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愛的羈絆》:別讓"自戀型"母愛毀了自己的小孩

說起"母愛"二字,我們的腦海裡瞬間會油然升起一份敬畏,通常會用"偉大""無私""溫暖"等詞彙來形容。

在血緣親情方面,母親和孩子之間的感情似乎比父親更多一些奇妙的牽扯,十月懷胎的辛勞和成長之路上的無微不至,都說"有媽的孩子像塊寶",但其實孩子對於我們父母來說也是最最珍貴的寶貝。

同為人母,我已經很感同身受各位家長想要疼愛孩子的那種本能,都說"虎毒不食子",對於傷害孩子的行為我們是萬萬不希望發生的,但是不容置否,在這大千世界,確實仍是有一些孩子受到了來自母親的傷害。


《母愛的羈絆》:別讓

《母愛的羈絆》就是一本探討這個主題的書,書中詳細解讀了自戀型母親對女兒的傷害,以及如何來治癒這些創傷,書中收錄了大量女兒們的心聲,令人心生同情。

首先要闡明,這本書並不是抨擊母愛,也不是單純的說明母愛多麼的偉大,而是探討如何才能更好的讓各位母親們正確的愛孩子,特別是那些正在曾經受到過母愛"傷害"的孩子,如何更好的自我療愈,擺脫母愛的羈絆。

本書的作者是卡瑞爾·麥克布萊德,迄今為止她已有28年的心理諮詢實踐經驗,是治療家庭問題方面的專家。而在近十幾年裡,麥克布萊德博士主要從事有關自戀家長對孩子影響的研究,已經成功解決了許多此類案例。

今天,我們就通過《母愛的羈絆》這本書,來說一說自戀型母愛給孩子帶來的傷害。

一:來自母愛的羈絆

美國心理學家薩提亞說:"一個人的成長和原生家庭,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而這種聯繫可能會影響孩子的一生。"


《母愛的羈絆》:別讓

縱觀人類家庭發展的演化史,愛來自父母,但有些時候,傷害也可能來自父母。所以說,面對父母的愛,我們也需要以一個客觀的態度來看待,只有這樣才能分辨出這份情感中是否存在一些不妥之處,也是讓自己更快成長的方式。

在《母愛的羈絆》這本書中,主要講述的就是自戀型母愛給孩子帶來的傷害。

作者通過一個個真實的案例告訴我們:作為子女,跳出思維界限來看清楚母愛的本質,顯得尤為重要,最為糟糕的是,你的母親沒有讓你健康地成長,而你又無形中把傷害給了你孩子。

家長們自認為是對孩子好,盲目自信且固執的堅持自己是對的,但是從客觀的角度來看,可能最深的傷害,都是自己賦予的。

麥克布萊德博士說:自戀的母親會給女兒帶來人格障礙,主要表現為四大類:

· 總覺得沒有人會愛我

· 總覺得自己不夠好

· 總覺得很空虛,生活沒有意義

· 總覺得不自信

而正是這些傷害,會給孩子的心理造成很大的影響,對孩子的生存發展造成極大阻礙。


《母愛的羈絆》:別讓

我們總是希望孩子能積極樂觀的面對生活,面對困難有不服輸的勇敢自信,殊不知,孩子的自卑卻都是我們親手造成的,這又是多麼諷刺又可悲的事實。

二:自戀型母親對孩子造成的傷害

心理學家斯科特·派克說:"漫無節制的自戀心理,是心靈疾病的主要前兆。"

那麼,什麼是自戀型心理呢?

