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忘初心,做自己|《千与千寻》:浅析“白龙”人物形象

最近又重新观看了一遍宫崎骏的电影《千与千寻》,温暖而治愈。这一次我不仅看到了千寻的勇敢、无脸男的孤独,更是看到了白龙拼命保护千寻,最终帮她回到人类世界的努力。

不忘初心,做自己|《千与千寻》:浅析“白龙”人物形象

受制于汤婆婆的白龙

白龙之所以拼命地护着千寻,想让她回到原来的世界,是因为他再也回不去了。他帮千寻就是在帮过去的自己,也是在帮现在的自己找回初心。

01、白龙一意孤行,要和钱婆婆学法术,不顾后果,不计得失

白龙受伤后,锅炉爷爷跟千寻说了一段话,“白龙是突然来这里的,他说自己想学魔法,当时我非常反对。做魔女的徒弟,是不会有什么好事的,可他根本听不进去。他说已经回不去了,最后还是成为了汤婆婆的徒弟,之后他的脸色越来越难看,眼神也越来越凶了。

不忘初心,做自己|《千与千寻》:浅析“白龙”人物形象

最初的白龙一意孤行要找汤婆婆学魔法

为什么白龙的脸色越来越难看,眼神越来越凶?因为他被汤婆婆施了法术,从钱婆婆的嘴中我们知道,汤婆婆为了控制白龙的行动,在他肚子里放了一条虫子,这条虫子可以让白龙不乱来。白龙成了汤婆婆的傀儡,一个执行她命令的工具。

而白龙为什么一意孤行,非跟汤婆婆学法术不可?这个问题我想了很久,也只想到了一个最合理的答案。作为人类世界的一条河,“白龙”被填平了,人们在上边盖起了高楼大厦。白龙对抗不了人类的行为,他来到了这个世界学习法术,不想再做社会的最底层。可是他没想到,跟了汤婆婆的他,不仅丢了自己的姓名,更是受制于人,从此没了自由。

更可怕的是,在白龙执行任务失败的时候,汤婆婆令人把他杀掉,因为他没用了,这枚昔日的旗子只有被丢弃的份,是不是也挺悲哀的?

想想现实社会的我们,当面对我们的人生自己无法把控时,我们是不是也有剑走偏锋,孤注一掷地想成为人上人的时候?只是无论我们想到达何种高度,永远都不要像白龙一样,丢了自己。

02、白龙帮助千寻就是帮助过去的自己

白龙看到千寻的时候,就立刻让她离开,当千寻已经出不去的时候,白龙立马拉着她躲藏,紧接着告诉她在这个世界的生存法则,无论如何找一份工作,只要工作,汤婆婆就拿她没办法。

不忘初心,做自己|《千与千寻》:浅析“白龙”人物形象

白龙让千寻离开,回到人类世界

于是,千寻拼尽全力在汤婆婆那儿求得了一份工作,虽然是汤屋最苦最累的差事,但是千寻勤勤恳恳、任劳任怨,她也就算是在这个世界安定了下来。

白龙把千寻的名字还给她,并告诉她,不要忘记自己的名字,只要记得自己的名字就可以找到回家的路。

最后,白龙跟汤婆婆谈条件,他把汤婆婆的宝宝带回来,汤婆婆放千寻和她的爸爸妈妈回到人类的世界。

白龙为什么无条件地帮助千寻?首先,千寻小的时候白龙就认识她并救了她,算是旧相识,其次,在这个世界白龙丢了自己,他太知道如果一直在这里回不去意味着什么了,他不想千寻回不去。再次,他帮助千寻也是在帮助自己,以前的他偏执,一心做汤婆婆的徒弟,最终只能被禁锢在这里,不仅回不到自己以前的世界,在这个世界也并不自由。

不忘初心,做自己|《千与千寻》:浅析“白龙”人物形象

一心帮助千寻的白龙

他想找回自己,他想挣脱钱婆婆的掌控,他看到千寻就像看到过去的自己,他帮她,也是在帮自己。

如果有一天,我们也丢失了自己,一定不要忘记回头看看,找找最开始的自己,要记得回家的路,不要无家可回。

03、白龙找回了自己,可是再也回不到人类的世界

白龙一路守护千寻,最终也好人有好报,在千寻的帮助下,他找到了自己。

千寻告诉他,在她小的时候,白龙救过她,而白龙的真正名字叫琥珀川,白龙立马被点醒,他想起来自己的名字叫做“赈早见琥珀主”。

不忘初心,做自己|《千与千寻》:浅析“白龙”人物形象

白龙找到了自己的名字

在白龙受伤,千寻救治他的时候,曾经踩死过一只白龙吐出来的小虫子,而这只小虫子正是汤婆婆用来制约白龙的“武器”,千寻踩死它也就是解除了白龙的禁锢,从某种意义上说,白龙自由了。

影片的结尾,白龙说,他去跟汤婆婆说,不再做他的徒弟了,他也找回了自己的名字,他会回到自己的世界的。

不忘初心,做自己|《千与千寻》:浅析“白龙”人物形象

白龙说他会回到自己的世界

可是他真的还可以回去吗?不,他回不去了。高楼大厦平地起,他早就没了“家”,又何谈回去呢?所以,他让千寻不要回头,一直往前走。所谓的再见面也不过是个美丽的梦吧。

写在最后:

我们在成长的过程中,肯定也有迷茫无助、不知所措的时候,这时候我们需要冷静下来。不要在不冷静的时候做决定,就像当初锅炉爷爷劝白龙不要做汤婆婆的徒弟,可是白龙不听,结果呢?结果就是白龙从此受制于汤婆婆,险些丢了性命,也丢了自己。

当我们面对人生的低谷,站在十字路口的时候,好好想想自己接下来的路该怎么走,往哪儿走,跟谁走,只有想清楚这些问题才能继续上路。

白龙丢了自己,又找回自己。如果可以,只希望我们能一直记得自己是谁,可以一直做自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