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濱區石梯鎮大石村:恪守6年的“山楂樹之戀”

“我的山楂樹之戀……鎖定與你的是我視線……”春日的大石山上,王道東手機裡吟唱的《山楂樹之戀》,似乎傾訴著他在這片故土6年的守望。

這位被太陽曬成麥黑色的中年漢子,從城市回農村後寸步不移地呵護著他的“心上人”——山楂樹,一眨眼就是2000多個日日夜夜。

他叫王道東,漢濱區石梯鎮大石村人,種過地、當過兵、下過海,在外闖蕩了20多年。回到家鄉看見仍困在山溝溝和貧困作鬥爭的鄉親,心酸地落下了眼淚。

2014年,王道東牽頭成立了農民合作社,流轉村裡荒坡地500餘畝,帶著鄉親們掄起鋤頭、甩開膀子,開荒闢地,斬棘復耕。他做過幾年藥材生意,熟識這漢江之濱適宜種植樹木,選擇栽種耐旱、耐寒的山楂樹,既可以食藥兩用,還可賞花看果。他要帶鄉親們脫貧,要做十年樹木、百年樹人的表率。

瞅準了產業,說幹就幹。他調來一臺挖掘機,冬去春來,用了大半年時間,硬是在滿是石頭疙瘩的山樑上開挖出了一條2.2公里長的毛路,並翻挖了492畝的坡地。選苗、栽種、澆灌、除草、滅蟲……經過精心管護,從外地引進的苗木很快就“服了”水土,茁壯成長。那幾年,一江兩岸大力發展菸葉產業,王道東就在林間套種了烤煙,歪打正著,不僅菸葉獲得不薄的收益,而且還給土地增了底肥,用賣菸葉賺來錢補貼苗木,一舉兩得。

“這6年,不容易呀!”漢濱區總商會副會長章進良望著一人多高、綠樹成行的山楂園感慨不已,“轉變思維方式,既要埋頭苦幹也要抬頭巧幹。”

“產品只有通過深加工,才能提高附加值。”去年,山楂園初掛果,王道東捧著金燦燦的山楂果樂得滿山轉悠。他蓋了一間乾果加工廠,加工了10頓幹山楂賣給了當地藥商。站在這個叫“東茂”的山楂園裡,平時不善言辭的壯漢,說起他的“愛戀”,滔滔不絕,“園子裡除了種植山楂,還種了芍藥、黃精等中藥材,同時計劃養蜂300箱。下一步,再流轉一些土地,將栽種面積擴大到千畝。10年盛果,一棵樹可掛果一兩百斤,每斤鮮果3元,栽的就是‘搖錢樹’。”

“這個村43戶155人在山楂園區務工脫了貧,戶均增收2000元。”王道東言猶未盡,興奮地說:“400平方米標準化廠房已建成,預計全年可加工乾果60噸,準備再購置一套凍幹設備,開發色澤鮮亮、味道鮮美的山楂素食食品。”今春,雖然經歷了突如其來的疫情,但王道東不僅搶抓春耕迅速復產,而且還實現增產,開起了農家樂,吸引不少踏春賞花的城裡人。

“我要吃冰糖葫蘆。”山楂花在夕陽下肆意怒放,趴在路邊的芍藥打著骨朵、露出了猩紅的花蕊,兩個孩童嬉戲在宛如玉帶的環山水泥路上,調皮地指向山楂笑著、鬧著、奔跑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