胳膊上從小就有的那個疤,原來是這樣來的

胳膊上從小就有的那個疤,原來是這樣來的

畫外音:

兩個小毛孩無意中發現自己的左胳膊上有個疤。

胳膊上從小就有的那個疤,原來是這樣來的

“可能是我媽媽怕我丟了給我做的一個記號。”

“那我媽媽可能也是怕我丟了給我做的記號。”

“那......會不會咱們兩個其實是同一個媽媽?”

……

“哇~哇~你胡說,我媽媽就是我的媽媽。”


似乎從出生開始,胳膊上的“印花”疤痕就一直存在了,是胎記嗎?卻發現大家幾乎都有。


其實,從出生起每個人都要接種各種各樣的疫苗來預防疾病,而有些疫苗接種後,就會留下一些特殊的印記,比如胳膊上那個小小的、凹進去的“花型”圖案

,就是卡介苗給予身體保護的勳章。


胳膊上從小就有的那個疤,原來是這樣來的

No.1 什麼是卡介苗?


卡介苗,被譽為“出生第一針”,正常足月新生兒出生後24小時需要接種卡介苗,用以預防

結核桿菌感染(肺結核)

胳膊上從小就有的那個疤,原來是這樣來的

卡介苗屬於慢反應疫苗,在接種一段時間後才會有局部的注射反應。有一點像慢熱再到熱戀的過程,機體整體反應的時間有點長。


通常情況下接種卡介苗2周左右,局部會出現一個小紅包,之後媽媽會發現小紅疙瘩逐漸增大。約4-8周形成膿皰。

胳膊上從小就有的那個疤,原來是這樣來的

有時在給寶寶換衣、洗澡的時候膿皰破潰,留下一個貌似“火山口”形狀的小疤。寶媽寶爸當時會有點嚇懵圈的趕腳!

胳膊上從小就有的那個疤,原來是這樣來的

No.2 打完卡介苗,要如何護理呢?

在卡介苗與寶寶機體戀愛的這段時光裡,爸爸媽媽本著尊重“自由戀愛”的精神,注意一下幾個護理要點:

胳膊上從小就有的那個疤,原來是這樣來的

1. 此期間可以給寶寶洗澡,洗澡後將注射卡介苗的部位蘸幹,不給寶寶穿過緊的上衣。


2. 膿痂破潰脫落後,切記不能用任何消毒劑擦拭“傷口”。不可用碘伏、酒精消毒,這樣會“殺死”活菌,大致相當於棒打鴛鴦。


3. 破潰處如果流膿可以用無菌紗布或無菌棉籤擦拭(不能用化妝棉棒)。不要擠壓流膿的傷口。火山口樣的傷口會慢慢癒合,爸爸媽媽不要過度擔憂。


4. 接種卡介苗後寶寶一般只有局部反應,無全身反應。如果寶寶注射卡介苗後,打針一側的腋窩淋巴結腫大,不能自行消退(注射後2-3個月不能消退),建議帶寶寶去專業的兒科醫院就診。


5. 保持局部乾爽、無需消毒、無需包紮覆蓋。

No.3 如果沒留疤痕,還需補種嗎?


胳膊上從小就有的那個疤,原來是這樣來的

不是每一個寶寶接種卡介苗都會留下疤痕,卡介苗接種不論是否留疤都不再補種。


WHO指出,由於沒有科學證據證明卡介苗複種可以增加抗結核病的保護作用,因此任何人都沒有多次複種的必要(我國已於1997年停止複種卡介苗)。


早產寶寶要注意:

如果寶寶是早產兒,因早產兒從母體獲得的被動抗體較少,如果生命體徵不穩定,先處理相關疾病,待穩定後再注射疫苗。


即便早產兒的生命體徵平穩,無論體重多少,應根據具體情況及嬰兒免疫流程和接種注意事項選擇何時接種疫苗。(遵醫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