誤入誇誇群:24歲,我成了幣圈創業公司的“法務總監”

本來標題想用UC體:“震驚!24歲的我竟已成了法務總監”,但是估計有一大批鄙夷的白眼,其實只是當了一個創業公司的法務實習生,但整個公司就我一個搞法律的,事無鉅細我一人肩上扛,老闆或出於戲稱或出於信任稱我為“法務總監”。

誤入誇誇群:24歲,我成了幣圈創業公司的“法務總監”

1.職業規劃上劍走偏鋒

出於種種原因,在一家著名外資所實習還沒滿預定期限就主動離開了。在分別有了中外律所的經歷後,覺得律師還是無法平衡工作與生活,於是徹底放棄當律師轉而投向法務的懷抱。

休息了很長一段時間,決定再找一家法務試試看,由於人生的第一份實習就是老牌外企法務,於是決定劍走偏鋒試試新型企業。

投了兩家企業,一家是連公司官網都被牆掉了的神奇英文名字企業(後文權且稱其為“神奇企業”),JD上如此描述:“希望面試者對加密貨幣和區塊鏈技術感興趣”;另外一家就是蔚來汽車,兩家公司的共同特點是實習工資異常的高。

誤入誇誇群:24歲,我成了幣圈創業公司的“法務總監”

2.神奇企業的神奇面試

投完當天,神奇企業就回了郵件:“添加某某微信,明天中午進行微信面試。”

第二天加完神奇的微信,中午我西裝革履,嚴正以待,結果對面僅僅發了一個語音通話過來,然後簡單寒暄了幾句後,告訴我“對你的履歷十分滿意,你有什麼問題要問我嗎?如果可以的話,明天就可以來上班了,地址過會微信發給你”

此時各種面試身經百戰的我已滿腦子疑惑,尋思著:“這不按套路出牌啊!”簡單聞訊了一下,面試官是神奇企業的老闆,神奇企業是一家臺灣地區企業,老闆是某期貨公司在職創業者,主要實習任務是研究世界幣圈監管動向。

不知道為什麼,收到消息後總覺得不靠譜,看著那個偏僻的工作地點,一瞬間“傳銷”“挖腎”“器官倒賣”等各種字眼不自覺地跳入腦海。

第二天接到了蔚來汽車的面試通知,但是已經決定去神奇企業了,於是果斷回絕。

出發前,我跟女朋友說:“我要去的公司地址在XXX,如果晚上十點前我還沒給你打電話,記得報警。”

誤入誇誇群:24歲,我成了幣圈創業公司的“法務總監”

風蕭蕭兮易水寒,在女友的一臉注視戲精的眼神下,我出發了,於是開啟了我一段神奇的實經歷。

來到公司後,發現設備齊全,環境居然異常的優美。兩個老闆分別有兩個小小的隔間辦公室,公司除了兩個老闆,我就只有前臺、UI設計、財務三個人。

後來才瞭解到,公司還有大批程序員、交易員在另一個辦公室,另外還有相對高薪聘請地各種履歷出眾的實習生,老闆的理念是,用對實習生能創造更大的價值,於是我的實習“法務總監”這一角色應運而生。

誤入誇誇群:24歲,我成了幣圈創業公司的“法務總監”

後來才瞭解到,公司有大批實習生不在本地,採取的是遠程實習形式,公司甚至開發了專門的軟件監控遠程實習生的工作效率。

3. 誤入幣圈:又雜又偏又前沿的工作內容

成為創業公司的法務其實是一段很珍貴的經歷,因為出於壓縮成本的考量,並不是所有創業公司都需要法務,我們老闆出於對加密貨幣在中國或者國際市場合規性的研究需求才找的我。

剛聽說1CO(首次代幣發行),我臉色一變,果然這家企業沒那麼簡單,要知道2017年9月4日,六部委發的文件裡就已經說明了1C0涉嫌非法集資,我剛想向老闆表態:“在中國可是不合法的”話到嘴邊轉念一想,眉頭一皺換了個措辭,“目前來看,在中國代幣發行很難合規。”

