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山一帶傷心碧,一日看盡長安花——有感製造與服務,服務與製造

年初以來,東北持續乾旱缺雨,偶爾出現幾片陰雲,也是政府用了人工降雨,仍舊水過地皮幹,難得見到好天氣。進入六月,始終低溫,透著絲絲涼意。這種涼意於體感來講很是清爽,於內心來講卻揮之不去。涼意過心,滿目惆然,整個東北市場也隨著低溫天氣一起沁涼了。

寒山一帶傷心碧,一日看盡長安花——有感製造與服務,服務與製造

汲古齋是二十年老店,深感近幾年東北市場長時間的低溫和涼氣。無數箇中小企業,創業艱澀,守業寂寥,雖經拼搏、掙扎、玩命,卻仍找不到升溫的法寶。大家迷茫、困惑、不知所措,不知如何過好今天,也不知企業明天的出路在哪裡。人們開始懷疑自己、懷疑未來,在期望中失望,在失望中無力的掙扎。總是覺得明天會好,心中有一種不能說服自己的期許,在無奈等待中疲憊的前行,卻找不到市場回暖的方法。

前幾日我從景德鎮回來,也聽說過其他陶區的經營現狀,實際比東北好不了多少,市場比較冷清。當然,生意場上總是幾家歡樂幾家愁,有人“寒山一帶傷心碧”,有人“一日看盡長安花”,盈利的還暗自吃肉,虧損的仍望洋興嘆,這就應了市場的二八定律。

寒山一帶傷心碧,一日看盡長安花——有感製造與服務,服務與製造

說到定律和市場,最得意的應是政府和專家,政府大數據很好,使人感到備受鼓舞,有一種“厲害了,我的國”的感覺,而專家們滿面紅光、口若懸河,把市場分析得頭頭是道,從宏觀到微觀,引經據典,旁徵博引,但使人有種坐而論道的感覺,真實的市場究竟幾何?我想,專家也不外乎提出理論罷了,聽了專家的話,基本從宏觀開始做起,而真正的生意是要從微觀做起的,要腳踏實地、一步一個腳印,況且理論和實踐之間還有一公里的對接。市場依舊涼氣逼人,大家不知道還要等多久才能迎來好天氣。

昨天夜裡,聽雨無眠。我讀了一篇關於《製造與服務》的文章。精讀了幾遍,深深有所感悟,在市場低迷的時候,觀念比錢值錢,每個人都要活著,活法不同,路徑當然不同,也就是說思路決定出路。製造要人性化,要定製化,要服務人的本能需求,而服務要製造化,在選材、製作、配方要達到一種規範,要有美的感覺。

寒山一帶傷心碧,一日看盡長安花——有感製造與服務,服務與製造

汲古齋人和大家一樣,在涼意中不斷地尋找和期盼暖風的到來。在服務上練內功,在方向上找出路,把茶文化和茶人的愛做成一盤美麗的佳餚,在品味中體會到汲古齋深耕細作,把功力放在刀下,把色美擺在盤中,把香氣留在人們的回味之中。

千淘萬漉雖辛苦,吹盡狂沙始到金。在冷清涼意的市場中尋找暖意、尋找春天,用道家的思想,用聰明和智慧改變我們的一切,世上本沒有路,而路在腳下,走多了就是路,成功過後路還是那條路,但人們心目中達到共識,它是一條寬闊無比的大路。雖然要歷盡艱辛,但定會迎來一輪紅日,涼意早晚要過去,暖溫遲早會到來,這是自然的規律,也是市場的必然走向,還是那句話“春風吹過滿眼綠”。

戊戌年五月初五於汲古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