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大學"男神"校友,榮獲王大珩光學獎,全國僅30名獲獎者!

近日, 第十六屆王大珩光學獎揭曉。天津大學

精密儀器與光電子工程學院超快激光研究室2015級博士生範錦濤榮獲本屆"王大珩光學獎——高校學生光學獎"。

天津大學


天津大學

2009年,範錦濤進入天津大學求是學部電子科學與技術專業學習,2013年保送物理電子學專業研究生並於2015年轉博,師從胡明列教授,2019年獲得工學博士學位。主要從事超短脈衝光學參量過程非線性動力學研究,成功獲得少週期激光脈衝輸出。現已成功申請到瑪麗居里稱號和歐盟MULTIPLY基金,為德國漢諾威萊布尼茲大學在站博士後,在Uwe Morgner課題組繼續從事超短脈衝非線性光學的研究。已在OpticsLetter, Optics Express, Journal of Lightwave Technology等國際高水平期刊以第一作者和通訊作者發表論文十餘篇,並多次參加CLEO(Conference on Lasers and Electro-Optics),UFO(Ultrafast Optics)等國際知名學術會議。曾獲蔣震獎學金、天津大學優博基金、歐盟MULTIPLY基金、瑪麗居里光學會員等榮譽。

天津大學

對於範錦濤來說,科研是一個"師父引進門,修行在個人"的探索過程。恩師胡明列教授和師兄顧澄琳帶他進入了超快光學領域,範錦濤說,他對此深表感謝。同時,在科學研究的道路上,需要廣而精,因此需要豐富自己的知識面,儘可能多的閱讀文獻,想法的形成往往是閱讀文獻過程中迸發的靈感,學科的交叉很容易碰撞出火花。

攻讀博士學位期間,範錦濤在天津大學超快激光研究室遇到很多非常優秀的老師和同學。在紮實自己的專業,多思考,踏實嚴謹的去做的同時,先進的科研平臺和濃厚的學術氛圍讓他的科研之路更加順利,也有了良好的成果。

科研之路並非一蹴而就,在課題進展過程遇到困難的時候,範錦濤學會了適當調節,勞逸結合。生活中的閒暇之餘,範錦濤經常和小夥伴一起打籃球,此外,他還喜歡看電影、讀書,勞逸結合的習慣也讓他的生活充滿色彩。

天津大學

這就是天津大學博士生範錦濤,在成長的路上,他走的堅定、有力,終身學習是他激勵自己不斷努力的人生信條,而科學也絕不會辜負每一個向它努力靠近的人!希望範錦濤在未來的科研之路上能夠永遠充滿熱情,做自己人生路上勇敢拼搏的追夢人!

延伸閱讀:

王大珩光學獎由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工程院院士王大珩教授出資在中國光學學會設立。旨在促進我國光學科技事業的發展,激勵我國從事光學與光學工程領域的中青年科技工作者與高校青年學生奮發向上,創新進取。該獎項從1996年設立至今,已評選16屆,先後評選出中青年科技人員光學獎獲獎者25名,高校學生光學獎獲獎者261名。許多獲獎人員成為學有成就的科學家,貢獻突出,其中多人擔任科技部門、科研單位、國家重點實驗室等的負責人。據悉,2019年第十六屆王大珩光學獎共評選出中青年科技人員光學獎獲得者2名,高校學生光學獎獲得者30名。

(本文素材來自天大精儀團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