誤入誇誇群:24歲,我成了幣圈創業公司的“法務總監”

兩位老闆聽出了我懂門道,不禁也輕笑,表示暫時不在境內發行。要我研究一下境外各國家地區的監管,以及監控中國境內的監管態度轉變,等待時機。

我竟誤打誤撞,不小心進了幣圈,說起來竟然有點小刺激。

於是我的日常變成了研究各個發幣白皮書,瞭解幣圈動態,我曾一度走在了行業的最前沿,在國內新聞還沒有播報的時候,我已經閱讀完了自稱全球首個受監管加密貨幣GUSD的英文白皮書,給老闆寫出了最新鮮的研究報告。

中、美、日、韓、俄、法、英、新的最新加密貨幣政策和監管法律幾乎全部研究了個遍,有些小語種的研究甚至主動尋求專家的幫助,比如曾經就俄羅斯法律聯繫過西南政法俄羅斯法專家張建文博導:

誤入誇誇群:24歲,我成了幣圈創業公司的“法務總監”

日常工作非常的雜,各類法律實務層出不窮,如何和平地提前解除辦公室租賃合同,如何和平裁員減少損失,如何優化管理,擬定各類合同(專利授權、股權代持、遠程實習、實習合同模板)。

因為業務我們需要擴招1-2名法務實習生,老闆讓我作為法務總監當了面試官......我甚至親身上場與交易方談判了一次,而且老闆期貨出身自動化交易老手,計算機編程也輕車熟路,有時候出席一些加密貨幣會議會帶上我,甚至有幾次要求我代替他發言,臺下全是金融和幣圈大佬......

4. 誤入誇誇群后的自信爆棚

有一次,老闆讓我研究一個成功在境外發行的加密貨幣,融資體量大概3500萬美元,我發現他們白皮書裡面創始人有一個清華的博士,在工作群裡一說,結果又獲得了老闆的誇獎:“優秀的人才,我們肯定是給舞臺,給激勵的。”

誤入誇誇群:24歲,我成了幣圈創業公司的“法務總監”

在這一個瞬間我腦海中居然產生了感動,甚至明白了為什麼古代會有腦子一熱“報君黃金臺上意”然後就“提攜玉龍為君死”。

創業團隊的好處就是:團隊小人員非常的扁平,團隊凝聚力極強,你可以和老闆一起枕戈待旦,而且老闆非常希望留住你,所以對你的評價一般也非常具有鼓舞性。

後來老闆陸續有研究任務和法律事務吩咐給我,曾經先後在國內外兩家知名律師事務所鍛煉出來的法律檢索能力和MEMO寫作能力讓我的日常工作讓老闆非常滿意,老闆不止一次誇我在邏輯層次、檢索深度和行業的敏感度做得比我前任實習生好太多,而這個實習生現在倫敦政經讀法律。

誤入誇誇群:24歲,我成了幣圈創業公司的“法務總監”

練就這一身還算過硬的本領還是得謝謝當年律師事務所給我的血和淚。

我忽然想起以前在律師事務所實習時,因為一些小格式錯誤被senior在工位上說得抬不起頭,雖然我覺得律師安身立命的本事就是文字功夫,格式、文書、檢索應該做到完美無瑕卻是應該如此。諸君不見,多少娛樂圈發律師函的律師事務所因為文字功夫、格式錯誤折戟成沙成為全網笑料?

