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这些标志性雕塑,你见过吗?炎黄二帝、哺育、二七罢工......

城市雕塑与社会文化、周围环境的关系非常紧密。好的城市雕塑应该符合时代的特征和地域风格,郑州建设了一批符合传统文化、传统语言,而又结合了时代审美特征的城市雕塑。

炎黄二帝巨塑

1984 年,吴树华为广武古城景区设计雕塑《炎黄二帝》站像雕塑。但因种种原因,该雕塑并未落成。一次偶然机会,黄河游览区领导王仁民在郑州市群众艺术馆参观时看见《炎黄二帝站像雕塑稿,与吴树华一拍即合,决定在黄河游览区修建《炎黄二帝》雕塑。

郑州这些标志性雕塑,你见过吗?炎黄二帝、哺育、二七罢工......

2003 年,炎黄二帝巨塑最终定稿。雕塑选址在京广铁路线经过的黄河游览区向阳山上。80 年代中国掀起一股“寻根”热,炎黄二帝是指神农氏炎帝和轩辕氏黄帝,是中华民族的始祖。解少勃、王安江、虞晓明等人参加雕塑放大工作。雕塑内部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外贴花岗岩,吴树华参照埃及雕塑、美国拉莫尔山 “四总统像”和四川的“乐山大佛”以及乾陵神道广场进行总体设计规划。雕塑前的炎黄二帝广场有 15 万平方米,按地形向北分为三级。二级广场中设立有祭坛,中轴线的神道两侧设八个高 4.5 米的青铜鼎,加上一级广场中的主鼎炎黄大鼎共有九鼎。广场两侧立有 117 位炎黄历史文化名人像,由来自西安和河南的多位雕塑家进行设计创作。该广场的设计是“天人合一”这一理念的充分体现。

雕塑高 106 米,头胸部分高 51 米,雕塑整体与周围环境有机结合,造型颇具汉唐气象,古朴厚重,显现出恢弘的民族气魄,具有永恒的意象,2007 年 4 月才全面竣工。

哺育

1979 年,黄河游览区管委会主任邀请叶滨、谢翔、吴树华三人为五龙峰广场喷水池设计索蛟龙雕塑。1980 年 2 月,郑州市人民公园举办“小雕塑展”,叶滨表现母亲露乳喂奶的雕塑《中流砥柱》引起观众注意。

由于“母亲哺儿”的场面更贴近黄河母亲的形象,遂放弃“索蛟”题材。9月,最终确定古代黄河母亲像方案。雕塑建成后,附近村民评价该雕塑:“啥主贵,老娘抱个孩”成为该雕塑的第一声。《哺育》不仅成为了郑州市地标性城市雕塑,而且成为了象征黄河的同类作品中非常具有影响力的城雕作品。该雕塑比何鄂的《黄河母亲》雕塑建成时间要早六年。底座的设计,雕塑家们也作了精心构思。黄河母亲坐在水池中间的中流砥柱之上,表现了其不畏艰险、不惧风浪的坚强性格。现黄河游览区《哺育》雕塑为汉白玉复制品,艺术性低于原作。原作为水泥雕塑,被游览区员工私下贩卖。

郑州这些标志性雕塑,你见过吗?炎黄二帝、哺育、二七罢工......

路工史、二七罢工、劳工神圣

二七纪念塔位于郑州市的中心位置,是 1971 年为纪念 1923 年 2 月 7 日的二七大罢工而建的,采用双身并联式塔身结构,设计独特,已成为郑州市的标志性建筑。该塔建成后,为配合塔内展览陈设需要,邀请广州美术学院雕塑家郑觐、曹崇恩带领学生为二七纪念塔创作施洋、林祥谦等烈士群像。1976 年在吴树华的带领下,高庆鸿、虞晓明、沈琍、常宗贤、张际东等人创作长 12 米浮雕《二七大罢工系列雕塑——路工史》,表现了路工饱受压迫后最终奋起反抗的场景,刻画了数十位英勇坚毅的路工形象。

郑州这些标志性雕塑,你见过吗?炎黄二帝、哺育、二七罢工......

1985 年,由杨奇瑞设计,王今栋、李湘生、谢翔、王安江集体创作的雕塑《二七罢工》落成于郑州机务南段。表现的是施洋带领路工奋起反抗的场景,一名工人手拉汽笛,另一名工人手持铁镐。采用高浮雕的形式,整组雕塑充满动感,人物塑造孔武有力。

郑州这些标志性雕塑,你见过吗?炎黄二帝、哺育、二七罢工......

1993 年,曹长安为郑州市二七纪念堂创作铸铁雕塑《劳工神圣》该雕塑立于二七纪念堂东面墙壁上,上有中共郑州市第一任书记赵武成提写的“二七纪念堂”五个镀金字,正中上方为堂徽。采用高浮雕和浅浮雕相结合的形式,塑造有人物 24 个。

郑州这些标志性雕塑,你见过吗?炎黄二帝、哺育、二七罢工......

感恩相遇,承蒙厚爱,我是小周周,喜欢请关注,咱们下一篇文章见!


分享到:


相關文章: