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壓力是媽媽給的

朋友家孩子,剛上一年級書桌上全是習題集和練習冊,瞬間為孩子感到無助。

她說孩子理解能力差,一道題不會舉一反三,這期中考試的卷子才88分,裡面不對的題之前就給她講過,考試的時候還是答錯了。她覺得小學的基礎一定要打好,不然時間一長,以後就沒什麼學習動力了。

我覺得錯了再講,主要還是要精準的找到學習方法,題海戰術不一定真能學到精髓。這10多本習題集和練習冊看到都頭疼,加上老師佈置的作業她還有時間玩嗎?她說孩子沒要求玩,也沒什麼反抗,暫時還能管就趕緊把基礎學好。

每次看見孩子的時候,都是在做習題,媽媽不怕累,孩子無所謂。一切都在機器化的進行,但結果又好像沒太多改變。

孩子雖然暫時還沒有喊累,但是壓力確實在一點一點的增加,媽媽給的壓力太大,孩子積少成多的壞情緒會不會就等著爆發了?

  • 1、 我愛學習,學習使我媽快樂

前段時間深圳市南山區第二外國語學校(集團)海德學校初二年級四班的學生,在學校運動會的開幕儀式中,異口同聲的喊出了:“我愛學習,學習使我媽快樂;我媽快樂,全家快樂”的口號,聲音很洪亮,隊伍很整齊,著裝很統一。聽起來很搞笑,但笑過之後是一系列不為人知的心酸。

孩子的壓力是媽媽給的

放眼望去那個紅底白字的條幅,媽媽們看到都會覺得格外的刺眼,該校老師告訴記者,運動會要求總體要顯得比較輕鬆有趣,所以才出現了這樣好玩好笑的一幕。然而該班並不是孤例,"每個班出來都有自己班的口號,各個班的風格都是不一樣的,但都跟學習有關,整體氣氛就是要輕鬆好玩”,暫時釋放學習壓力。

評論裡甚至有爸爸說:以前小時候只要我媽一不開心,全家就活得小心翼翼,現在是隻要老婆一不開心,全家還是得小心翼翼,我太難了。

但是媽媽們的評論就不會看起來輕鬆搞笑了,媽媽們感覺很淒涼,很真實,身為媽媽,都能感同身受,也都“感動得落淚”。

那個扎眼的橫幅:一個反應了媽媽給了孩子很大的學習壓力,一個反應出媽媽們對孩子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渴望。我們都想把“別人家的孩子變成自己家的孩子”,但是我們自己家的孩子就是怎麼都達不到我們的期望。

孩子的壓力是媽媽給的
  • 2、 壓力從幼兒園開始

還記得“背蔥哥”的事蹟嗎?江蘇一位母親,她家兒子呦呦入學第一天,按當地的風俗給剛入學的兒子準備了一大堆含有“學業有成”寓意的東西。

孩子的壓力是媽媽給的

在這位母親曬齣兒子上幼兒園的照片裡:書包裡裝有蔥(寓意聰明)、蘋果(平安)、烤果(考試必過)、菱角(伶俐可人)、板刷(寓意“板定識”)、烤果(寓意考試必過)、手上是某品牌兒童手錶(寓意天才)等加起來有五六斤,孩子的媽媽說,單是烤果就準備了88個,兒子沒嫌重,帶到幼兒園分給小朋友吃了。

孩子的壓力是媽媽給的

人生得意學所成,一入學門深似海。

雷軍有一句發人深省的話:如果父母為孩子定製人生,實際上是把孩子的人生變成父母想要的,而不是孩子想要的。

剛上幼兒園媽媽就寄予了厚望,能象徵學業有成的“寓意”都給你帶上了,剩下的你要加油了!

此時天真的孩子以為帶這麼多吃的去上學很好玩,到學校就挨個分了,以此來表達她媽媽對他的厚望,但他不知道的是,可能這才只是一個開始。

  • 3、媽媽過於焦慮,整個家庭深受其害

從“我愛學習,學習使我媽快樂;我媽快樂,全家快樂”的口號中能看出,現在的媽媽們都太過於焦慮了,本著為孩子好的思想,卻把孩子們逼得不堪重負。他們把學習的出發點理解為不是為了自己,也不是改變命運,而是為了這能使我媽快樂。這種學習方向和態度已成病態,媽媽們需要審時度勢及深思了。

電視劇《小歡喜》裡的喬英子,每次考試成績都名列前茅,卻還是打消不了宋倩心中的焦慮,給喬英子報各種補習班,甚至讓喬英子不要去上南大,讓她去北京上自己所希望的所謂的名校清華或者北航,在宋倩心裡,把孩子送進名校將是她活著的目標之一,尚有一將功成萬骨枯的心理。

孩子的壓力是媽媽給的

媽媽宋倩愛孩子的心堅如磐石,可焦慮的心態也在日漸增加。在這種壓抑的環境裡,喬英子每天過得謹慎、小心,偽裝自己戴著面具去取悅宋倩,擔心自己學習成績下降,觸犯了宋倩的逆鱗。

孩子的壓力是媽媽給的

但最終喬英子心理崩潰、不堪重負,抑鬱成疾到想去跳海。

孩子的壓力是媽媽給的

這種被家長寄予厚望的過程演變成了對生活失去希望的輕生,這樣的結果我想父母們也不願意看到。

望子成龍、望女成鳳是家長對於兒女的普遍期待,父母之愛子則為之計深遠。於是給孩子人生做規劃、施加壓力。但事實上,大部分孩子最終還是會成為一個平凡人,過著平凡的人生。

孩子的壓力是媽媽給的

近日,中國青年報社社會調查中心聯合問卷網,對1863名家長進行的一項調查顯示,72.6%的受訪家長能接受孩子將來是個平凡人,65.1%的受訪家長認同做好本職工作,平凡生活也能出彩。

周國平先生曾說,人生有三次成長:一是發現自己不再是世界中心的時候,二是發現再怎麼努力也無能為力的時候,三是接受自己的平凡並去享受平凡的時候。

當一個父母願意接受孩子的平凡,才會真正領悟到,自己辛苦帶到這個世上的小生命,有多可貴,有多美好。

壓力是要有的,但要適可而止;為你好是對的,但要從孩子自身出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