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山、森林、大海,這些並不意味著“遠方”,詩意在日常

高山、森林、大海,這些並不意味著“遠方”,詩意在日常

朱贏椿

朱贏椿,書籍設計師,現任南京書衣坊工作室設計總監,南京師範大學書文化研究中心主任。參與設計和策劃的圖書曾數次被評為“中國最美的書”和“世界最美的書”。

高山、森林、大海,這些並不意味著“遠方”,詩意在日常

朱贏椿在工作室門前豎了塊牌子,“慢”

在朱贏椿的隨園書坊內,有一個寫著大大的“慢”字路標。朱贏椿坦言,這也是他一直倡導和秉承的生活理念。

“慢不是拖沓,是堅持一個可把控的方向前行。其實越慢,你的效率越高。因為快節奏的生活,很容易讓人失去方向,會走彎路,反而降低了效率。而慢下來,可以很穩地走好每一步,更容易掌握方向,效率自然更高。

書是養出來的

隨手記錄、細緻觀察、逆向思維,是朱贏椿的三大法寶。

從2007年的《不裁》,到2008年的《蟻囈》,再到近兩年的《蝸牛慢吞吞》《肥肉》《空度》和如今的《蟲子旁》等等,朱贏椿開闢出了紙質圖書的一方新天地。不過細看下來,朱贏椿推出新作的頻率在當今的出版界,絕對是比較慢的。

“我的書,其實是養出來的。”我並不會給自己設定好詳細的計劃,“我出書的節奏是很多條線同時推進,像《蟲子旁》就是5年前就開始慢慢培養的。其實就像我在自己的小院子裡種樹一樣,我會在院子裡同時種上桃樹、梨樹等,然後慢慢看它們成長。但是因為它們的特性不同,有的可能先結果,有的結果的時間會比較遲。而且等待果實成熟,也是一個過程,你不可能去通過其他任何方式去催熟它們。”

設計作品欣賞

高山、森林、大海,這些並不意味著“遠方”,詩意在日常

2006.《沒有臉的詩集》,是一本沒有封面、沒有作者簡介、沒有目錄的詩集。

高山、森林、大海,這些並不意味著“遠方”,詩意在日常

2008.《觸發:南京師範大學文科基地視聽與寫作課》“視聽藝術與寫作”課上的習作集。

高山、森林、大海,這些並不意味著“遠方”,詩意在日常

2008.《鼠述》是周宗偉根據朱贏椿親自拍攝製作的雪景照片為線索創作了一個以“成長”和“教育”為主題的故事。

高山、森林、大海,這些並不意味著“遠方”,詩意在日常


高山、森林、大海,這些並不意味著“遠方”,詩意在日常

2016.《蟲子旁》是朱贏椿通過對小昆蟲的長期觀察,用文字和攝影作品的形式來展現微觀世界裡的傳奇故事。書中細細記錄了五年來作者對身邊微觀世界的觀察,“書裡記錄的小蟲故事,發生地點都在隨園書坊,主要是地上、牆上或樹上偶遇的。主角大多是身邊普通的小蟲,少有珍稀,更未瀕臨滅絕,不需要通過田野調查,涉水登山去搜尋拍攝。”

高山、森林、大海,這些並不意味著“遠方”,詩意在日常

2011.《蝸牛慢吞吞》。“我想學習‘快’的生活,隨處可見比我‘快’的老師——螞蟻、瓢蟲,還有毛毛蟲,當然,更快的還是黃蜂。我虛心地向黃蜂請教‘快’的問題,他熱心地給我示範如何快速地飛行。我驚歎於他高超的飛行技巧,卻見他飛得太快而不小心撞上了蛛網,片刻間一命歸西。我替他惋惜又暗自慶幸,慢的好處真要細心才能領會,祖先的智慧自有道理。”

——《蝸牛慢吞吞》

高山、森林、大海,這些並不意味著“遠方”,詩意在日常

《設計詩》為朱贏椿自作詩集,收錄數十首以畫面傳達構成的詩歌。朱贏椿將詩歌用設計的手法制作展現,呈現出畫面上的詩意感覺。

高山、森林、大海,這些並不意味著“遠方”,詩意在日常

高山、森林、大海,這些並不意味著“遠方”,詩意在日常

《不裁》,一本需要邊裁邊看的書。2007年,《不裁》獲得“中國最美的書”和“世界最美的書”稱號。

高山、森林、大海,這些並不意味著“遠方”,詩意在日常

高山、森林、大海,這些並不意味著“遠方”,詩意在日常

高山、森林、大海,這些並不意味著“遠方”,詩意在日常

《不哭》,朱贏椿設計,是一本由18個新聞故事組成的書稿,描寫一群18歲小孩的“弱勢群體”。在這個浮躁的時代,很多人的心已裹上了老繭,這或許是一本能夠融化心靈老繭的書。