在《精神疾病診斷與統計手冊》中,形容自戀為一種人格障礙,包含為兩種心理特徵,一種是情感的匱乏,另一種是強烈的自我關注。

情感的匱乏,是指母親對孩子給予強烈的期待和厚望,並且對孩子的行為進行過多的干涉,呈現出一種溺愛的情感體現,但這並不是孩子想要的,對孩子來說甚至是負擔,究其本質不過是母親自身的情感需求和遺憾彌補罷了。

1.讓孩子感覺到痛苦和自卑

生活中,自戀的母親在與孩子的相處過程中,往往缺乏共情的能力,而她們處理問題的簡單粗暴,往往是讓孩子感到痛苦的根源。


《母愛的羈絆》:別讓

作家張愛玲曾在《天才夢》裡,回憶母親的惡言惡語,母親從法國回來後,打量她許久說:

"我懊悔從前小心看護你的傷寒症,我寧願看你死,不願看你活著使你自己處處受痛苦。"

在母親語言上的打擊下,張愛玲覺得自己什麼事都做不好,她變得自卑和敏感,即便後來譽滿上海灘,她依然表現出對胡蘭成"低到塵埃裡愛"。

2.孩子的人性與慾望被壓制

心理諮詢師柏燕誼曾將無休止的干涉比作"愛暴力":把控制說成愛,是世上最大的謊言。

很多時候,孩子會成為母親心理的投射,當母親將自己的意願強行施加在孩子身上的時候,孩子就失去了自由和選擇權。

我以前大學的一個同學便是如此,有一次談心時她說道,自己的一生都被母親規劃好了,因為母親和父親離異,性格好強的母親展現出一種病態的控制慾,從生活中的雞毛蒜皮到人生髮展,自己都是一步一個腳印按照母親的指示去行動,這樣的生活讓她感到很疲憊,甚至出現想要通過極端的方法讓自己解脫。

自戀型母親給人的感覺便是如此,施加給孩子的是壓力,即便是打著"都是為你好"的藉口,不過在孩子看來就是一種束縛。


《母愛的羈絆》:別讓

3.自戀的傳遞

自戀型母親之所以不能用正確的方式來愛女兒,很可能是因為她們也沒有在她們的母親那得到全然的接納和正確的愛,這種扭曲的愛作為一種遺產被一代代繼承了下來。

同樣的,當我們的孩子如果被自身的所作為傷害,這種教育就會在潛移默化中對孩子造成思想觀念上的影響,即便孩子對我們的行為感到不滿,卻可悲的避免不了活成了"自己憎惡的模樣"。

在這個世界上,人生中會經歷的傷害有很多,但是有關於父母給自己帶來的傷害,卻是久久難以療愈的。

三:如何避免成為自戀型母親?

自戀型母愛給孩子造成的弊大於利,站在教育的角度來看,我們應該糾正和審視自身行為,避免對孩子帶來危害,在這裡給各位母親一些建議:

1.找到自身價值

作家簡·沃爾德倫在《拋棄虛擬偶像》中說:成年女性需要尋找到自身價值,讓自己漸漸變得重要。教育孩子最好的方法,就是先學會愛自己,我們作為母親的,身為女性,更要活出自我,不要一心撲在家庭上,而是要有屬於自己的一片天地,有自己的事業和自我風格,這樣在孩子心目中才是榜樣的存在。


《母愛的羈絆》:別讓

2.學會剋制自我

每個自戀型母親都是衝動的,剋制不住自己的佔有慾望,所以才會對孩子進行過多的干涉。

所以我們要學會剋制住自己那顆"老媽子心",讓孩子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不要總是一廂情願的幫孩子規劃好一切,更多的去了解和尊重孩子,就像我們本身也渴望得到支持和尊重那樣。

3.幫助孩子紓解消極情緒

如果自身先前的行為已經對孩子造成了傷害,追本溯源我們做母親的要主動幫助孩子紓解消極的情緒,找機會和孩子談談心,瞭解孩子的感受和想法,並且向孩子解釋我們行為的目的,我們要多給孩子一些選擇的機會,多起到積極的示範作用。

給孩子造成傷害是我們不願看到的,瞭解到自戀型母愛給孩子不利用影響後,各位母親們應該多注意自己平時的舉動,糾正錯誤的教育理念,給孩子更好的引導和培養。

我是小鹿媽咪,也是3歲寶寶的媽媽,專注育兒知識和分享育兒經驗,希望我的一點建議能有助你解決帶娃過程中的困惑與煩惱,讓我們的孩子能更好的成長!

關注我,做一個合格的父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