊一聊策略思維

作者:澤學筆記V 8年資深互聯網老鳥,現騰訊高級產品運營,前京東社交電商活動策劃經理,前國內TOP3手機品牌電商活動策劃經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