被罵、被diss的感覺卻是令人難堪,雖然這是一個律師成長畢竟之路,senior也有其苦衷,畢竟是他們獨當一面,兵來將擋水來土掩地應付甲方,壓力之大可想而知,看到這些個地段錯誤自然氣不打一出來。

不過從神經經繃嚴格的訓練場來到了誇誇群,這種感覺真實令人飄飄然。

誤入誇誇群:24歲,我成了幣圈創業公司的“法務總監”

因為兩個老闆喊過我“法務總監”之後,全辦公室的同事全部都開始學起來了,甚至在另外一個全是交易員和程序員的辦公室,哪些比我大不少歲的大哥們都紛紛喊起了“總監”,有點好笑又有點感覺自己自信心爆棚。

後來有一次讀書會的主題是“區塊鏈+證券”,我下班歸來,直接脫稿講了獎金一個半小時,竟然一點生澀感和怯場的感覺都沒有。

原來喜歡一件工作,然後全身心投入,獲得正向反饋會對一個人水平成長有這麼大的幫助。

我本來在職場上屬於一個缺少自信的人,但是經此一役,我感覺整個人在自信方面獲得了質上的提升。

誤入誇誇群:24歲,我成了幣圈創業公司的“法務總監”

後來每次有師弟師妹詢問我該去紅圈所還是去外所還是去其他類型的實習、工作單位時,我都會告訴他們:喜歡就好,並不是牌子響亮,合夥人名氣大你就能在他手下獲得最大化的成長。

也許你的合夥人你的老闆是一個在行業內響噹噹的人物,但是那些光環是他的,與你關係並不是很大。

誤入誇誇群:24歲,我成了幣圈創業公司的“法務總監”

他可能因為忙於自己的事業完全忽略對新手的培養,於是你就被晾在了一邊,反而,如果你是去一個正在成長中的律所或者企業,很多情況下,你被當做單位的棟樑來培養,在師徒制的傳承下,你能成長得更快,相信前述這類規律,不僅在法律行業適用,在其他求職領域應該也通用。

4.落幕後的依依不捨

某個下午,幣圈進一步緊縮,老闆們聞到了寒冬的味道,於是放棄了加密貨幣這個投資風口。

老闆不無感嘆道:“原本是真的想在加密貨幣領域做點事情,不過空氣幣太多,劣幣驅除量幣,新進小型幣的空間已經不大了。”

在老闆們放棄幣圈之後,一個月後爆出了幣圈寒冬,成噸的礦機按斤賣。不禁讚歎,老闆們的嗅覺還是挺靈敏的。

誤入誇誇群:24歲,我成了幣圈創業公司的“法務總監”

在這之前,兩位老闆覺得我是個人才:勤奮、好學、主動,曾經跟我商量過留用適宜,甚至已經跟我談過股權激勵的事項。

不過,老闆此時只能不無惋惜地說:“你先去找自己的本職工作吧,相信你也可以混得好,下次有機會再喊你回來。”

誤入誇誇群:24歲,我成了幣圈創業公司的“法務總監”

創業維艱,先就此別過,相遇曾意外,別離亦匆匆,落幕後竟然有點依依不捨。

老闆又回去做他的老本行期貨和量化交易了。我也在一次BAT校招內展現了一往無前的自信與氣勢,最終勇奪offer,以略高於大廠打包價的薪資被拉走。

忽然想起一個午後,老闆拉上我喝茶聊天,問了我一個很值得思考的問題:“現在實現財務自由的總資產差不多是1.2億,你有沒有想過如果今天給了你這1.2億,你以後想做什麼?”

這個問題,我思考了很久,因為我實在感到迷茫,人到底為什麼而活,為買房子?那人生也太膚淺和物質了吧?為了結婚生子,按部就班?老闆其實已經在自己的領域實現了財務自由,為什麼還要出來創業呢?

誤入誇誇群:24歲,我成了幣圈創業公司的“法務總監”

我突然想起了“不忘初心”這句話以及“功成不必在我”之類的云云,感覺心境很明朗,我拾起了多年前就已經丟下的筆桿子,原來我在當律師前一直相當一名作家,自此我在工作之餘仍筆耕不輟。

也算是找到了人生無數不多的一點樂趣,人生本來就沒什麼意義,重要的是找到自己的趣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