高山、森林、大海,這些並不意味著“遠方”,詩意在日常

《杜尚語錄》,朱贏椿主編,根據馬塞爾·杜尚提出的概念所編輯設計的語錄集。

高山、森林、大海,這些並不意味著“遠方”,詩意在日常

高山、森林、大海,這些並不意味著“遠方”,詩意在日常

《肥肉》長達六年的組稿,以“肥肉”作為本書主題,集結了數十位中外名家作者的圖文創作(其中包括沈昌文、葉兆言、蘇童、麥家等知名作家,也有劉曉慶、楊瀾這樣的名人)。看似只有一個很簡單的“肥肉”話題,但是卻牽涉到了很多由豬肉製作的食物。比如,肉圓、油渣,甚至細化到一道菜,比如螞蟻上樹。

該書用保鮮膜包裹,化作一塊超市裡賣的大肥肉,遠看十分逼真。

高山、森林、大海,這些並不意味著“遠方”,詩意在日常

2013.《空度》是一本極其精美的藝術攝影集,被喻為圖書奢侈品,定價480元。被評為2013年中國最美的書。

高山、森林、大海,這些並不意味著“遠方”,詩意在日常

《逝者如渡渡》, 每滅絕一種動物,我們就向孤獨又邁進了一步。被評為2014年中國最美的書。

高山、森林、大海,這些並不意味著“遠方”,詩意在日常

朱贏椿參與創作並設計的《蟻囈》被評為2007年中國最美的書,2008年世界最美圖書特別獎,同時被韓國、德國等國家購買版權。

高山、森林、大海,這些並不意味著“遠方”,詩意在日常

《元氣糖》,朱贏椿專門為殳俏量身定製的一本書。

高山、森林、大海,這些並不意味著“遠方”,詩意在日常

2013.《平如美棠》,朱贏椿設計。因為每一頁紙都承載了太多的感情,所以長夜中我曾只想靜靜流淚。

高山、森林、大海,這些並不意味著“遠方”,詩意在日常

這本書的內容提供來自南京80後女作家陸漫漫的新作《一人一年泰州西》。通過文字、攝影、手繪的方式記錄了作者在遠離家鄉一年生活中原生態的美,感情是質樸的,文字是隨性的,圖片是寫實的。所以,朱贏椿的設計理念遵循了這樣一個過程,從夏天、秋天、冬天再到來年的春天,完整記錄了作者一年的心路歷程以及季節流轉的場景變換。

高山、森林、大海,這些並不意味著“遠方”,詩意在日常

高山、森林、大海,這些並不意味著“遠方”,詩意在日常

高山、森林、大海,這些並不意味著“遠方”,詩意在日常

《變形鳥》| 朱贏椿 | 理想國 | 2017年9月

如果想象力有翅膀,那應該是便形鳥的樣子。便形鳥,取“隨物賦形,便宜行事”之意。是朱贏椿先生從2014年就開始創作的一部作品,以兩種不同的創作方式——繪畫與攝影,展現了對人們司空見慣的自然痕跡的藝術創作。全書分為三部分:影像、圖志和揭秘。

第一部-影像。通過攝影畫冊式的編排方式,作者將繪畫創作的便形鳥與攝影作品結合,進行再創作,形成觀念藝術作品。第二部-圖譜。作者以中國古籍畫譜的形式,將便形鳥的形象一一展示,並配以半白話文字,對鳥的外貌、性情等進行描述。第三部-揭秘。以照片與畫作對應的形式,向讀者揭示便形鳥的創作原型,作者的創作緣起和幕後素材,也在這一部分向讀者呈現。


高山、森林、大海,這些並不意味著“遠方”,詩意在日常

《一個一個人》(朱贏椿裝幀設計)是一部紀實散文集,時間跨度三十年,從七十年代末到今天,記錄了作者申賦漁一路走來遇到的形形色色的人。每個人身上都帶著所屬年代的烙印。他們出現在作者的各個人生階段:鄉村生活、求學經歷、打工生活、記者生涯。他們來自於不同的社會階層:農民、工人、電視臺記者、商人、詩人。小人物的生活正是大時代的碎片,一幅幅肖像構成了一個長卷——中國社會的畫卷。


高山、森林、大海,這些並不意味著“遠方”,詩意在日常

《蝸牛慢吞吞》手作

高山、森林、大海,這些並不意味著“遠方”,詩意在日常

“當我們把節奏放慢了以後會發現,在日常生活當中很多事物都能跟你的內心產生碰撞,它會源源不斷地帶給你生活靈感。”

——朱贏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