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来这就是“茶衣”

原来这就是“茶衣”

茶衣,又称为胎衣、余叶,是头春银针生长过程中,包裹在芽头外面的小叶子。在制作白毫银针的后期阶段,为了提升品相和口感,一般会做风选,或者用簸箕筛选,这样,留下肥壮的银针芽头,茶衣会被排除在外,由此可以看出茶衣是制作白毫银针过程的副产品。

原来这就是“茶衣”

茶衣大致分为两个阶段:

寿眉时期的茶衣

毋庸置疑的是最初的茶衣是小叶片,没有芽尖,属于寿眉。这个时期,白毫银针的采制比较粗放,茶青采摘的等级比较低。茶青采来以后,剥针,芽头留下,其他的用来作为寿眉等级。这就是茶衣的诞生。

原来这就是“茶衣”

去寿眉化时期的茶衣

随着劳动力水平的提高,福鼎产区的白毫银针制作工艺有了变化,从茶青采摘开始的工序等级提升了——直接采单芽,难免会带上一点余叶,所以在白毫银针成品之后,为了提升口感和品质,会有一个二次检查、精制产品的环节,主要是采用风选法,把小叶片吹出去,或者筛、抖、簸。

原来这就是“茶衣”

茶衣的价值和口感特征

现在的茶衣,属于头采茶的范畴,内含物构成的养生价值还是非常高的。有明显的清香,荷香,,陈放久了煮起来会有枣香。同时,微苦微涩,耐泡度稍差一些。茶衣的口感是不能仅仅以“苦涩”来概括的,白茶略苦时也不能都怪罪于茶衣,内含物质也会有苦涩感。

原来这就是“茶衣”

有些茶友会讨论茶衣能够作为一个品类单列,这时必须对其产量的稳定性做出考量。剔除茶衣银针产量减少,考虑到品相,茶衣就不可或缺了。

茶衣风格独特,每年都会批量生产,在白茶口感和品相中成为点睛之笔。

茶友们别忘了点击上方关注获取更多知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