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定國學風水專家白志永—風與水的關係

風水學中的“風水”二字表明風和水一直是選擇吉地的兩個最重要

保定國學風水專家白志永—風與水的關係

的條件。《葬書》認為陰陽二氣運行地下則為生氣,噴發出去,則為風,風和生氣是同種物質(陰陽二氣)的兩種不同存在狀態。因此,當生氣露出地面,升入空中,就變為風,如果風被吹散蕩盡,就會無法利用,故為了將生氣聚止於某地,有必要防止生氣蕩散。不管怎樣,只有環繞吉地的層層山巒才能遮住風。這就是吉地之所以通常是為群山所環抱的盆地的原因。陽氣從風而行,乘勢四散;陰氣從水而行,因受到山的限制而停止。人用五行的形態萬物的形象;用八卦的興旺斷方位的吉凶;用六十甲子的紀年批命運;以八個方位的氣之背合,審查氣數;以六十甲子的虛盈,推定歲運吉凶,用六氣的新陳代謝審查時令,人類依此順應大地五德,循環不息。聖人制禮作樂,定人倫法紀,建立人道。智者知道人道因大自然的陰陽變化而來,故卜地葬親,是為了慎終追遠,而後人因大自然而得到福廕。因此人道以大自然為始為終的宏大道理,就是造化的成功。風水認為太祖山之上,於夏秋之交,雨霽之後,醜寅之時,必有上升之氣,因而風水常以氣的形態辨吉凶。一般來說,如果氣發一山巔,直起衝上,下小上大如傘,就是真氣。如果氣橫于山腰,則是雲霧之氣,而不是真氣。以質而論,氣清者主貴,氣濁者主富。端正者出文,偏斜者出武。風水學家們將“天人感應”理論引進風水學說中,形成受蔭學說,即所謂“氣感而應,鬼福及人”(《青鳥經》)。環境何以能蔭佑生活在其中的人呢?原來天地之間都是氣,環境接地氣以納天氣,天地之氣,以轉授生人,讓生活在其中的人得到以後便大吉大福。在勘察風水過程中,我們認為得水和藏風都很重要。但在風水學中,水脈不如山勢受重視,因為水道的特徵在很大程度上依山勢而定。吉地前必須要有水。從理論上講,一條寬緩舒展的河流應從吉祥地前不等距離處流過,左右兩邊還應有數條小水流。這些水流在風水中非常關鍵。因此,人們經常會在位置吉利的墓前挖一個水塘以彌補穴前無水的缺撼。風水理論認為:“吉地不可無水”,“地理之道,山水而已。”甚至認為:“未看山時先看水,有山無水休尋地。”從今日觀點來看,所以注重水法,首先因為水對生態環境即所謂“地氣”、“生氣”至關重要。風水學認為:“山之血脈乃為水,山之骨肉皮毛即石土草木。”俗稱山管人丁,水管財。風水家相地重水,還在備水害的考慮。不惟水淹之虞,而由水流沖刷、浸蝕、淘切等而引起諸多災害,也為風水家注重,通過合理選址兼以城防、堤壩及人工河渠而避免之。最典型莫過河曲處的選址,認為:“大江大河一二十里而來不見回頭環顧,中間雖有屈曲,決不結穴。直至環轉回顧之處,方是龍脈止聚。” 水在風水中有重要的作用。它跟龍的關係密切。水是龍的血脈,水大,龍來長。水小,龍來短。水來處是發龍,兩水相匯,水盡處龍亦盡。水又是構成風水景觀的基礎。水曲則財祿聚,水直則貧賤夭亡。前水不宜直射,後水水宜直流,全以屈曲為貴。平洋地區水又代表龍脈。行到平洋莫問龍,只看水繞是真龍。水與氣有密切關係,水飛走則生氣散,水融注則生氣聚。眾水停注之地,為沼為涉,為池為湖,乃真龍憩息之所。氣為水母,水為氣子,子母相隨,環聚斯美。擇水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風水理論認為“吉地不可無水”,所以“尋龍擇地須仔細,點穴先須觀水勢”,“未看山,先看水,有山無水休尋地”“然水有大小,有遠近,有淺深,不貿然見水便為吉。風水術中尋水,不但要求水要環,要澄,要源遠流長,要從生旺方來,並且還要求水要朝對山脈的來龍。所謂“水口”,就是一方眾水的總出之處,也就是聚會之處。自然界中,水的形態千差萬別,千姿態百態,因此,有關幹水、支水、順水、曲水、纏水、界水、湖蕩水等自然水法,以及所謂的“五星”分類和異形之法等等,也就引起風水家們的重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