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My little Princess》到童裝模特,親子關係的界限在哪裡?

《My little princess》由伊娃執導,在2011年於法國戛納電影節首映。電影講述了攝影師Hanna為了進入上流社會,藉由給女兒Violetta拍大尺度照片,而逐步成名,並同時毀掉女孩一生的故事。這部影片譯名《我的小公主》,臺灣譯為《他媽的公主》。

該影片結合導演其自身的經歷——在其母親Lrina lonesco的推動下,在11歲登上意大利《花花公子》封面,未滿12歲便出演波蘭斯基的電影《怪房客》,1977年(12歲)時,出演了少年情色電影《春的森林》。

在這種情況下,這個片名不得不說是一種絕妙的諷刺。

從《我的小公主》到現在熱議的童裝模特,歷史彷彿是一個輪迴。而其中折射出的有關父母與子女在相處尺度上的問題。

影片中,在這個由三個女人構成的家庭中,身為攝影師的母親,她的攝影作品反響平平,以至於收入微薄,需要依靠和所謂的“有錢朋友”喝酒賺錢來生活。在一次偶然情況下,身為母親的Hanna發現了女兒Vio身體和臉龐的可塑性,同時這些的照片受到了熱烈的反響,於是,情況一發不可收拾。出於對母愛的渴望,Vio開始不斷根據母親的要求,來拍攝一些大尺度的哥特式照片:穿著吊帶襪,抹口紅,撩人的姿勢,半眯的雙眼……Vio從一個單純的麻花辮少女,變成了一個哥特式裸模。

從《My little Princess》到童裝模特,親子關係的界限在哪裡?

這些照片,讓她在獲得母親的重視和寵愛的同時,學校裡對她的排斥也逐漸加重。而且,她發現母親並不是真的愛她,只不過把她當做一個獲取名利的工具和一個可以任意擺弄的玩偶。

但在母親看來,這些照片讓她獲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功,畫廊老闆向她伸出橄欖枝,貧困的生活得到了巨大的改善,她的藝術被人所認可,並被爭相報道。她被誘惑,並逐步深陷。

而年邁的祖母卻對兩人的狀況無能為力,只能一直祈禱她的神,保佑自己的寶貝——Vio,讓魔鬼遠離她。

從《My little Princess》到童裝模特,親子關係的界限在哪裡?

隨著Vio個人意識的逐漸覺醒,終於,在一次來自英國的“特別邀請”,讓母女間的矛盾全面爆發。不願意再拍照的Vio,卻也不能接受被其他人取代她在母親攝像頭裡的地位。而被法官禁止再給Vio拍照的Hanna,原本就脆弱的精神,更是逐漸陷入崩潰。

在兩個人的彼此拉扯中,祖母的去世,更為這種情況雪上加霜。最終,Vio在崩潰下被拘禁起來,並在Hanna探視時,奔向遠處的田野。

從《My little Princess》到童裝模特,親子關係的界限在哪裡?

影片中,攝影事業毫無起色的母親,通過把年幼的女兒當做裸模,獲取了名利。而現今的父母通過年幼的孩子做童裝模特,便賺取了數量不菲的收入,通過孩子獲得階級上的跨越。

影片中,Hanna讓女兒在暗房的鏡頭下襬出各種大尺度和撩人的姿勢;現今的父母,讓自己的孩子在夏季身著棉服,在冬季衣衫單薄。

影片中,攝影是Hanna的夢想,以至於她將自己的女兒逼至崩潰;現實中,急於求成的父母們用言語和拳腳逼迫,甚至於為了可以獲得更多的金錢,讓孩子服下抑制生長的藥物。

人們都說,孩子是父母的期待,是生命的延續,是夢想實現的可能。孩子的生命是父母賦予的。所以父母在孩子的很多事情上,擁有極大的權力。可是,當他作為一個人被誕生,當他自己的個人意識萌芽後,他又如何去做自己。

從《My little Princess》到童裝模特,親子關係的界限在哪裡?

固然,隨著經濟的發展和交易方式的多樣化,兒童市場總是呈現著一種相對空白的狀態。但是,這決不能、也不應該以犧牲孩子的童年乃是身體健康為代價。

我們保護孩子,是為了不讓成人社會的文化過早的接觸到那些本該單純的孩子,當孩子都被成人社會所引導、浸染,變得老練世俗後,我們又該上哪裡去找相信善良、正義,充滿熱血,相信努力可以讓世界變的更好的人呢?

這裡,我們是不是該考慮,父母與孩子相處之間的界限在哪裡?我們不否認父母對子女的愛,但是,一個“愛”卻不能一言概之。愛也應講究方式方法。

不要讓“愛”帶來傷害。生命是難以回溯的時間,一切難以重來。別讓自己後悔,讓孩子快樂點吧!

從《My little Princess》到童裝模特,親子關係的界限在哪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