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中國風能資源分佈圖,探尋我國風能資源的分佈規律及其成因

人類社會生存在自然地理環境之中,人類在發展的過程中不斷地和自然地理環境發生著相互的關係,一方面我們人類向自然地理環境不斷的索取各種我們發展所需要的物質和能量,另一方面我們又會向自然界排放我們人類社會無法利用的各種廢棄物,人類就是這樣和自然地理環境保持一個動態平衡。但是,一旦我們索取的過多,或者排放的過多,從而打破了動態平衡,就會對自然地理環境造成破壞,並最終影響人類社會的發展。

讀中國風能資源分佈圖,探尋我國風能資源的分佈規律及其成因

中國風能資源分佈情況

目前,最為人類關注的環境問題就是“全球變暖”,其產生的重要原因就是人類大量的向自然界索取化石能源,包括煤炭、石油和天然氣等自然資源,在使用的過程中,向大氣排放了大量的二氧化碳,從而使得地球大氣的保溫作用加強,導致“全球變暖”的發生。因此,緩解全球變暖的最好方法就是減少二氧化碳的使用,但是人類社會的發展又需要使用大量的能源。那麼,向自然界索取不會產生二氧化碳的能源就是一個很好的辦法,也就是加強對水能、太陽能、風能、潮汐能、地熱能以及核能等資源的開發,從而替代煤炭、石油等化石能源。

讀中國風能資源分佈圖,探尋我國風能資源的分佈規律及其成因

中國風能資源分佈圖

今天我們來讀一讀“中國風能資源分佈圖”,來探尋我國風能資源的分佈規律及其成因。所謂“風”是指大氣的水平運動,在運動方向上風總是從高壓吹向低壓,風能的最終能量來源是太陽輻射能,地球上有些區域風能資源十分豐富,比如受低緯信風帶、盛行西風帶和極地東風帶控制的地區,往往風能資源十分豐富。因此,影響一個地區風能資源強弱的首要因素就是當地“風力”的大小,也就是一年中颳風日數的多少以及強勁與否,比如歐洲西部地區,常年受到盛行西風帶控制,風能資源十分豐富,其中荷蘭就是典型的代表。

讀中國風能資源分佈圖,探尋我國風能資源的分佈規律及其成因

中國立體地形分佈圖

我們來看看我國的情況,我國位於亞歐大陸東部太平洋的西岸,由於海陸熱力性質差異明顯,所以我國形成的十分明顯的“季風現象”,每年夏季風從海洋吹向陸地,盛行東南季風;每年冬季風從陸地吹向海洋,盛行西北季風。由於季風顯著,我國是一個風能資源十分豐富的國家,可開發利用的風能儲量為10億千瓦,但是風能資源在我國的分佈並不是均勻的,這裡主要是受到了地理位置和地形因素的影響。我們知道地形平坦的地區,地形對於風力的阻擋較弱,風能資源相對豐富;地形崎嶇的地區,地形對於風力的阻擋較強,風能資源相對貧乏。

讀中國風能資源分佈圖,探尋我國風能資源的分佈規律及其成因

中國冬夏季風及其進退路線圖

閱讀“中國風能資源分佈圖”,我們發現青藏高原東部、橫斷山脈、雲貴高原、東南丘陵、黃土高原、塔里木盆地等地區,由於受到地形的阻擋作用較強,屬於風能資源的貧乏區。我國風能資源比較豐富的區域主要有三個地區,第一個地區是“東南沿海地區”,我國擁有漫長的大陸海岸線,海岸線長度超過1.8萬千米,東南沿海地區冬夏季風都十分明顯,同時又有海陸風的影響,沿海地區特別是海面阻力很小,風力十分強勁。我國沿海海面擁有豐富的風能資源,是建設海上風電場的理想區域。東南沿海地區經濟發達,能源需求量也很大。

讀中國風能資源分佈圖,探尋我國風能資源的分佈規律及其成因

海上風電場

第二個地區是“東北和西北地區”,我國東北地區的遼寧、吉林和黑龍江的西部地區,以及西北地區的內蒙古全境,加上新疆的東部地區,是我國風能資源最為豐富的區域。這一地區靠近我國冬季風的策源地,也就是靠近“亞洲高壓”,冬半年風力強勁。同時這一地區的地形以高原地形為主,內蒙古高原是主要的地形單元,加上地廣人稀,是我國建設風電場的理想區域,也是目前我國風電發展的重點區域。這一地區靠近我國能源主要的消費市場,比如我國的華北地區。

讀中國風能資源分佈圖,探尋我國風能資源的分佈規律及其成因

內蒙古烏蘭察布風電場

第三個地區是“青藏地區西北部”,這一地區位於青藏高原西北部地區,地勢海拔高而且平坦,氣候十分乾旱,地表植被稀疏,對風力的阻擋較弱,風力較為強勁。但是青藏地區由於海拔高,大氣十分稀薄,風能的能量密度較低,利用難度較大。同時,青藏地區也遠離我國主要的能源消費市場,開發條件不如前兩個地區來得好。此外,風能的開發在很大程度上會受到其他能源如煤炭和石油的價格影響,因為風能開發成本較高,如果當煤炭和石油價格低廉,風能開發就會受到抑制,反之,如果煤炭和石油價格昂貴,那麼風能開發就會加速。

讀中國風能資源分佈圖,探尋我國風能資源的分佈規律及其成因

我國主要風電場分佈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