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玫瑾談育兒,校園霸凌的根源在父母

不要以為校園霸凌離我們的孩子很遠,只要稍微留意這方面的新聞,你就會發現,哪裡都有校園霸凌事件,而且每一個校園霸凌事件讓人

觸目驚心

下圖是最近兩個月新聞報道的校園霸凌事件

李玫瑾談育兒,校園霸凌的根源在父母


我們可以看到哪個地方都有校園暴力,而且都非常嚴重,校園霸凌無論對受害者還是施害者都會影響他的一生。

霸凌者被判刑入獄,一生的前途就此葬送;受害者有的被毆打殘疾,甚至至死,有些孩子即使身體沒有嚴重受傷,心靈也會受到極大的傷害,自卑、害怕、甚至抑鬱自殺

就像電影《悲傷逆流成河》裡面的路遙的一段臺詞

李玫瑾談育兒,校園霸凌的根源在父母


校園霸凌對孩子心靈造成的傷害無法想象。

為什麼會有這麼多校園暴力事件,什麼家庭環境成長的孩子會有校園暴力呢?《今日說法》曾經做過一檔節目《7個女孩的懺悔》講述造成這些女孩暴力問題的家庭環境。

具體的事件背景


7個正值青春期的女孩,最大19歲,最小未滿16歲,對素未平生的女孩大打出手,以此來發洩心中的憤怒。記者採訪這幾位女孩為什麼要這樣做,她們的回答讓人瞠目結舌。

對像家裡人的不滿啊或者什麼的,都會發洩在一個不認識的人身上吧。”

原來這些女孩或來自單親家庭,或被家人冷漠對待,又或是經歷了家庭變故,因為缺乏父母的關心與陪伴。

李玫瑾談育兒,校園霸凌的根源在父母


當他們想宣洩不悅時,便會以看某人不順眼,與某人的男友有瓜葛,對自己發火等理由毆打被害者,並進行人格侮辱,甚至在被害者哭泣時下手更狠。直到一名受害者報案後,這7個女孩的欺凌暴力行為才被曝光。

這些女孩因犯強制侮辱罪,被法院判處有期徒刑8個月至6年6個月不等,其實校園霸凌也一樣,這些事件給家長敲響了警鐘,孩子的成長需要

父母的關愛的陪伴

李玫瑾談育兒,校園霸凌的根源在父母


因此《今日說法》邀請了中國人民公安大學李玫瑾教授分析“家庭環境對孩子的情緒有哪些影響?”

我們一起來看看李玫瑾教授的觀點,以便我們在養育孩子的時候儘量避免一些問題,給孩子營造良好的成長環境。

李玫瑾談育兒,校園霸凌的根源在父母


李教授認為,這7個女孩的行為很明顯和她們的情緒有關,情緒問題實際上是比較複雜的心理現象,一般和她的生活經歷有關

我們看到這幾個女孩的家庭,都有相關的生活背景,這樣的生活背景讓她們不快樂、不幸福,她們要麼就是被家人寵溺、要麼就是不管、要麼就是家庭不健全。

我們雖然不能理解這些孩子的行為表現,但都是他們生活折射出的問題,這個問題不能簡單地去斥責他們的爸爸媽媽。比如,有一個孩子的媽媽經常不管家裡的事,回來還打她兩個女孩子,當姐姐對媽媽提出反抗時,這個媽媽就不管,放棄對孩子的管教。

李教授認為這個母親的表現,實際上和她早年的家庭有關,她早年的家庭也存在這樣的問題,所以我們看很多問題它是世代相傳的。

也就是說一個女性如果她早年沒有受到過很好的教育,當她做母親的時候,她可能會是一個不稱職的母親

李玫瑾談育兒,校園霸凌的根源在父母


其實就是我們所說的原生家庭對孩子的影響,當孩子長大了在很多方面他都無法擺脫原生家庭帶給他方方面面的影響。

所以作為家長,我們首先要反思自己有沒有問題,自己的行為表現有沒有不對的地方,孩子的行為問題是不是和自己有關。

什麼環境長大的孩子會出現校園暴力問題


校園霸凌源自一種社會學習。父母對孩子的照顧若帶有敵意、不負責任、冷漠,例如遺棄或施以家庭暴力,讓孩子經常處於負向狀態,那麼這個孩子將來出現校園暴力問題的可能性會大幅提升。

李玫瑾談育兒,校園霸凌的根源在父母


孩子的人格養成與家庭生活環境密切相關。家人,尤其父母對孩子的身心發展有舉足輕重的影響,少或從未給予孩子關懷的父母,其子女極可能成為霸凌加害人。

霸凌也是一種學習行為,霸凌者通常都有攻擊前科,而攻擊則從模仿而來,這種模仿來自於父母對待孩子的態度。比如經常採取權威、斥責、懲罰和冷漠作為管教手段的父母。這些孩子在家裡得不到關懷甚至是被父母虐待,那麼這些孩子就會將痛苦施加在其他孩子身上,藉此來宣洩自己的情緒。

所以隨著孩子慢慢長大尤其進入青春期,他們需要的不僅僅是物質條件的滿足,還有父母的陪伴,父母的每一句問候,每一份關愛,甚至每一次憤怒,對於孩子性格的形成都有著很大的影響,父母的陪伴裡藏著孩子的未來。


作者|小芝麻媽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