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新冠”疫情對中國經濟的影響

新型冠狀病毒疫情發生後,中國經濟這輛高速運轉的機車幾乎被強制制動。各方都極為關注新冠疫情對中國經濟的影響,對此,樂觀者和悲觀者皆有之。樂觀者認為,疫情對中國經濟影響有限,中國經濟到3月中旬就將恢復滿負荷運轉,屆時中國的經濟增速甚至可能高於平時。悲觀者認為,疫情對中國經濟影響深遠,甚至可能嚴重傷害中國經濟的全球競爭力。

如何看待“新冠”疫情對中國經濟的影響

融義研究認為,新冠疫情演變,隨著國家強有力的應對和管控,相對是樂觀的。不過,疫情對經濟的衝擊,不能盲目樂觀,因為判斷的基礎事實(疫情的後續演變)還不完整。


分清什麼是事實,什麼是判斷(觀點)


疫情發生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總裁克里斯塔利娜·格奧爾基耶娃2月12日表示,現在就判斷這場病毒暴發造成的經濟損失還為時過早,但對全球增長的衝擊應該是“輕微的”。


對影響持樂觀態度的中外經濟學家認為,中國大部分省份的企業和工廠已經開始逐漸復產復工。到3月中旬,中國經濟將滿負荷運轉,這似乎已經近在眼前。一旦疫情得到控制,中國的經濟增速甚至可能高於平時。


如是金融研究院首席經濟學家管清友則提醒,新型冠狀病毒雖然很微小,但其對中國經濟的衝擊不容小覷。如果沒有充分客觀的認識和應對,一些點狀的衝擊很容易形成對整個經濟的傳染效應。


關於疫情對經濟影響的判斷,融義研究認為,在觀察和分析各類事件,包括突發事件時,首先有一個基本概念的區分:就是什麼是事實,什麼是判斷(觀點)。判斷儘量根據事實,而不是在判斷(觀點)上加判斷。


舉個例子,現在的疫情情況下,直接判斷疫情對經濟的影響,很多機構都在與SARS時期作比較。融義研究對此的觀點是:不能。跟2003年相比,當前明顯的事實是:SARS期間,我國第三產業在GDP中的佔比為33.7%,2019年底,我國第三產業在GDP中的佔比為54.9%;SARS期間,是我們剛剛加入WTO不久,貿易的紅利期。而目前我們的出口,尤其是對美出口在下降。

如何看待“新冠”疫情對中國經濟的影響

大家大多的樂觀情緒來自於死亡率,在有充分的醫療資源的情況下,疫情目前的死亡率其實並不高。但請記住這個前提,就是醫療資源充分的前提下。這與後期傳染的廣度和持續時間是高度相關的。


而本次病毒的傳染速度快,恰恰是這次最最讓人擔心的因素,所以只能通過隔離來降低這個傳染的廣度,從而使得醫療資源不至於短期內被耗盡而產生武漢及周邊地區那麼嚴重的死亡率。


現有的事實是,疫情方面,病毒傳播速度快,醫療資源充足的情況下,死亡率較低。所以需要引起重視,但無需恐慌。


另一方面,國家採取隔離的手段,客觀上防止疫情往不可控的方向擴散,有利於穩定公眾的信心,保證絕大多數民眾的安全和健康。整體上,我們對於疫情控制抱有相對樂觀的態度。


另外的事實是,這次相對極端性的“封城”和隔離措施,發生在原本一年中消費最旺時間之一的春節。無疑對於第三產業影響是最大的。因為開工時間的延後,對於第二產業會有一定影響,但隨著之後解禁,這類的影響會慢慢減小或消除。

如何看待“新冠”疫情對中國經濟的影響


靜靜的等待疫情高點和管制的過去


融義研究認為,疫情的後續影響需要判斷的是兩個點:一、 這一季消費的需求是消失了還是延後了還是轉移了?二、消費和第三產業在GDP增長、就業中的比重如何?


以下是融義研究目前的判斷,待事後來驗證:


第一,不小比例的消費已經消失了,如這一季的旅遊、餐飲、面對面的服務類、娛樂等需求直接消失了,解禁後有反彈,但如果除本來就需要的當季消費,延後的比例並不會很多;


第二,小部分的比例轉移了,通過線上的購物和消費轉移。我們看到了最近線上教育、娛樂、辦公的異軍突起。也看到了緊俏商品如口罩、藥物、甚至部分保健品被瘋狂搶購甚至斷貨。

如何看待“新冠”疫情對中國經濟的影響

另外,製造業方面,開工率影響的交付率對於供應鏈的轉移會產生不利的影響。比如武漢作為全球非常重要的科技硬件零部件的供應地區,停產目前看至少到3月以後,而包括蘋果在內的公司,正在考慮用其他地區的供應替代這部分的供給,來保證自己的生產。


總結而言,融義研究認為,首先,新冠疫情絕不是一件喜事兒,對中國的經濟是有明顯影響的,而且影響的幅度可能超過SARS期間。無論是無疫情影響的情況下原本的經濟增速也好,又或者是大面積管制發生期間對經濟的衝擊,以及影響最大的第三產業在經濟中的佔比,幾個因素疊加都是。所以現在只能做的事情是,靜靜的等待疫情高點和管制的過去。


另一個時間點可能在3月上旬。重點在於疫情控制後,隨著民眾的人員流動產生的後一期的傳染數量增長的可能性。這個是否會出現估計要看3月了,所以現在不用妄加爭論。隨著國內民眾意識的提高,測試工具的不斷推出,這類的風險正在降低。但如果出現,一定引起足夠的警惕。不出現,只需考慮“災後重建”就可以了。


微觀層面上,還有一個因素特別需要注意就是企業的流動資金的問題。當企業尤其是中小企業因為疫情驟停後,現金流的壓力會非常顯著。一些固定的成本需要支出,但收入延後或消失明顯,形成產業鏈上的現金流問題。而這個通過國家的貨幣和財政寬鬆政策可以解決部分,但只是很小的一部分。也主要是惠及有信貸額度的中大型企業和有額外資產的中小企業。


所以,對疫情影響的總結是:疫情演變隨著國家的管控,相對是樂觀的。對經濟的衝擊,不能盲目樂觀,因為判斷的基礎事實還沒有完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